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讨论:笔和线段划分的争议!(基本定论,仍欢迎探讨)

(2011-10-08 12:56:00)
标签:

转载

近期,一位叫亿安科技作手的缠友知名度在缠界快速提升,并在其博客中最近几篇博文展开对笔、线段划分的讨论,虽言辞桀骜不驯,但并不乏道理。因本人对其中观点持不同意见,故发本文征集广大缠友意见,希望通过此次讨论解决争议,达成一致,因为缠论不能像波浪理论一样最后整成千人千缠。

 

好,切入正题:

 

××问题探讨部分××

第一部分:笔的划分  (本问题经秋叶正红学长解释已顺利解决,具体见本文最后问题解决部分)

先温习缠的定义:笔:两个相邻的顶和底之间构成一笔,上升的一笔,由结合律,就一定是底分型+上升K线+顶分型;下降的一笔,就是顶分型+下降K线+底分型。在实际分析中,都必须要求顶和底之间都至少有一K线当成一笔的最基本要求。笔,必须是一顶一底,而且顶和底之间至少有一个K线不属于顶分型与底分型。当然,还有一个最显然的,就是在同一笔中,顶分型中最高那K线的区间至少要有一部分高于底分型中最低那K线的区间,如果这条都不满足,也就是顶都在低的范围内或顶比底还低,这显然是不可接受的。

新笔划分定义:一笔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顶分型与底分型经过包含处理后,不允许共用K线,也就是不能有一K线分别属于顶分型与底分型,这条件和原来是一样的,这一点绝对不能放松,因为这样,才能保证足够的能量力度;2、在满足1的前提下,顶分型中最高K线和底分型的最低K线之间(不包括这两K线),不考虑包含关系,至少有3根(包括3根)以上K线。

 

争议焦点:注意上文中红线部分。争议在于顶高于底或者底低于顶,是仅仅看顶的最高K线和底的最低K线么?如果需要结合顶分型和底分型其他元素,是否需要考察所有元素?

 

看一张近期的上证1分图

[转载]讨论:笔和线段划分的争议!(基本定论,仍欢迎探讨)

问题:上图方框中是不是一笔?

大家先看作手的博文:给各路亲人和伪大小牛人上一课,看不懂昨天分段的都进来!

1、作手观点很明确,认为分型是三个元素的合体,不能单看一个元素,按作手观点,这里自然不成一笔。

我的观点是:大家看仔细了,最高的那根K线左右两根K线都要合并,之后的那根K线和顶之后的第4根K线也要合并,然后就到了最低的K线了,问题出来了,这里合并处理后,显然顶底分型共用K线了,因此不符合新笔定义,老定义就不可能了。因此这里无笔。我解盘中这里也未分笔。

2、但主要问题并不在此,我今天用此图,目的是探讨上面文中的焦点。再看上图,作手说的顶分左边的元素的确比底分要低,因此作手认为顶比底低,不符定义。

3、我们来看一段一位学长之前的研究结果:

转:

【上升的一笔,由结合律,就一定是底分型+上升K线+顶分型;下降的一笔,就是顶分型+下降K线+底分型。
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到,笔,是有方向的,上升的一笔,必须体现它的上升概念,下降一笔,也要体现它的下降概念。
所谓上升,即是渐次增高的意思,在向上一笔刚开始的时候,从底上来的第二K线,比底高,便是体现了上升的概念,假如这第二K线比底还低,那便不叫上升,原来的底也就不是底了。所以,要上升,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便是成立一个底分型。底是底分型的第一元素,底上来的第二K线,是底分型第二元素,这第二元素高点,也是最基本的上升初始高点(有了此高点,才有了方向,没有此高点,不必谈什么上升,这是最低限度的方向保障)。底最低点到初始高点之间的区间,就是向上一笔的底分型区间,(不考虑底左侧那根K线区间,其虽是底分型的元素之一,但不是本笔的方向元素,只是辅助元素)
如果后面出现的顶的高点连这最基本的上升初始高点都达不到,或等于此高点,说明此顶还在底分型范围内,没能体现上升的概念,那这个顶就应该不成立了也就不属于上升一笔。
缠在77课说过:当然,还有一个最显然的,就是在同一笔中,顶分型中最高那K线的区间至少要有一部分高于底分型中最低那K线的区间,如果这条都不满足,也就是顶都在低的范围内或顶比底还低,这显然是不可接受的。
我觉得这句话有不完善的地方,因为,只要存在任意两根相邻无包含关系的K线,上述的区间差就会存在。假如顶那根K线与底那根K线区间只差一分钱,那这笔马上就成立了,这样的笔转折力度是不是值得怀疑?假如顶底两K线的区间差就能决定一笔的成立与否,那为何还要定义底分型顶分型是笔的组成部分?直接定义顶底及独立K线是一笔的组成部分就好了。可见,底分型顶分型的存在是有其重要意义的,其决定了顶底间方向的基本关系。所以,考查顶底区间差,不应只考查顶和底这两根K线,而应考查顶分型与底分型区间。
也就是说,在向上一笔中,顶分型最高那根K线的区间高点至少要有一部分高于底分型区间高点,向下一笔中,底分型最低那根K线的区间低点至少要有一部分低于顶分型的区间低点,不然就没有体现上升或下降的概念,就不应算有方向的一笔。
思路总结:
向上一笔中,顶的高点不应低于或等于底分型区间高点,独立K线的波动可以高于或等于顶高点。向下一笔中,底的低点不应高于或等于顶分型区间低点。】

 

我认真思考了这位学长的看法,虽我未找到缠师对此的看法,但我认同这个观点。因此,上图中,如果不是因为共同K线的问题,这一笔就是成立的了。也就是说,顶、底分型的第一元素不作为参考,应以下降(顶分)或者的上升(底分)的那根K线作为区间参考点,和最高K线、最低K线共同组成分型区间。

 

是否正确,请缠友讨论!!!

 

第二部分:线段的划分(本以为线段问题已经解决,今天和缠友讨论,发现并非如此,线段的划分标准上仍存在不明之处,继续探讨。)

线段的基础知识部分内容较多,在这里不贴原文了,大家可以自己去看。

争议焦点:在线段的第二种破坏情况下,以向下的线段为例,之后的第二特征序列底分型的元素是否要和之前第一特征序列顶分型比较高度。还是只需底分型成立,之前的线段终点就确立。(向上线段反之)

 

看一张近期的上证1分钟走势图:

[转载]讨论:笔和线段划分的争议!(基本定论,仍欢迎探讨)
(首先说明一点:429到430走出5笔,最后一笔采用宽松笔原则。)

上图中作手认为429-430这一段不成立,原因见其博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4c5fc50100nwa6.html

作手观点很明确,这里要和分笔一样应用分型来划分线段。

 

我的观点:只需要考虑底分是否成立,在线段划分中不需要考虑分型其他元素的高低状况。理由:在线段的第一种破坏情况中,经常会出现一笔直接破坏线段,甚至可能跌穿原线段的高低点。而这个时候,显然讨论分型的作用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在笔破坏情况下,本身顶部的右侧元素和左侧元素性质不同,不能采用结合率,这种情况下讨论顶底分型以及顶底分型的位置等问题,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按作手观点,以向上线段被第一种情况破坏为例,如果第一笔破坏就已经低于之前的向上线段,显然之后的顶分型第三元素一定低于前一线段的底,那么难道这还能视为线段不成立么?显然是不对的。

虽然作手这里分析的是线段的第二种情况破坏,但并无依据指出:这两种破坏在考察分型时的区别,因此,作手观点就有待验证了。

 

看几个缠友的图:

-------------------------------------g9----

----------------/g6----------------/----

---------------/------/g7---g8---/-----

--------------/------/------/--/---

-------------/------/------/--/---------

------------/-------d7-----/----d9-----

-----------/--------------d8--------------

----/g5--/-----------------------------

---/----/-------------------------------

--/----/d6------------------------------

-/d5-------------------------------------

原文图解:g9高于g6,其特征序列元素为g5d6、g6d7、g7d8,由于d7高于g5很显然第一和第二两个元素之间有缺口,属于第二种情况,这时g6的顶分型不能确认;再往下看,对于d8处的底分型,其特征序列元素为d7g7、d8g8、d9g9,很显然d8处的底分型是第一种情况,这样g6处的顶分型可以确认,同时d8处的底分型也可以确认,因此这两个图都是三段,d5-g6是一段g6d8是一段d8g9是一段。

 

我的意见:显然,虽然这张图和我上面的图有一定区别,但都是第二特征序列的底分型,其他特点都是满足的。如果按作手思路,因g9高于g6,这样d8g9就不是线段了。

 

再来一张学长的图:

[转载]讨论:笔和线段划分的争议!(基本定论,仍欢迎探讨)

看图2:6处底分型为第二种情况,因此必须看11处顶分型是否成立,9-10、11-12合并为11-10,因此其特征序列为7-8、11-10、13-14,顶分型成立,因此6处底分型也成立;再看11处顶分型,显然是第一种情况,成立;因此图二是三段,1-6是一段,6-11是一段,11-14是一段。

但如按作手观点,14低于6,线段也是是不成立的。

 

哪一种判法是正确的,请缠友共同研讨!

 

之后作手又发了一文,并引用缠主原文,原文图形具体情况现在我手上没有数据,光看图不能精确验证,因此不能作为依据:所有对分段有异议的请过来,包括校长

 

 

 

××问题解决部分××

第一部分:笔的划分

缠师原文:CPI公布成突破契机

这一部分:

当然,站在本ID理论的角度,由于这次的底分型范围的上沿也在4672点,所以4195点上来的走势最终是否延伸为笔,关键也在4672点的站稳。因为笔的最基本条件就是顶和底分型之间必须有不重合的部分,1月23日那个底分型,就是因为后面不能突破站住1月22日高点4818点,所以使得不可能延伸为笔,进而原来的向下笔继续延伸,形成后面的下跌。
 
配上图形,大家就能够理解分型区间了。
[转载]讨论:笔和线段划分的争议!(基本定论,仍欢迎探讨)

文中底分型范围的上沿也在4672点”就是指上图中2的位置那里的底分型右边元素箭头处的高点。文中“就是因为后面不能突破站住1月22日高点4818点”是指上图中1的位置那里的底分型左边元素箭头处的高点。
 
由此可见:在分笔时,顶底分型两段的元素都是区间考察元素,在顶分型中,区间就是顶的最高点到顶分左右两个元素的最低点;在底分型中,区间就是底的最低点到底分左右两个元素的最高点。除了定义之外,这也是判断笔的重要参考依据!也就是缠曰:笔的最基本条件就是顶和底分型之间必须有不重合的部分。
 

第二部分:线段的划分

注:以下部分仍为探讨部分,结论不作为依据,继续探讨

缠师原文:

2007-08-13 21:40:22
老师好。
大家现在对今天的32-33为什么不是三段有争论。毕竟符合其中的底分型成立的定义。
希望老师能讲讲。
==
请先搞清楚底分型是从哪里开始算起,哪里开始结束。在这种前面是下跌的,对应的第二是上涨的,其特征序列就是看向下的,这第三个向下的,已经跌破原来第一段的底,怎么能属于第二段里的特征序列?

特征序列的底或顶,首先必须要都属于这个特征序列才行,这是前提条件。其实,如果第二特征序列没有三个元素,就根本不存在出现分段中第二种情况的可能

 

见下图

 

[转载]讨论:笔和线段划分的争议!(基本定论,仍欢迎探讨)

[转载]讨论:笔和线段划分的争议!(基本定论,仍欢迎探讨)


增加一个图:16-19不成段也是同样的原因。
[转载]讨论:笔和线段划分的争议!(基本定论,仍欢迎探讨)

结论:讨论部分中429-430线段不成立;后面附的学长的图中图2中1-14是一段,非3段。而且缠主在解盘中还指出:线段的第一种破坏时,也就是特征序列缺口被第一笔就封闭的情况,没必须探讨第二段特征序列分型的问题,那是第二种情况考虑的问题。

 

因此,之前的观点是错误的,在线段的第一种破坏时,不需要考察顶底分型。只有在线段的第二种破坏时,因为力度的不足,才需要考察第二特征序列的分型,而考察这个分型,首先是分型的三个要素必须是有效的,以本文中的429-430为例,之前线段是第二种破坏,430这里底分型所需三要素,合并处理后,第三要素已经升破429,因此这个第三要素已经不能看作是第二特征序列了,因此底分不成立,原线段延续。换一种说法就是:第二特征序列分型中,不能有元素超过之前线段的顶或底。

 

2011-1-12上图继续探讨

[转载]讨论:笔和线段划分的争议!(基本定论,仍欢迎探讨)

如上图:438-439为第二种情况破坏,439之后一笔就到438之下了,显然,这个顶分型是低于438那里的底分的,如按上述原则,438-439线段就不成立,但请注意看:438-439的第二种情况破坏,已经破了之前436-437线段的顶。显然其力度已经足够,如果把这一段忽略,是不符合线段的本质的。

 

因此,上面对线段划分的总结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近日,老头学长发表了对线段划分的博文:线段是什么,他的观点和作手观点总体一致。
他在博文中指出:

总之,线段的划分原则,是以构成线段的微小级别的走势,在线段的考察尺度上结束为基本原则。在实际操作中,不必过于死扣原文定义,只要能指导操作即可。

 

对于上面的评论,我是认同的。的确如老头学长以及其他学长所说,线段本身不是客观存在的走势,而是人为地为了分解走势而设定的条件元素,其本身就不一定具备能够涵盖一切走势的基础,也就说,走势是完美的,但我们依据我们设定条件画出的线段就不一定是完美的,加上软件显示以及对最低不可分割级别的设定,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线段划分的不同和争议,但究其本质,不是走势有差异,而是我们观察的角度有差异。想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要综合地来考量线段,为线段赋予更多的内容,就如老头学长将线段看作内部含有次级别走势的工具,以观察内部走势的完美来判断线段的终结,包括结合MACD指标等等。线段是一种分解高级别走势的工具,要从利于分解和分析走势的角度出发,灵活运用,不能困在线段里,而看不到高级别走势的方向。我们画笔、线段、中枢,最终目的是为了找到方向,找到买卖点,因此,线段仅仅是我们的一种工具,如果我们死死地困在线段里面,被“线段”了,则可能永远找不到缠主所说的级别开花的路径。因此我认为:上面所述的几种判别线段的定义、方法等等,都是我们考察线段的条件,而以上,绝不会是全部,必然还有其他因素在左右线段的划分。

 

上面这一段,是我结合老头学长、十万吨级航母等学长的观点所述。是否正确,还请继续探讨。

 

2011-1-16上图继续探讨

[转载]讨论:笔和线段划分的争议!(基本定论,仍欢迎探讨)

 经和秋叶正红学长探讨,给出上图,为《缠中说禅 2007-06-29 》的答疑中附图,104处的特征序列顶分型低过103,但缠主当年划为一段,显然和上面的图有矛盾了。

 

我的思考:大家注意看,这个例证实战中104那里正是3卖,如果不视为一线段等后面的反抽黄花菜都凉了。
由此,我想:这样的特殊线段划分除了结合定义、力度等考量,还要结合实盘走势,当下利于判断、指导走势最重要,也就是说,只要符合线段最基础的定义,并不不可。

 

刚又发现,大家看:98-99和99-100的线段划分,也是这样的情况,而且99-100的特征序列还有缺口,这样老头学长关于"第三段有无缺口"的判别依据也有了问题。看来,线段的划分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继续探讨。。。

 

2011年1月20日更新:

前几日秋叶正红学长写了一篇关于线段划分的解决办法一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fdda30100o378.html

文章很强大,秋叶学长并没有提出新的观点,仍然坚持自己走势段划分的观点,但文中的材料收集让人叹为观止,可见学长之用心,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关于线段,在此前的探讨的基础上形成以下结论,如无新的思路和缠友提出新的有建设性的观点,线段的划分讨论基本告一段落了,今后按此标准划分。

 

1、线段分仍然分两种情况考虑,在第一种情况破坏时,不考虑分型结构问题,只要最早破坏的那一笔最终延伸出新的向上或向下的有效笔,则线段破坏成立。

 

2、在第二种情况破坏时,考虑分型结构,如果出现分型包含,就需要考虑该破坏线段的力度问题,力度通过两方面考察,一是该假设破坏线段是否已经封闭之前特征序列的缺口,并且至少走出5笔以上(即至少出现两个特征序列);二是该假设线段是否已经穿越零轴并且呈现顶背离或底背离特征;三是第三个假设线段特征序列有无缺口。

 

3、结合秋叶正红学长走势段的划分方法,同时结合实际走势,在满足线段最基本定义的前提下,在特殊情况时可灵活掌握(例如16号上的图)。

 

4、划分线段时考虑低级别图形和高级别图形的关系,仍然是考查力度。

 

有关线段的本质,之前已经有了详细的探讨,和秋叶学长也有过沟通,现在继续坚持元月12日提的观点,划分线段时综合考虑多重因素,在满足线段最基本定义的前提下,以有利于指导实际操作的划分方法为主,不拘泥于线段的有关定义。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