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楼主游记——钟槐哨所

(2019-07-22 10:50:25)
标签:

钟槐哨所

戈壁母亲

松拜边防站

小山楼青年旅舍

楼主游记——钟槐哨所

    我很少有耐心看一部电视剧,来新疆前就听说有一部描写当年新疆建设兵团解放、建设新疆的电视剧叫《戈壁母亲》,一直没机会看,这次从剧中描述的主人公所在的钟槐哨所回来后,用周末的两天时间一气将30集看完。。


楼主游记——钟槐哨所

    新疆的面积160多万平方公里,边境线全长6000余公里。自东向北、向西、向南、再向东南,一路蜿蜒着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8个国家接壤,位于边境线上有32个县市。6000余公里的边境线像一把张弓守护着祖国的安宁,边境线上的驻守点又多是条件艰苦、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的地方。但大自然也非常的公平,在那些人迹罕至的边关哨所留下了绚丽的风光,越是边远的地方就越有美丽的风景,而那些风景往往又是孤傲的,它好像并不稀罕你是不是欣赏它,也不在意你去不去看它。


楼主游记——钟槐哨所

    钟槐哨所就是这样的一个极具个性的边境哨所,孤傲而又坚毅地守卫在这雪山脚下。

楼主游记——钟槐哨所

    夏特河和木扎尔特河交汇的这一段地势较平坦,边境小路的右边就是哈克斯坦国的农庄和草场,途中不时能看到有哈国的牧民在收割牧草,性情活跃的同伴挥手用刚学的半生不熟的哈萨克语大声地打招呼,牧民抬起头也挥挥手,憨憨地笑露出一排黄牙,和边境这边的哈萨克牧民没什么两样。

        西线今无战事,右边这代表着国界线的铁丝网和境内的牧民草场区隔的铁丝网也没什么两样,如果不是时而出现的两边的岗楼和哨兵。。。。。。

    安宁,和谐……这些令人痴迷的字眼,在这样一个看似普普通通的边境地带,一个古代乌孙国的故地,化作眼前的山川大地、生命万物。。。。。哦!不,作为一个曾经的军人,这安宁、和谐的画面在我的脑海里出现的是那样的短暂,从我了解到的军史资料中这块西域乌孙古国的土地上自从有记载,重来就没有停止过血腥的厮杀。

楼主游记——钟槐哨所


    这里,这里还有这里,不论是贫瘠的山梁还是肥沃的草场上都曾流淌过征伐与守卫者的鲜血。就在前不久的和当年珍宝岛事件齐名的铁列克提事件 就发生在前方几十公里处的地方:1969813日上午8时,我军在铁列克提地区例行巡逻,苏联边防军出动直升机 2架,坦克装甲车数十辆步兵300余人,悍然入侵铁列克提地区,向我国边防部队发动突然袭击。中国边防部队奋起还击,经过4小时激烈战斗,连续打退苏军3次进攻。终因战前准备不周,兵力火力对比悬殊,巡逻队38名官兵几乎全部壮烈牺牲,仅一人生还。在此次事件中,苏联边防军还打死中国民兵3人,打伤前来增援的中国边防战士12人。。。。。。


楼主游记——钟槐哨所

       越野车在曲折颠簸的小路上认真的前行着,翻过一道山梁眼前壮丽的景观将我的思绪从哪个血腥压抑的年代拉回。我们已进入74团的辖区了。

楼主游记——钟槐哨所

    在蜿蜒的木扎尔特河畔,高耸入云的汗腾格里峰脚下,驻守着一支不穿军装、不带军衔、不拿军饷的特殊队伍,他们种地就是站岗,放牧就是巡逻,农忙时是生产能手,农闲时习武扛枪,成为维护昭苏地区社会稳定和边境安宁的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他们就是身经百战的有着正宗红军血统的农四师七十四团的民兵。

     七十四团地处伊犁地区昭苏盆地最西端,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是伊犁垦区最偏远的边境一线团场,边境线长达130多公里。辖区内有原始云杉林50多万亩,草原20多万亩,野生沙棘林3万多亩,自然生态环境优美;西突厥王陵、乌孙古墓、坡马古城等古代历史遗迹遍布在草原上。


楼主游记——钟槐哨所

   我们过了一个边防检查站后继续驱车向西奔去,去朝拜哪个著名的钟槐哨所。


楼主游记——钟槐哨所

    汽车驶进一个山坳后路况又糟糕起来,转了几个弯后向西再向西,快到傍晚后来到一个有两个小木屋的山脚下,说,到了。

   啊?就是这里?


楼主游记——钟槐哨所

      两间简单的木屋,一面鲜艳的国旗,这就是钟槐哨所。农四师74团民兵第一哨所。看这环境可没有它在外面的名气大啊。(前面的两块石头还是拍了电视剧后弄来的),

   走马穿行雪海边,巍巍群山高入天。这个被称为钟槐哨所的民兵第一哨所就坐落在海拔2000多米的一号界沟沟口,这里生存环境极为恶劣,平均含氧量不到内地平原的30%,每年积雪封山期长达6个多月,冬季达零下30多摄氏度……(这里是中哈边境,再进山20余公里便到了中国、吉尔吉斯、哈萨克斯坦三国交界处)。


楼主游记——钟槐哨所

    一种孤独的浪漫,在渐渐随风雪迷茫的白山黑水间蔓延开来。理想、爱情、友谊、希望,都在那被诗意化了的语境中被小心呵护。

    其实钟槐哨所只是昭苏地区众多边境哨所中的一个,在和74团人的聊天中了解到,这个地区还有许多自然条件恶劣的边防哨所,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一代代兵团人无怨无悔地驻守在边境线上,他们说,哨所在哪,家就在哪!他们之中有父子兵、兄弟兵,夫妻兵,一边生产、一边巡逻,把青春甚至生命融进了雪域高原,成为永不换防、永不转业、世代接续的生命界碑。

        整个新疆兵团在6000余公里边境沿线建起58个边防团场,50多万人默默地屯垦戍边。这里,兵团人被称作有生命的界碑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从巴尔鲁克山下到塔里木河两岸,有多少默默奉献的兵团人,他们奔着军旗来,伴着军歌去。活着,血液中有烽火的摇曳;逝去,灵魂中有马蹄的撞响。


楼主游记——钟槐哨所

    看着这间钟槐住过的房子,钟槐用过的器具以及大量反映钟槐传奇一生的实物、图片、文献等资料,可以感受到当年那群军垦战士辛劳执勤和保卫边疆的场景,内心被第一代兵团人屯垦戍边的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所感染和折服。


楼主游记——钟槐哨所

楼主游记——钟槐哨所

楼主游记——钟槐哨所

    临走前再一次回望这个寂静的哨所,真想留下来待上一阵子。

   如果祖国需要,我愿重披战甲再来守卫边疆。离开部队这么久了,心中还有这股热血涌动,我对自己满意地微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