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苗家巷的老街坊

标签:
情感杂谈 |
分类: 晨钟诗歌 |
人老都爱想往事,
想起俺那苗家巷。
济南普通一小巷,
俺生长的老地方。
苗家巷的故事多,
最难忘是老街坊。
彼此友爱很融洽,
有了难事互相帮。
那时虽然很贫困,
但都厚道热心肠。
回忆当年小事例,
不觉眼里泪汪汪。
街坊有个傅大娘,
拉着孩子一大帮。
当时两口没工作,
天天外出为吃忙。
那天俺妈出门去,
傅家二妞哭声响。
下身光着小屁股,
嘴里直喊饿的慌。
俺妈忙把二妞问:
“你爸你娘去何方?”
“俺爸俺娘一大早,
割草去了大牧场。
到这他们还不回,
俺想吃饭找俺娘!”
俺妈听后哄二妞,
“我去拿饭你别慌”
回家拿了窝窝头,(注:那时很少有馍馍)
外加咸菜和饭汤。
打发二妞吃了饭,
这算平常事一桩。
那时邻居忙挣钱,
闪下孩子相互帮。
小时俺就挂钥匙,
吃不上饭找娘娘。
有天夜里两点多,
来了傅家大姑娘。
屋门敲的急又响,
大声喊着陈娘娘。
她说爹娘长急病,
叫着俺妈去帮忙。
急忙穿衣到傅家,
看傅大爷和大娘。
他俩哇哇吐绿水,
这下俺妈着了慌。
当时俺爸不在家,
又叫醒了魏娘娘。
她俩一块到傅家,
向傅大娘问端详。
原来饿的吃麻仔,
所以两人吐绿汤。
俺妈急忙请大夫,
大夫让喝绿豆汤。
俺妈回家找绿豆,
连夜熬好绿豆汤。
大爷大娘喝了后,
慢慢好转还了阳。
有事邻居互相帮,
这在当时很平常。
当年街上困难户,
还有邻居宋娘娘。
有一年的年关到,
宋家没粮着了慌。
找到俺妈求接济,
俺妈急忙找面缸。
好歹凑了三斤面,
还送三块铛铛响。
过年吃了顿饺子,
宋家念念老不忘。
不光俺妈帮别人,
邻居没少帮俺忙。
那年奶奶病危时,
就亏邻居来相帮。
明叔王叔瞿大姨,
把俺奶奶送病房。
俺奶奶她去世后,
又帮奶奶去安葬。
遗体送到小辛庄,
全靠邻居来帮忙。
小时候俺发高烧,
当时没钱着了慌。
王叔借给五元钱,
为俺看病帮了忙。
还有一回磕破头,
俺的头上鲜血淌。
蒙上俺头送医院,
是俺同院明娘娘。
俺小时候太淘气,
胳膊和腿受过伤。
当时胳膊错了环,
是宋奶奶给接上,
满头银发宋奶奶,
比那大夫医术强。
后来俺腿又摔坏,
膝盖积水腿肿胀。
爸爸背俺去打针,
有时工作顾不上。
同院俺那刘爷爷,
主动多次来帮忙。
背俺医院去打针,
累得爷爷热汗淌。
爷爷帮忙还很多,
曾帮俺家盖厨房。
那年唐山大地震,
俺去南京培训忙。
魏叔叔搭防震棚,
让俺爸妈都住上。
正是邻居来帮忙,
儿在千里把心放。
多年邻居帮的忙,
俺到现在没有忘。
魏叔帮俺搭雨搭,
郭叔帮俺水管装;
宋家小军、孙红心,
曾帮俺家刷过墙。
那年老屋换顶子,
年子大哥也帮忙。
见俺没处放家具,
为俺救急腾空房。
这一件件一桩桩,
俺又怎么能相忘?
穷不帮穷谁照应,
穷街坊是瓜和秧。
正是街坊互搀扶,
共同迎来好时光。
是人就要懂感恩,
邻居的好不能忘。
现在日子好过了,
互助传统要发扬。
写上这段顺口溜,
赞赞俺的老街坊!
陈重
晨钟诗歌
2023年8月6日
前一篇:逛宁波五龙潭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