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云出无心
云出无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872
  • 关注人气:4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缠中说禅------关于中枢的论述(三)

(2011-05-18 23:40:00)
标签:

杂谈

21.中枢扩展的定义是在两个中枢都完全走出来的情况下定义的,而实际操作中,往往第二个中枢还没有走完,还在继续延伸中,所以,除非出现明确的、符合理论定义的破坏,就可以根据有利于判断、操作的原则,对走势进行当下的组合.

 

22.还有一种更重要的应用,就是在中枢的震荡中。围绕中枢的震荡,不一定都是次级别的,例如,一个日线中枢,围绕他的震荡,完全可以是30分钟以下的任意级别,甚至是一个跳空缺口,例如有些股票,完全可以今天一字涨停,明天一字跌停,跳来跳去的。一般这种走势,一般人看着就晕了。但如果明白走势连接的结合性,就知道,无论怎么跳,最终都要形成更大级别的,只要不脱离这日线中枢,最后都至少会形成 30 分钟级别的走势。任何围绕日线级别的震荡,最终都必然可以按如下方式进行分解:A30-1+A30-2+A30-3+…+A30-m30+a,a是未完成的 30 分钟走势类型,至少a依然围绕日线中枢继续震荡,那a一定最终会完成 30 分钟的走势类型。显然,这里,m30<9,否则就会变成周的中枢了,这样整个的分解就要按日线来,而道理是一样的。

 

 

不过,更有实际意义的是,上面的a如果不再围绕日线震荡,例如,假设a是一个 5 分钟级别的,而其后一个 5 分钟级别的反抽也不回到中枢里,按照日线中枢,这并不构成第三类买卖点,但对于A30-m30,可能就构成30 分钟的第三类买卖点。由于走势都是从未完成到完成,都是从小级别不断积累而来,因此,对于真正的日线第三类买卖点来说,这A30-m30的第三类买卖点,肯定在时间上要早出现,对于A30-m30,这绝对安全,但对日线却不一定,因为这A30-m30的第三类买卖点后完成的 30 分钟走势,可以用一个 30 分钟走势又重新回到日线中枢里继续中枢震荡。但这个A30-m30的第三类买卖点依然有参与的价值,因为如果其后的 30 分钟出现趋势,最后如果真出现日线的第三类买卖点,往往就在30分钟的第二个中枢附近就形成了,根本回不到这A30-m30的第三类买卖点位置,因此,这样的买卖点,即使不符合你的操作级别,例如,如果你是日线级别操作的,但一旦这样的A30-m30的第三类买卖出现,至少要引起你充分的重视,完全可以适量参与了,一旦其后出现趋势走势,就要严重注意了。

 

23.说得深入一点,走势分解、组合的难点在于走势有级别,而高级别的走势是由低级别构成的,处理走势有两种最基本的方法,一种是纯粹按中枢来,一种是纯粹按走势类型来,但更有效的是在不同级别中组合运用。因此,完全合理、不违反任何理论原则的,可以制定出这样的同级别分解规则:在某级别中,不定义中枢延伸,允许该级别上的盘整+盘整连接;与此同时,规定该级别以下的所有级别,都允许中枢延伸,不允许盘整+盘整连接;至于该级别以上级别,根本不考虑,因为所有走势都按该级别给分解了。

 

24.由于新来的人越来越多,请都先把课程认识从头看一遍再讨论问题。另外,在分析一定要搞清楚中枢的递归定义,这是基础中的基础,连这都搞不清楚,没有彻底明白,那根本就不可能继续下去。

 

25.关于追涨杀跌,如果在中枢震荡中,一定死定。但如果是在第三类买卖点后,却不一定,因为中枢的移动,并不一定恰好就是你买卖的位置就结束了,就算是,后面也还有中枢震荡出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追涨杀跌,也有活的机会,但这都不是长远之计,为什么有好好的第三类买卖点不用,一定要追涨杀跌?就算是追涨杀跌,也可以利用小级别的买卖点进去,为什么一定要瞎蒙?

 

26.因此,对于一个大级别的买的过程,或者说一个大的建仓过程,买必然是反复的,买中有卖,不断灵活地根据当下的走势去调整建仓的成本与数量,底部区域可以进行最复杂的中枢延伸与扩展,唯一的目的只有一个,取得足够的、成本不断降低的筹码。

 

27.有些无聊问题总是被提着,诸如中枢的意义是什么?对于一个实际操作者来说,中枢的意义就是没有意义,而没有意义就是最大的意义,因为你只要根据中枢的实际走势去反应,问题的关键是你去看明白走势的分解而不是中枢的意义,更重要的就是根据走势的分解去采取正确的反应。如果孔男人之类的文科生想探讨什么中枢意义,那么就让他们探讨去好了,就如同基督教的神甫千百年来YY 上帝的意义一样,对于本 ID 来说,上帝有什么垃圾意义并不重要,关键是如果真有什么上帝,那么也只是被面首的对象。股票是用来操作的,而不是用来意义的。

 

28.中枢或走势类型这对象,如果不能证明其一定存在,而且是按级别存在的,那谈论就没意义了。所以,前面关于中枢的递归定义,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是解决存在性问题。也就是说,中枢是可以递归式地定义出来的,而该定义是可操作性的,该定义实际上是如何找出中枢的一种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就肯定能找出定义中的中枢。

 

29.再次强调,什么级别的图和什么级别的中枢没有任何必然关系,走势类型以及中枢就如同显微镜下的观察物,是客观存在的,其存在性由上面所说最原始的递归定义保证,而级别

的图,就如同显微镜,不同倍数的看这客观的图就看到不同的精细程度,如此而已。所以,不能把显微镜和显微镜观察的东西混在一起了。

 

30.这几天,随着走势的当下发展,本 ID 不断变换着所看的中枢,这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结合律,因为结合律,我们可以对走势进行最有利观察的分解,这样,才能更容易明白走势究竟在干什么?

 

31.显然,站在走势类型同级别的角度,中枢上移就是意味着该级别的上涨走势,而中枢震荡,有可能是该级别的盘整,或者是该级别上涨中的新中枢形成后的延续过程。任何市场的获利机会,都逃脱不了这两种模式,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本ID 理论而知。

 

在你的操作级别下,中枢上移中,是不存在着任何理论上短差机会的,除非这种上移结束进入新中枢的形成与震荡。而中枢震荡,就是短差的理论天堂。只要在任何的中枢震荡向上的离开段卖点区域走掉,必然有机会在其后的中枢震荡中回补回来,唯一需要一定技术要求的,就是对第三类买点的判断,如果出现第三买点你不回补回来,那么就有可能错过一次新的中枢上移,当然,还有相当的机会,是进入一个更大的中枢震荡,那样,你回补回来的机会还是绝对的。

 

32.一个分型结构的出现,如同中枢,都是经过一个三次的反复心理较量过程,只是中枢用的是三个次级别。所谓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所以一个顶分型就这样出现了,而底分型的情况,反过来就是。

 

33.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为什么不能由笔构成最小中枢?其实,这不是一个问题。为什么?因为实质上,我们是可以设计这样的程序,也就是用笔当成构成最小中枢的零件,但这样构造出来的系统,其稳定性极差。

众所周知,一笔的基础是顶和底分型,而一些瞬间的交易,就足以影响其结构。例如,突然有人打错单,或者有人给老鼠仓送货,那么全天走势的分析就大变样了。而由线段构成最小中枢,则不存在这个问题。为什么?一个线段的改变,不会因为一个偶尔一笔的错误而改变,也就是说,线段受偶尔性的影响比较少,想想要破坏一个线段的麻烦程度,就知道这一点。

 

34.中枢,其实就是买卖双方反复较量的过程,中枢越简单,证明其中一方的力量越强大。中枢的复杂程度,是考察市场最终动向的一个很重要的依据。一个超复杂的中枢过后,就算一方赢了,其后的走势也是经常反复不断的。

 

35.在同一趋势中,相邻两中枢的复杂程度、形态,经常有所区别。为什么?人都有提前量,而提前量,经常就是找最近的模本去抄袭,这样,等于在买卖的合力中,都加了一个提前的变量,从而造成整个结构的变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理,所谓不会二次跨进同一条河流,这本质上由人的贪嗔痴疑慢造成的。

 

36.中枢震荡,最终一定以某级别的第三类买卖点结束。但问题是,如何预先给出有参考价值的提示,也就是如何去监控这震荡是在逐步走强,还是逐步走弱,这是一个有操作价值的问题。当然,顺便地,可以为每次的震荡高低点的把握给出一个大致的区间。

 

一个中枢确立后,中枢区间的一半位置,称为震荡中轴Z。而每一个次级震荡区间的一半位置,依次用Zn 表示,当然,最标准的状态,就是 Zn 刚好就是 Z,但这是很特殊的例子。

显然,Zn 在 Z 之上,证明这个震荡是偏强的,反之偏弱。震荡的中枢区间是[A,B],那么,A、Z、B这三条直线刚好是等距的,Zn的波动连成曲线,构成一个监视中枢震荡的技术指标。当然,只要有波动,就可以用类似中枢、走势类型之类的手段去分析,不过Zn 的数量不会过于庞大,不会超过9个数据,超过了,次级别就要升级了,所以这样的分析意义不大。

 

一般来说,这个指标是一个监视。这里,存在着一种必然的关系,就是最终,Zn 肯定要超越 A 或 B,为什么?如果不这样,就永远不会出现第三类买卖点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但必须注意,反过来,Zn 超越A 或B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出现第三类买卖点的,也就是,这种超越可以是多次的,只有最后一次才构成第三类买卖点。不过实际上的情况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没有这么复杂,一般一旦有这类似的超越,就是一个很大的提醒,也就是这震荡面临变盘了。

 

一般来说,如果这超越没有构成第三类买卖点,那么一般都将构成中枢震荡级别的扩展这没有100%的绝对性,但概率是极为高的。

 

有了这些知识对于中枢震荡的可介入性,就有了一个大概的范围。对于买来说,一个Zn 在Z 之下甚至在 A 之下的,介入的风险就很大,也就是万一你手脚不够麻利,可能就被堵死在交易通道中而不能顺利完成震荡操作。

 

同时,那些Zn 缓慢提高,但又没力量突破B 的,要小心其中蕴藏的突然变盘风险,一般这种走势,都会构成所谓的上升楔型之类的诱多图形。这种情况,反着,同样存在下降楔型的诱空,道理是一样的。

 

另外,中枢震荡中次级别的类型其实是很重要的,如果是一个趋势类型,Zn 又出现相应的配合,那么一定要注意变盘的发生,特别那种最后一个次级别中枢在中枢之外的,一旦下一个次级别走势在该次级别中枢区间完成,震荡就会出现变盘。

 

结合上布林通道的时间把握,这样对震荡的变盘的把握将有极为高的预见性了。

除了特殊的情况,Zn的变动都是相对平滑的,因此,可以大致预计其下一个的区间,这样,当下震荡的低点或高点,就可以大致算出下一个震荡的高低点,这都是小学的数学问题,就不说了。

 

37.由此可见,因为划分中的这种情况,我们就很明确地知道,走势的最大特点就是,连接中枢的走势级别一定小于中枢,换言之,一个走势级别完成后必然面临至少大一级别的中枢震荡。例如,一个 5 分钟的上涨结束后, 必然至少要有一个30 分钟的中枢震荡,这就是任何走势的必然结论,没有任何走势可以逃脱。 

 

有了这个必然的结论,对于任何走势,其后的走势都有着必然的预见性,也就是其后走势的级别是至少要大于目前走势的级别。这里,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这个大的走势级别的第一个中枢震荡的位置,极为关键,这是诊断行情的关键。

 

首先,任何一个后续的更大级别中枢震荡,必然至少要落在前一走势类型的最后一个中枢范围里,这是一个必然结论。换言之,只要这中枢震荡落在最后一个范围里,就是正常行为,就是正常的,也就是说,这种中阴状态是健康的。

 

但,一旦其中枢震荡回到原走势类型的第二甚至更后中枢里,那么,对应的中阴状态就是不健康的,是危险的,而原来走势的最后一个中枢,就成了一个关键的指标位置。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