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索达吉堪布:临终关键(转载)

(2012-09-25 19:10:22)
标签:

杂谈

  无论在汉传佛教,还是在藏传佛教,临终的教法都多如牛毛、不胜枚举,尽管如此,也没有一个法能比这个依靠菩提心而离世的教法更殊胜的了。实际上,这是释迦牟尼佛所有法中最精粹的教言。

    我们临死时,如果修不来颇瓦等其他法,也不要紧,只要能在观修空性大悲藏(两种菩提心)的境界中离开人世,就必定不会堕入恶趣。将来再转为人身,值遇到大乘佛法,就比较有把握断绝整个轮回的相续了。

    一个人在临死时,心念会非常强烈,倘若这时对现世的东西执著不舍、不肯放下,那么后果将极为悲惨。

    《极乐愿文大疏》中就讲过,有个比丘临死时贪执自己的钵盂,结果来世转为了一条毒蛇,专门守护这个钵盂;有些孩童死前贪恋自己的玩具,来世也变成了毒蛇,缠着这个玩具不放。同样,如果我们也像他们一样在临死时贪著自己的某样东西,来世就很有可能变成三恶趣的一个众生,不仅无法解脱,而且还要感受无尽的痛苦。

    所以,应在临死前这样思维:“现在我只剩下一口气了,贪执这些又有什么用呢?即使整个世界都变成了黄金,对我来说也没有任何意义,我也带不走其中的一分一厘……”如此反复思量,让自己不会对这些身外物产生贪念。

    (所以)在临终时一定要断除对“我”的执著。

    每个人无始以来,都执著于有一个“我”,正是由于对它的贪执不舍、呵护备至,才让我们饱受了无量痛苦,一直沉溺在轮回当中无法解脱。如果临死时还执迷不悟,始终耽著于“我的安乐”、“我的解脱”、“我的成就”,不舍得扔掉这个“我”,这样快乐不仅会离我们越来越远,而且还将因此而遭受更大、更剧烈的痛苦。

    如果我们死时病得不是很严重,就应该观想上师三宝在自己的头顶,并且在其前作七支供积累资粮;

    倘若觉得修七支供实在太长,那也可以念《普贤行愿品》中七支供的简颂:“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lun,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如果连这个能力也没有,那么临死前只要有一口气,大家就千万不要忘了发愿。这时应该想:“死相已经现前了,但愿我在中阴时能够忆念起菩提心,生生世世不要离开菩提心,并能值遇传授大乘教法的殊胜上师。”

    这里的发愿一共有两个要点:一是愿我生生世世能修习两种菩提心,二是愿我生生世世不要离开大乘上师。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看看,自己临死时有没有把握发这两种愿。

     临死时的行为一般有两种:

     一、境界比较高的人,可以采用心性休息的手印,或是毗卢七法的坐势,如一些高僧大德站着或坐着圆寂一样,从古至今,这种现象比比皆是;

    二、倘若无法达到那么高的境界,我们也可以按照下面的方式来修持:

 身体右侧而卧(如同佛陀涅槃时的狮子卧),右手平托右脸颊,右小指塞住右鼻孔,让呼吸从左鼻孔进出。若能以这种姿势死亡,也不会堕入恶道。这一点非常非常关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