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栖贤谷

标签:
介子推洞口六丁六甲天然大理石一线天旅游 |
栖贤谷,是一道蜿蜒而上、九曲一线天的峡谷。据地质专家称,此谷早在25亿年前生成,一条狭长的深沟是天然大理石由水流冲刷形成的奇岩岩沟。栖贤谷九曲之奇,是奇在峰怪石异,千变万化。第一曲“月牙峰”,第二曲“葫芦峰”,第三曲“罗汉峰”,第四曲“骆驼峰”,第五曲“兔耳峰”,第六曲“双龙峰”,第七曲“金蟾望月峰”,第八曲“龟猴朝圣峰”,第九曲“仙人揽胜峰”,惟妙惟肖,真如仙境一般。
白天里,浓烈的光线打在谷前地上,明晃晃的,刺人的眼。两边山虽不高,但怪石嶙峋,间有松柏;夏天时谷底溪流淙淙,偶而还可听到清脆的鸟鸣。山影层次,仿佛人们曲折的心事一般;有的路段狭窄而陡直,须攀10余架浮桥式“天梯”和数十个蘑菇形踏步才能通过。据传当年介子推母子就是经这里到达归隐地--鱼龟(于归)山的。栖贤谷即以其母子在此栖身而得名。
我们远远地抬头望,便可看到“栖贤谷”几个古朴的大字。这是一座宽12米、高10米的石门。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不仅在这里筑了石门,而且在门柱上雕刻了鹿鹤同春等写意图案。而站在这山门朝下看,展现在眼前的是5000平方米人工湖水面托起的12角“封侯亭”,亭内有圣旨碑。据说这里便是当年文彦博率地方官员迎接宋神宗诏奉介子推为洁惠侯圣旨的地方。
http://s13/middle/8181df43gab902534406c&690
山门右侧,有一道落差约5米的瀑布缓缓而下。自这里进入山谷,便也进入了一个神奇莫测的神话世界。我们踏着这条曲径古道往里走,一路上,只说介子长已矣,却无意在这里发现了介子处处遗迹。那积年流传的神话故事,用来形容的却也全是安详喜悦。譬如一进入谷门,所见的这块“仙人石”,民间传说里这样讲:当年介子推迷路后在这里小憩,正苦恼中,忽有一只神骏的梅花鹿出现在面前。因介子有顿悟:鹿者,路也。遂尾随神鹿而去。人称这是仙人为介子推母子指路,因此将此石命为“仙人石”,这里彰显的是民间智慧里的朴素神奇。
从此处再往前行时,可见右侧山腰有一看似不甚大的洞口,但进去一瞧,才知里面还算宽敞,可容四五人呢。这洞名“超凡洞”。说当年那介子推扶着老母行至此处,突遇狂风雷雨,避无可避之时,突然发现了此洞,便携母入内。由于一路跋涉,身倦体乏,一入洞就都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洞外又一声霹雳把母子惊醒。二人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只见外面风和日丽。他们抖擞精神出得洞来,感觉到身上轻松了许多,原来在这个洞里已脱去凡胎转为仙体。为此,后人把它称作超凡洞。这洞外面,原有十余株形状奇特的古树,据说是道教六丁六甲神将的化身。他们在此守候已久,是奉命来护送介子推母子到归隐地的。于是这里又有了“六丁六甲护介子”的传说。
我们走在这里时,只觉得山只是那山,水也只是那水,并无什么特别处。那洞穴也只是那洞穴,并无什么新奇。但我们在这里笑,并不觉一切与现今殊异。我们对介子崇敬,千载之下,也不会有悲切。山里晨烟暮霭,只听得岁月安定,一切皆如此之好,仿佛那久前的历史也只是虚幻。凭借想象,我们离介子如此近或如此远,也只与我们自己有关系。也许介子未来此时,也许他奔波在路途中时,倒和我们一样是红尘忙碌中人。我们这样想,也不觉得对介子是不敬。因为这山水本就是自然的属性,我们来这里也只是自然的一分子。
http://s9/middle/8181df43gab90299bbb28&690
再说当年介子与母亲出得超凡洞后,母子相携从洞外流泉上行过,忽一樵夫呼:“介公!”介公礼而应答。樵夫问:“公身轻否?”介公说“轻。”樵夫又问:“亦心轻否?”公不语。樵夫笑而言:“试饮此泉。”言毕而隐。介公与母亲取水共饮,水入腹,心即清,感觉万事、万物、万念皆离己甚远。遂跪地拜谢神灵。此便是“清心池”之来历。
走出洞口,还可见一渡桥。过桥向右便可进入道家仙境--柏树岭、介公祠;向左就是佛教禅林--岩沟说法台。为此,不同信仰的人们又分别叫它接引桥、仙径桥。
我们在谷里迤俪走去,走了半日到底也走不完。也只有我们为游客才可以有这般的耐力和兴致。如我们这般无心无事,最终真正是连一点企图也没有,只觉谷愈幽,景愈奇。介子的遗迹虽在,但传说中的情境已杳。继续前行将至山谷出口时,见两岸石壁上90度地垂直生长着奇花异草。我们皆知,世上园林均建设在平地上的,有谁见过这岩壁上的花园?园的下方谷内,看不到什么香花薰草,却有彩蝶翻飞,它们灵巧地为山谷如此着色,舞姿摇弋,直叫人心里充满了那样无忌的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