自来水的硬度指溶于水中的钙、镁盐类的总含量,以每升水中碳酸钙的质量表示。
硬度又分为暂时性硬度和永久性硬度。大多数水体中硬度的主要构成成分是钙、镁离子。
水的硬度成分,如果是由碳酸氢钙或碳酸氢镁引起的,是暂时性硬度,可通过煮沸使碳酸氢盐分解生成不溶性碳酸盐沉淀而消除;如果是由含有钙、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引起的,是永久性硬度,烧煮也不能消除。
饮用硬度过高的水可能使人患暂时性胃肠不适、腹胀、泻肚、排气多等。饮用水硬度过高,还易引起水壶结垢。这种现象虽然对水的感官有一定的影响,但只要其硬度符合国家标准,对人体健康是没有影响的。
我国现行的标准中,对饮用水硬度的限值为:450mg/L(以碳酸钙计)。
水的硬度主要取决于该地区的地质环境。东莞的水源水取自东江,总硬度低于70 mg/L,通常在40-60 mg/L之间波动,属于中低等硬度,远低于新国标限值,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东莞民间曾流传的“东莞自来水硬度高导致结石”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首先,东莞自来水的硬度并不高,属于中低等硬度。其次,大量科学研究表明,结石的形成与自来水的硬度无关。
研究表明,喝自来水、井水、泉水、河水的居民,结石的发病率、结石性质无显著差别。结石的病因非常复杂,与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和个人体质均密切相关,主要由肥胖、饮食中油脂和胆固醇过多、缺乏运动、肠道感染梗阻、胆汁物理化学成分不平衡等原因造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