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教育和富教育
(2012-02-16 22:23:15)
穷教育,富教育,是什么意思?
在一个人的幼年和少年时期,也就是从出生到8岁,给他相对良好的生长环境和条件,培养他做人的优越感。这个教育阶段可以称之为幸福的教育,或者叫富教育,乐教育。
当一个人满8岁以后,也就是从8岁开始到16岁,让他开始经历相对贫穷的生活。这个阶段可以称之为贫穷的教育,或者叫穷教育,苦教育。在和过去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里,他可以感受到人生的不同层次,因为从小的幸福生活使他养成了幸福的生活观,所以,现在的贫苦生活只能磨砺他的意志,让他树立起向幸福生活努力追求的雄心壮志。这样,等他长大以后,他懂得珍惜,懂得进取,懂得正确的生活。
如果一个人从小生活在贫穷的环境,那么从小养成了贫穷的生活观。长大以后即使拥有了名利、财富和地位,也很难守得住。很多人之所以晚节不保,是由于小时候形成的贫穷心理的投影。
在对近二十年里发生的名人或高官非正常死亡的案例进行分析,发现那些在童年时期生活条件艰苦的人,长大以后通过种种努力获得了一些名利之后,往往缺乏幸福的生活观。他们或者过分地看重辛苦得来的名利,或者更加重了对名利的欲望。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喜得而惧失。就是害怕失去!他们害怕失去已经到手的利益,害怕失去现在享受的生活,害怕回到贫穷的童年时期的那种生活环境。因为害怕,更加贪婪。因为贪婪,更加害怕。当害怕变成恐惧,生命能量就开始自我消耗。这种人无论对名利的追求,还是对性爱的放纵,都是一种精神自杀。只有这种精神性的自杀,他们才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和自己存在的价值。结果,这种人多数都是英年早逝。生得贫穷,死得悲哀!
在一般人的思想里,都认为人生是从苦到甜,先失败后成功,先贫穷后富有,先灾难后平安,先凡人后圣人。这个似乎没错。但是,这样产生一个恶性的轮回,人从出生以后经历的贫苦远远大于经历的幸福,幸福对于多数人而言,永远是个梦,有的人几代人也创造不出想要的幸福。——这种思想,反映了人的自私自利的本性,人们不愿意为后代创造更多幸福的条件,因为很多人总是以自己的经历来塑造后代的经历,告诉孩子们一定要懂得多吃苦,要多付出,然后才能换来幸福。这种思想还巩固了传统的论资排辈的恶习。年轻人从小就被要求为有资历的人做垫脚石,因为从小在苦日子里泡大的人,基本上都怀有自卑的心理,对幸福和成功不敢抱有理想。可是,你想一想那些达官贵人是怎样教孩子的?从小就是要培养孩子们那种做人的优越感,那种优越感,充满自信与光荣,所以,即使长大以后遭遇变故而落魄,也一样可以忍辱负重待机而发最后又东山再起。
做为父母,如果够聪明,就应该在孩子出生前为他创造一个相对好的环境,让他自由自在的生活和成长。不要说你做不到,只要你敢想敢做,就一定能做得到!
孩子的一生关系到父母的一生。幸福不是一个人二个人的事,而是世世代代的事。——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人,永远是强者!而这个世界,永远是强者在说话!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