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关公文化的忠义信勇

(2023-10-18 10:45:24)
分类: 其它

浅谈关公文化的忠义信勇

薛振堂


浅谈关公文化的忠义信勇

2023年国庆期间,游玩河津市玉泉寺,在大殿之中,一座宏大的关于关羽夜读《春秋》的塑像巍然屹立,站在塑像之前,敬仰之心,油然而生。

关羽,字云长,今山西运城解州人,是三国时期蜀国著名将领,与刘备、张飞在桃园结义,待主忠心耿耿,受到刘备的特别信赖。刘备和诸葛亮等入蜀后,关羽重镇荆州,在刘备夺取汉中之后,关羽乘机北攻曹魏,创下了水淹七军、斩庞德的辉煌战绩,威震华夏,使曹操闻风丧胆。然而不断地胜利也遮掩了这位英雄睿智的双眼,在与东吴对战中,他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失败却没有随着他生命的终结而被人们遗忘,甚至被人们所狂热崇拜。原因在于这种精神经过近二千年多年的民间宗教的不断发展、演绎和传承最终形成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它对我国乃至世界华人在社会和精神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关于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关于的精神得到了传承和发扬,不仅在我们河东大地有数不尽的关帝庙,在全国乃至全球,关于的名字也是响当当的,关公庙也遍布海内外。

深入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关公文化的其内涵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忠诚、正义、仁、勇、礼、智、信这几个方面,同时这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思想结晶。在当今时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越来越成为不同的民族、地域与国家间的共同信仰。

关公信守承诺以及忠肝义胆造就关公文化中的核心,同时也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关公一生,对国尽忠,待兄以义,作战英勇。但中国历史漫长很多英雄都被淹没历史长河中,唯独关公还被世人推崇,这其中的缘由主要是社会现实的需要,因而对于关公崇拜进而渐渐地建立起来。宋代封王,明代封帝,清代封帝君,历朝都加尊号;儒家尊圣,佛家冠,道家称为天尊,三教都给于了关公崇高的地位。关庙在全国各城市遍布就连村镇也极普遍,形成了颇为壮观的关公文化崇拜现象。关公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它源于中华传统思想,是对于关公的行为、语言、内在精神及它的物质载体和社会影响的总结。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关公文化中的关公并不完全等于历史上真实的关羽,而是人们对于关于事迹的在加工,是一个美化了,抽象的关公形象。

忠诚是指对某种信仰、物、组织或业的坚定信念和忠实的承诺。在现代社会中,忠诚的概念已经不再局限于个与组织之间的关,而是涵盖了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忠诚的力量不仅现在个的行为上,也反映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上。

 “忠”的官德在现代管理中,仍然具有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可以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官员更加忠于人民,忠于职守。新公共行政运动的先锋者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在《公共行政的精神》一书中,在行政伦理上倡导乐善好施的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一种“道德政治”,即将对于人民的道德责任置于公共管理人员政府职业的核心。

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之所以始终没有因内忧而解体、因外患而屈服,历经数千年之久仍然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有着“忠”的道德传统和思想。“忠”的基本含义,就是提倡自觉为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而献身的精神。

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核心,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动员和鼓舞全民族力量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实现国家彻底独立而努力奋斗。邓小平指出:“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也曾强调:“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人民的重要思想基础和不断追求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人民具有悠久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爱国主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总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历史进步而不断丰富内容,向人民提出新的要求。”

  忠于人民。中国共产党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邓小平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制定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的唯一标准。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更加要求领导者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一要时时想着人民,这是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础;二要事事为了人民,帮民富、解民难、保民安,这是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三要处处着眼长远,这是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

忠于职守。忠于职守即忠诚地对待自己的职业岗位,是最基本的忠诚。它既包括忠于职责,也包括忠于操守,是一种为国家、为人民不惜牺牲自身利益乃至生命的精神。忠于职守体现在日常的具体工作中,就是要求国家公务员要以人民利益为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关心、爱护人民群众,急人民群众之所急,想人民群众之所想,好人民群众之所好,恶人民群众之所恶,知人民群众之冷暖,晓人民群众之饥饱,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向人民群众学习,对人民群众负责。忠于职守还包括三个要。一要爱岗敬业。爱岗,就是安心本职工作,热爱本职工作;敬业,是爱岗的升华,它表现为对工作一丝不苟,与工作身心一体。二要勤奋工作。勤政是忠于职守的内在延续,只有那些忠于职守的人才会有勤政敬业的实际表现,将爱岗敬业转化为实际行动就表现为勤政敬业。三要甘于奉献。甘于奉献的精神是一种为党、为政府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的伟大情怀和崇高精神。

关公文化的“义”,其本义原指扬善惩恶的天意,后引申为公认的道德、真理。在儒家看来,“义”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依据,也是个人道德修养的价值取向,更是具有现实操作性的伦理道德范畴。我们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准确把握“义”的真谛,以党和国家的事业为重,以服务人民的壮举和业绩来丰富新时代“义”的新内涵。

要有仁义之德。人无德不立,领导干部更是如此。《淮南子·缪称训》:“善之由我,与其由人,若仁德盛者也。”意思是说,善是自我决定的,与其让别人约束,不如做个有大仁德的人。领导干部要加强自身修养,仁义道德是要学好的必修课。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真正做到自警、自省、自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要怀有敬畏之心,凡是人民群众厌恶的,必须坚决克服;凡是人民群众反对的,必须坚决禁止,绝对不能嘴上喊着仁义道德,背地里却干着违法乱纪、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坏事。领导干部要把人民群众当作一面镜子,经常照一照自己思想上的差距,找一找灵魂深处的毛病,随时打扫在“仁德”方面存在的“灰尘”,以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和赞誉。

要有仁义之心。人与人之间要有仁义之心,相互关爱、互相理解、尊重、包容,共同构建美好的和谐社会。作为领导干部不仅要有这样的仁义之心,更要有大爱情怀。这里所说的大爱,就是要把人民视为天,把自己视作人民公仆,践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难,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领导干部要防止高高在上,养尊处优,对人民群众缺乏关爱之情,不闻不问人民群众的所期所盼,不重视人民群众的困难疾苦,更不能违反党的群众纪律,诸如:超标准、超范围向群众筹资筹劳、摊派费用,加重群众负担;违反有关规定扣留、收缴群众款物或者处罚群众;克扣群众财物,或者违反有关规定拖欠群众钱款;在管理、服务活动中违反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在办理涉及群众事务时刁难群众、吃拿卡要等,这些都是党的纪律所不允许的

要有仁义之举。领导干部对待人民群众,不仅要有“仁心”,关心、关爱、关怀人民群众,还要学会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正如医生那样,不仅要有好的医德,还要有过硬的医术,做到心地仁慈,医术高明。领导干部要学会讲人民群众听得懂的话,善于把大道理变成老百姓的语言,生动形象,一听就明白,容易接受,只有这样,惠民政策、利民好事等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顺利落地生根见效。调查研究要接地气,多深入街道社区、多走村串户,在屋里院外、田间地头拉家常,要学会问人民群众听得懂的问题,在嘘寒问暖中了解惠民政策是否落地、有无实效,还有哪些需要做好的工作,有的放矢解决好人民群众期盼解决的问题。要学会做好人民群众工作的真本领。群众工作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和民生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须抓住如何更好执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一党的群众路线,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解决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权益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掌握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发动群众的方法,不断提高解决各种错综复杂问题的本领。

领导干部应带头弘扬好的伦理道德,让“义”的基因正确传承,使“义”在为人民服务中堂堂正正发力,取得实实在在的好效果。

关公文化的诚信包含两个方面:信,也就是现代说的讲信任;诚,是道德概念,要从内心来守信用。在现在的工作生活中,信守承诺是一个人重要的品质之一。

信的现代意义旨在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这是做人的根本,是兴业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华民族共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信”既是儒家实现“仁”这个道德原则的重要条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养的内容之一。
    孔子及其弟子提出“信”,是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互守信用,借以调整统治阶级之间、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儒家把“信”作为立国、治国的根本。“信”作为儒家的伦理范畴,意为诚实,讲信用,不虚伪。汉儒把“信”列入“五常”之中。

无论做人、做事,只有以真诚之心待人,行信义之事,才能在生活工作中更稳地站住脚跟,在人生路上越行越远。

信作为一种价值观和道德准则,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基石。传统上,信代表着诚实、守信和信任。它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互信关系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保障。

然而,在现代社会,信的意义更加重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面临着信息过载和虚假信息的困扰。信成为了我们判断真假、选择正确道路的重要指引。同时,信也是商业和社会交往中的核心要素,它能够促进合作、建立良好的商业关系和社会信任。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信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意义。我们要坚守诚实守信的原则,建立起互信的社会环境。同时,我们也要培养自己的判断力和辨别能力,以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谐和繁荣的社会。

山西是晋商文化的发源地,诚信,是晋商至高无上的道德,财自道生,利缘义取,笃守信用。五百年晋商,一直没有停止开拓进取的脚步。不断拓展经营领域,“上至绸缎,下至葱蒜”;不断开拓市场疆域,“有麻雀的地方就有晋商”。

诚信不欺。明代谢肇淛《五杂俎》,对晋商和徽商做了对比,认为晋商“其富甚于新安”的原因之一,就是“新安奢而山右俭”。诚信不欺是晋商经商准则,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子孙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

晋商文化尊奉关公、尊崇关羽,以忠义来团结同乡。诚实守信、开拓进取、和衷共济、务实经营、经世济民,是晋商之魂。晋商精神,不仅对晋商的形成与发展起了引领、推动、淳化和升华的作用,还为中国商业文化的构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关公文化的勇属于道德意志方面的品质,指果断、勇敢,往往是容易被人忽视的儒学范畴。

关公的勇猛,被世人所称赞,因为他的勇,是一种神勇,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以超人的智慧和冲锋陷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成为百姓尊崇的一座丰碑。

勇字本义,从甬从力;力及所至,生命勃发甬甬然也。由此推知勇是勇力、勇气,有胆量敢做,有力量能做即为勇,但儒家之勇远非那么简单:它排斥“狗彘之勇”、“草寇之勇”、“匹夫之勇”等小人之勇,提倡君子之勇,包含着更加深厚而持久的精神内涵,是在某种理想信念驱动下,所体现出的一种无所畏惧的行为及精神,用孟子的话说勇的核心层是勇德。“勇”意味着勇敢果断、敢于创新、敢于开拓,以及自强不息、百折不挠。“诚信”则要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诚实守信,不弄虚作假,不欺人欺己。

关公神勇,史册永载,民间传颂。在现实中,关公的勇,是一种信念,可理解为:不畏困难,勇于进取,在工作中,要有一颗勇敢的心,要发扬关公“过五关斩六将”的精神,要争强好胜,勇为人先;要勇于开拓,锐意进取,持续创新,创出一个新天地。对于工作中的困难,要勇于直面,发挥关公“单刀赴会”的精神,积极应对,争取赢得主动;对于不适宜的岗位,要勇于放弃,发挥关公“辞曹归刘”的果敢精神,重新选择,才能得到重生。

总之,关公文化的核心——“忠义、信、"精神,在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建设中,尤其是在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道德规范体系中,日益显现出其重要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