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航母学长关于线段问题的精彩答疑

(2011-05-19 09:26:00)
标签:

杂谈

关于线段划分,有问:为何大盘63-64那里只是一笔,你却分为一段?

答:本人说过,本人的分段原则是做了某些改动的。63-64一笔破了62-63,并且新低于62,如此力度必须承认,无论随后的第3笔有无破点64,这3笔在本人这里都是新线段成立,而破坏了前线段的。由于线段的结束点不在最低点,标准化处理后,就为63-64了。这种情形下不去考虑什么顶分型底分型的。

对大盘而言,不存在给老鼠仓送红包和不小心下错单这种概念,即便用像63-64这种情形的一笔来当作一线段,也不存在不稳定之说。故如此分段是可取的。

如严格按缠论中的原则来分段,63那里顶分不成立,64那里低分也不成立,分段应该为62-65只是一段。这也是有点古怪的线段,线段的最低点不在起始点上。

 

线段概念和线段划分原则是缠论的无比精妙处之一。尤其在特征序列的包含处理和有缺口情形的小转大处理上。但正是由于过于精妙,理解线段划分和实战线段划分对初学者是非常难的,千人千缠主要原因就在这里。没有个半年时间,难以熟练掌握。所以有缠友寻求其它方式比如有位秋叶正红学长用走势类型来替代线段。这种替代,在处理有缺口的小转大情形,不考虑缺口这个概念,可以借助MACD这个指标来判断;但对于特征系列的包含处理情形,走势类型就要歇菜了,而这种包含处理可以让你对某些情形的横盘整理看得一清二楚,玩权证的低手高手都怕横盘,一般都避而远之,而本人自学会了缠论,却变得最爱横盘的机会,以后有机会慢慢说其中的奥妙。虽然走势类型来替代线段不能完全反映其精妙,但简单好用,对初学者而言不失为一种好的变通。另外对个股而言,尤其是中小盘个股,主力控盘程度高,1F图形上线段太精细了没有太大的实战价值,你的量过了“零向量”的量,影响了走势,随后的走势一般都会出乎你的意料之外。很简单,走势的背后是人的博弈。否则就没有洗盘之说了。

 

有人整天叨比叨比这个曲解了缠论那个曲解了缠论什么的,这种人就那辩证法的脑残脑袋来谈论缠论,本身就是滑稽可笑的。缠论非缠论,非缠论即缠论,是名缠论。缠论所述之法,犹如过河的木筏,无论你如何改造木筏,只要能过河,都是好木筏。而真正过了河,也就是修炼到不退转,这些木筏显然都是要丢弃的。你所做的只是找到自己的木筏,何来曲解缠论之说?千人万人都用同一种木筏就叫不曲解缠论?!脑残到极点了!

 

而那种整天寻找缠论漏洞的人,更是脑袋长到屁股上了。

缠论的哲学本质,是在于人的贪嗔痴疑慢所引发的自同构性以及由此引发走势级别的自组性这种类生命的现象。也就是缘起法的第3条定律“事待理成”,就是俗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无论走势生长到何种级别,走势的形态都是类似的:上涨、下跌和盘整。这是因为每种级别后面人类的贪嗔痴疑慢本性是一样的。既然走势是生长出来的,就有每种形态的生住坏灭之说,有不完美到完美之说,即所谓的“走势必完美”。如同人的生长一样,婴幼儿、儿童、少年、青壮年、中年、老年,人的基本形态都是一样的。人各有其样,绝不重复,走势也一样,没有完全一样的走势。

那种寻找缠论漏洞的屁股脑袋,根本上不承认走势的生命自组现象,只看到走势的不可重复性,上帝般地臆测价格是随机的,因而走势是随机的。既然认为走势是随机的,当然预测走势就是个概率的玩意了。像缠论信誓旦旦的123买的绝对赢利性,当然就被这类屁股脑袋所耻笑了。

先别说缠论的漏洞,你让这些屁股脑袋给出他们臆测的“走势是随机的”的数学严格证明来,看看哪个屁股脑袋能给出来?!

 

缠论对其它理论是绝对视角,不废一法,不欠一法。学习缠论首先要顶翻你那脑残的辩证法脑袋。你能发现的漏洞正是你自己脑袋的漏洞,跟缠论毫无关系!

 

航母学长关于线段问题的精彩答疑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