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爱鲈鱼美

标签:
范仲淹书画郑德明书法草书隶书 |
分类: 书法 |
范仲淹诗《江上渔者》
http://s13/middle/817c7e42gbe2f56b243fc&690
关于鲈鱼的史乘,《世说新语》中有一则颇有意思。西晋张翰(字季鹰)为苏州人,在洛阳做官,秋风起了,想起家乡的鲈鱼和莼菜,立即辞职回家。“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这个故事很有名,后来的文人在诗中常加以引用,表达一种辞官赋归之意,如成语“莼羹鲈脍”和“莼鲈之思”;或反其意而用之,如宋词人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写道:“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鳞三•鲈鱼》中曰:“鲈鱼出吴中,松江尤盛,长仅数寸,状微似鳜,而洁白过之。巨口细鳞,身有黑点,四五月方出。”但鲈鱼真正肉肥味美,则是秋风起时。
关于“松江之鲈”,唐诗人白居易、韦应物写过“水绘松江鳞”、“松江献白鳞”的诗句,可见其名闻遐迩。宋代的苏东坡在《后赤壁赋》中写道:“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三国演义》中,也说到了“松江之鲈”。曹操设宴,炮官(专管烹调之官)奉鱼脍,一个叫左慈的道士说“脍必松江鲈鱼方美”,并用“法术”从堂下鱼池内钓出真正的松江鲈鱼来。“法术”是假,魔术大概是真的,现在的舞台上依旧保留着这样一个节目,那松江鲈鱼自然是左慈随身所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