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迹毁于一旦 文明旅游到底多难
(2014-04-17 17:35:34)
标签:
于一旦和义修身养性话题不文明 |
2013年,5月,网友“空游无依”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张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被人用中文刻上“丁锦昊到此一游”的照片和一段文字,他在文中称“这是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微博一经发布,引起了轩然大波,同时也引起了媒体的重视,最后通过人肉搜索硬生生把还在读小学的丁锦昊找了出来,丁锦昊固然年幼没有分辨能力,但是其父母作为其监护人,难道也有没分辨能力吗?还是说对于文物的破坏,将带来多大的损失,开放供游客参观的文物到底价值几何,这样的观念根本就没有深入人心?
无独有偶,来过北京去过长城的朋友应该都能看到,八达岭开放3700多米的长城墙体,几乎布满了字迹,有留名字的,表爱情的,泄私愤的,求姻缘的,就像一块密密麻麻的留言板。其中大多数人是直接用刀子刻在砖体上,最深的有0.5厘米,也有用笔书写的。随着自驾游的便利,这种行为还在逐渐像“野长城”蔓延。“由于这些字刻痕深、分布广,强行擦去会破坏长城的表面结构,一旦遭到破坏就不可能恢复。”著名长城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这么说。
人们的一个小小不文明行为,却为千年古迹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制建设还并不完善,因此除了自律之外,更应该做的是普及教育,东方航空日前就在其官方微博(@东方航空)上发布了标签为#文明旅行万人签到#的话题,用一句话证明你将用实际行动向不文明行为说不!
旅行,本是好事,也有助于修身养性,但是不文明的旅行,并且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就失去了旅行的意义,文明旅行,保护文化遗产,保护自然环境,是每个旅行者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