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反比例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成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的量的意义。
2.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能正确地解答成正、 反比例关系的应用题。
3.进一步培养同学们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确定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板书课题:正反比例应用题)出示目标学生齐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正反比例意义及应用题的解题规律。
一、复习概念
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它的关系式是什么?
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它的关系式是什么?
3、正反比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复习数量关系
判断下面每题里相关联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
)
2.每块砖的面积一定,砖的块数和铺地面积。(
)
3.挖一条水渠,参加的人数和所需要的时间。(
)
4.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和所行走的速度。(
)
5.时间一定,速度和距离。(
)
选择题:
1.如果a
= c÷b ,那么当 c 一定时,a和b 两种量(
)。
成正比例 成反比例
不成比例
2.步测一段距离,每步的平均长度和步数(
)。
成正比例 成反比例
不成比例
3.比的后项一定,比的前项和比值(
)。
成正比例 成反比例
不成比例
4.C=
πd 中,如果c一定,π和 d(
)。
成正比例
成反比例
不成比例
5.化肥厂有一批煤,每天用15吨,可用40天,如果这批煤要用60天,每
天只能用几吨?下面等式(
)对。
40:15=
60:χ 40χ=15×60
60χ=15×40
三、复习简单应用题
例1
一台抽水机5小时抽水40立方米,照 这样计算,9小时可抽水多少立方米?
A、题中涉及哪三种量?其中哪两种是相关联的量?
B、哪一种量是一定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C、题中“照这样计算”就是说
( )一定,那么( )和(
)成( )比例关系。学生独立解答。
2、总结
正 、反比例解比例应用题要抓的四个环节
3、判断下列各题中已知条件的两个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是成什么比例,把已知条件用等式表示出来。
、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加工64个。
、一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90千米,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千米,要行X小时。
、一辆汽车3小时行1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5小时可行300千米。
、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小敏买3枝铅笔花了1.5元,小聪买同样的铅笔5枝,要付给营业员多少钱?
、甲种铅笔每支0.25元,乙种铅笔每支0.20元,买甲种铅笔32支的钱,可以买乙种铅笔多少支?
四、
巩固练习
1、用一批纸装订练习本,如果每本30页可装订500本,如果每本比原来多10页,可装订多少本?
解:设可装订χ本。
(30+10)χ=500×30
4
0χ=15000
χ=15000
χ=375
答:可装订375本。
2、比一比,想一想,每一组题中有什么不同,
你会列式吗?
(1)修路队要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60米,8天可以修完。实际前25天就修了200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实际需要多少天?
(2)修路队计划30天修路3750米,实际5天就修了750米,照这样几天就能完成?
五、拓展延伸
用正反两种比例解答:
1、一辆汽车原计划每小时行80千米,从甲地到乙地要4.5小时。实际0.4小时行驶了36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行完全程实际需要几小时?
六、全课总结
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条件和问题不管多么复杂,我们要紧扣正反比例的意义,从题中的定量入手,对应用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进行正确的判断。定量等于两种相关联的量相除,则成正比例;定量等于两种相关联的量相乘,则成反比例。
七、板书设计
正反比例应用题
=K(一定)
X×Y=K(一定)
X和Y成正比例关系。
X和Y成反比例关系。
正 、反比例解比例应用题要抓的四个环节
第一、分析:可分四步。
第一步:确定什么量是一定的。
第二步:相依变化的量成什么比例。
第三步:找准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数。
第四步:解方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二、设未知数为X,注意写明计量单位。
第三、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第四、检验并答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