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博文不是论述其他技术分析理论,而是指出其他技术分析与缠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给大家提供一个更深层次理解与运用缠论的视角。
长久以来,本女在缠博听到了不同的声音,有崇拜的,有质疑的,有不屑的。在此,本女不得不说,这些观点都是不科学的,不审慎的。在第17课《走势终完美》时,本女曾经指出缠论与道氏、江恩,波浪的共通之处,是由于研究对象的同一性造成的。道氏是股票技术分析的鼻祖,是技术分析的奠基人,市场的三重运动与互相验证是道氏的精髓,牛市与熊市的循环亦是道氏最早提出的精妙构述。江恩理论出现在道氏之后,数学几何学是江恩测市的主要指导思想。江恩与道氏的不同之处,在于数学的运用,而他的占星与时间周期本质上仍是数学的表现。波浪理论出现得更迟,其以道氏理论为基础,引入了数学分析方法。波浪理论是细化了道氏的三重运动,并且用多重波浪形态刻画了市场的群体行为,揭示出市场运动的规律。缠论的灵魂是走势终完美,这是缠论区别与道氏、江恩、波浪理论最穷底究源之处,也是缠论独立成为一种股票分析理论的根本原因。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终要完成。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都可以分解成同级别“盘整”、“下跌”与“上涨”三种走势类型的连接。没有哪一种金融市场走势能逃脱“走势终完美”。
道氏、江恩、波浪与缠论都有共同的形态学部分,我们今天就是要分析各种整理形态与缠论中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一、双重顶与双重底
双重顶是由道氏从1901年股市崩盘中发现的股指运行形态,是最早被描述的技术形态。双重底是将顶部形态反过来理解,在底部经常出现的一种形态。
"http://img.ph.126.net/cP19wFaAk7D6iV3vbGlpeg==/1505328175450660373.jpg"
上图A、B与A~、B~是双顶与双底的位置,横线是颈线,用来确定形态成立。通常分析师都是等颈线有效突破才做出买卖建议,而这个位置(D、D~)已经是缠论的第三类买卖点了,缠论揭示了第一与第二类买卖点,在市场绝望与疯狂之际,给出最睿智的介入点与出局点。
二、多重顶与多重底
多重底与多重顶包括了头肩顶与头肩底,是由双顶与双底继续演变出来的一种更加复杂的顶底形态。

上图大家一看就明白了缠论与其他整理形态的不同之处。因此缠师说仅从一见缠论,是对同学们最大的爱护。本女学过所有股市的理论,最终彻底为缠论所折服。
三、 矩形与潜伏底

矩形也称箱体,是比较常见的整理形态之一,缠论的同级别分解可以在矩形里如鱼得水,也是中枢震荡降低成本的好时机。传统分析矩形时用支撑线与压力线,对于不规则的矩形常常会操作失误。而缠论的同级别分解,用盘整背驰比较力度,完全不受不规则矩形的困扰。
潜伏底是波幅收窄的矩形,就是股谚中常说的“横有多长,竖有多长”的底部形态。
这种两种形态用缠论的同级别分解降低持仓成本,用第三类买卖点来确定后市的趋势。更关键的是缠论给出了严格的级别概念,针对不同级别中枢,构成不同级别的资金运作。
四、楔形与旗形

上图中的各种楔形与旗形,估计没接触缠论之外其他形态学的朋友都会晕,而这些形态,在缠论里大道至简只是中枢。无需受到形态的迷惑,更不会误认下降通道或者上升通道。那些死在这种形态里的伪趋势交易者,实在太多了。当你用缠论走势终完美中盘整与趋势来理解这些形态,认清这只是中枢,就不会上这种假通道的当了。
五、三角形

三角形这种整理形态比较常见,从本质上说双顶、双底,头肩顶、头肩底、多重顶、多重底都能找到三角形的痕迹。特别是在波浪理论中三角形整理形态多以调整浪出现,少数以驱动浪出现。


从上面这两幅图大家可以直观看到缠论与各种整理形态的不同。图中日三买不是相对于当下运行的日中枢,而是前面一个日中枢,这是由于缠论走势多义性分解提供的操作指导。同样的价位,一个相对于30F中枢,以一个5F级别走势回抽,是30F三买;另一个相对于08/07/30日至09/04/16这个日中枢,以一个30F走势回抽形成日三买。
缠论用中枢与级别不仅包罗了所有的整理形态,并且定义了中枢的不同级别与三类买卖点,比整理形态分析在操作上更有前瞻性与可操作性。有技术基础的同学,希望本篇博文可以提供更广角的思维。初学技术的同学通过本篇博文,可以明确形象地看出缠论比其他技术理论的卓越性。
缠论答疑图(一)
1、某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破坏,当且仅当一个次级别走势离开该“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后,其后的次级别回抽走势不重新回到该“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内。这定理三中的两个次级别走势的组合只有三种:趋势+盘整,趋势+反趋势,盘整+反趋势。

2、当下上证30F中枢图

缠论答疑图(二
念姑娘:请教“对c的内部进行分析,由于c包含B的第三类买卖点,则c至少包含两个次级别中枢,否则满足不了次级别离开后次级别回拉不重回中枢的条件”中,c是此级别离开B中枢形成一段,然后回调形成第三类买点,即形成第二段,再向上形成第三段,亦即形成第一个此级别中枢,这也满足了次级别离开后次级别回拉不重回中枢的条件,为什么还要再形成第二个次级别中枢? 是因为c要构成趋势,所以要有两个中枢吗?谢谢!能否画个图?

缠论答疑图(三)
1、盘背时背驰的级别大于其中趋背的级别。”这句话确实不大好理解。一个5段盘整走势的图,第1段与第5段比较是走势力度比较。中间3段是中枢,1,5是中间3段的次级别。第3段与第5段是盘整力度比较。如果出现了盘背趋不背,或趋背盘不背,该如何处理。

很多人背驰的级别分不清,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何种周期图表上,MACD回抽0轴就是该级别背驰。上图是深发展的季线盘背图,就是在季线图上MACD回抽0轴,因此是季线级别背驰。为什么是盘背呢?因为图上的背驰首先是在一个盘整中出现的,第二图中的趋势很明显不是季线季级别的走势,没有两个季线级别的中枢,是小于季线级别的走势。当下就可以分析出这是深发展的季线盘背,并且背驰的级别大于趋势的级别。第三当时深发展5.05元的低位对应的是5F级别的趋背,其后经历了一个日线级别的盘整,才反转向上。
“如果出现了盘背趋不背,或趋背盘不背”----这种情况通常分两种:一、大级别盘背必定出现小级别趋背。这里大级别至少是30F级别的,此时的盘背一定有一个次级别及其以下级别的趋背。二、趋背盘不背的情况是有的。一种是趋背的级别比较小,比如5F级别以下的情况。另一种是小级别转达大级别的情况,此时没有该小级别的趋背。
这种情况的处理要根据你的操作级别来分析。举例:如果你是30F级别的操作者,那么5F的趋背很可能构成30F级别的一个操作线段,那就要引起你的重视,这个趋背就是你要考虑的操作点,因为一个5F级别的趋势已经完美,后面只能是盘整或反趋势。
2、吻是第1次。缠绕至少2次。股价跌破5日均线是吻吗。然后上5日线且站稳是缠铙吗,能不能以大盘做个讲解。吻,和缠绕。谢谢

上证2008年12月1日是吻,12月23日第二次吻就是缠绕。吻是跌破5日均线,穿过10日均线并触及了30日均线。缠绕是吻之后,再度站上5日均线,再度跌破5日均线,重复了前一吻的动作。简单地说,就是吻了两次就是缠绕了。
3、级别都是由小长到大的,周期图表上的级别是不是对应的?对级别的分辨晕死了,它就象拦路虎样阻碍我学习的进步。

睁大眼睛了,这是深发展的日线图,但是图中的中枢是不同级别的。不同周期图表只是不同倍数的显微镜,中枢仍是中枢与周期图表是无关的,周期图表只是帮助我们去分析中枢。
日线图上的均线过滤器:
(1)未升破或跌破5日线的走势中的中枢是1F级别的。
(2)5日均线与10日均线缠绕形成5F中枢。
(3)5日均线与30日均线缠绕形成30F中枢。
(4)5日均线与60日均线缠绕形成日中枢。
分钟图上的中枢与走势级别的分析与日线是同理的。举例:5F图上,5线与60线缠绕就是5F本级别的中枢。5线与30线缠绕是1F级别中枢,5线与10线缠绕是1F以下级别的中枢。
这里再回答一下56课同学的疑问,为什么本女的图比缠师图中的中枢高了一个级别?因为缠师的图中的下跌走势是沿30线下方运行的,因此是1F以下级别的走势,而本女图中的上涨走势是沿着60线运行的,并且后期缠绕了60日线,构成了本级别的走势,也就是1F级别走势。
4、线段划分的形象举例

上图是600497驰宏锌锗日线图,2004年6月4日(A)至2004年9月13日(B);B至2005年3月14日(C);C至2005年7月26日,这三段是日线图分析的线段,也就是30分级别的走势。
走势终完美要求线段中至少有一个与线段同级别的中枢;高低点要求线段的端点必须创出新高或新低;背驰表明线段级别走势已经结束。
我们再来看图中背驰的细节:B处的背驰是日线级别的盘背,其中包含了一个5F级别的趋背。C处背驰是5F级别趋背。D处背驰是日线级别的盘背,其中包含一个1F级别的趋背小级别转大级别,因此图中的MACD绿柱并未缩短,而黄白线位置抬高。
缠论答疑图(四)
一、“对600497驰宏锌锗, 2005年7月27日到10月25日,明确地出现在日线上的上涨走势(为什么?因为在日线上明确地看到两个缠中说禅走势中枢)”按缠师所说,“如果是向上的走势,里面的中枢一定是下-上-下的,向下的相反。一个趋势,有两个中枢,因此至少就有6段走势,然后加上前面低部回拉的第一段,最后冲刺的一段,还有连接两个中枢的一段,至少有9段走势是明确无误的。”怎么看日线上也是五段而不是九段啊,我原来理解的中枢图形和MM的一样,看到“如果是向上的走势,里面的中枢一定是下-上-下的,向下的相反。”就又糊涂了,请结合600497,2005年7月27日到10月25日日线上涨给一个九段划分,谢谢

答:中枢的关键词是三段、重叠,次级别走势,连续。上下上,下上下是形象比喻,从走势的多义性,分解的操作性来分析,只要符合关键词就是中枢。
图中从操作性角度分解只有一个30F中枢,后面是中枢震荡,并且第5点是30F三买。缠师说是两个中枢是在课程之初让大家有一个概念性的认识,随着课程的深入,我们就不能这样理解了。
二、"创线段的新高与新低并背驰。"很想看到念念划的线段。上次的线段划分的形象举例图就想请教的。主要是分辨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