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这崇高的称谓,赋予她更高层次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规范。在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道德水准的高低,教育能力、教育水平能否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新时代的教师,应以德施教,敬业爱生;要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的意识;在教育、教学中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精神;要依法执教,做一个受学生欢迎,家长信任,同事尊重的好教师。下面谈谈在教育实践中的认识、做法和体会。
一、以德施教,敬业爱生
师德之魂在于“爱”,爱工作,爱学生。它包含对学生思想上的关心,学习上的帮助,生活上的照顾,还有心灵的沟通、理解与疏导。
青少年学生一般都具有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他们就像镜子,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反映在他们的身上。“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教师对同事的热情相助,对家长的尊重与理解,对学生的关怀与爱护,就能换来学生对师长的彬彬有礼,同学之间的团结互助,对来宾的热情礼貌;教学过程中,教师生动风趣的语言和严谨的治教态度,就能换来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认真的学习态度。这就是身教胜于言教!
二、依法执教,智慧快乐
“业精于勤,荒于嬉”
,“严师出高徒”,“忠言逆耳利于行”,“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古往今来都要求为师者必须严格要求学生,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遵纪守法,学好知识,学会做人。但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要当一个让每个学生和家长时时处处都心服口服的严师,并非一件简单的事;而要每个家长都理解配合严师,更是谈何容易?这就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要讲究“严”的艺术,要有法可依。
首先,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有法律意识,应主动、自觉学习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并学以致用,做学生学法、守法的表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校园如何预防及避免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发生》等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文件,教师应经常研读,熟记在心;时时处处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相信学生,加强民主管理,防止教育方法粗暴单一;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其次,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引导学生知法、守法。每周班会课、思品课,可针对学生阶段的行为情况和社会形势,结合有关法律条文进行教育。
家校沟通,引导家长学法,是尊师重教,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保障。目前独生子女多,父母、长辈溺爱多,造成多数孩子娇气任性,劳动观念差,怕脏、怕累,爱花零钱,比吃、比穿,生活自理能力差,受不得一点批评或挫折。这就要求教师重视与家长联系,争取支持配合,对学生进行多方面、长时间的严格要求、训练和管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只有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平时布置学生的家庭作业,把做家务,学当家,练手艺的作业渗透其中,并要求家长回条评价,这样就能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家长会或家访时,适时渗透法律宣传,让家长了解自己应负的责任,教育子女从小遵纪守法,理解平时老师对学生错误行为的适度惩戒,预防犯罪,共同尊师重教。这样,教育效果将会事半功倍,也避免了很多校园意外事故的发生和纠纷。
新时代的教师,要有敬业爱生的高尚师德;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独创精神,善于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艺术,以更优化的教育管理方法,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我们的民族教育才有希望,国家才会人才辈出!只有智慧地依法执教,我们才会得到社会的尊重,才能平安、健康、快乐地工作、生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