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泥条》说课稿
(2018-01-06 18:28:37)分类: 教案设计 |
《盘泥条》说课稿
一.
《盘泥条》是湘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2课,泥条盘筑是陶艺的一种制作方法。用泥条盘筑的作品,会在泥条接口处留下一道道自然的线条,显示出泥条造型的陶艺作品独有的质朴与粗犷。本课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在以往做陶经验的基础上,学会用泥条盘筑的方法进行立体造型,丰富陶艺的造型手段。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陶艺作品。
过程与方法:训练手的灵活性,提高学生泥塑技能和简单的立体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玩陶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我重视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尝试、探究、质疑,在感悟和体验中掌握制作要领,体会玩陶的乐趣,获得身心的愉悦感、自我创造的成功感。我认为教师不能为传授技法而教技法,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示范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应明了“学习制陶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不断体会失败、从头来过,再失败再从头来过的过程,”把握“泥条极具可塑性、可重复制作”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四、
(一)激情导课
1.对比图片,发现不同
2.教师小结:
简单介绍陶罐的制作方法,了解盘筑法.引出课题:盘泥条
(二)民主导学
学生学习课本,了解制作步骤,得出结论,教师板书:1.搓泥条
然后分步骤学习,第一步,学习搓泥条,先看哪位同学会搓泥条?谁能搓出粗细均匀、长长的泥条?然后集体评议.让泥条搓得好的同学在集体中介绍自己的经验。 最后教师小结方法:并演示搓泥条的要领:先用双手手掌来回搓泥团,使其搓成柱状.再向左右方向搓成粗细均匀的泥条。搓泥条的过程中注意力度适当.以防泥条断裂。可先用力搓,搓到一定程度后,就要慢慢地搓、轻轻地搓,哪里较粗,就把手掌放在哪里轻搓。边搓边观察泥条的粗细是否均匀,并及时调整。
第二步,学习盘泥条,请学生观看视频,同时教师讲解,先做一块圆形泥底板,在泥底板边缘涂一圈泥浆.将第一根泥条黏合在底板上:第二根泥条的前端与第一根尾端黏合后.继续盘筑、每盘筑一圈后,可用手指压合已盘筑的泥条,使之粘连牢固。达到一定高度后拍打整形。如果制作的作品形体较大,或准备的泥料较湿、在制作过程中会容易引起塌陷,因此在作品制作到一定高度后要稍作停顿,在口部需盖上薄膜保温,以保证后续盘筑中泥条能黏合,等下部已盘筑的泥条稍干后,再继续盘筑造型。学习第三步,装饰美化
(三)
提出作业要求:用泥条盘筑一个自己喜欢的生活物品。要求作品制作得结实,造型新奇有趣。学生制作,教师指导,作业到一定时间后开始进行欣赏评析,交流感受,采用师生互动、小组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
四、说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我认为应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师讲授为辅;教学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可根据学情和条件进行调整。泥条盘筑的方法,即搓泥条、泥条粘接的技法要领要让学生掌握,对于作品的造型无需做过多要求,要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创造空间,发展学生的个性所长。对于学生在做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尽量应鼓励学生自行探索解决。我觉得陶艺课更注重做陶的过程,对学生的作品都要给予肯定,不要用对或错来简单评价学生的想法,应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做陶环境;对学生的行为及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习惯应适时进行评价和激励。
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进行,从而使学生学得快乐,学得灵活,本次活动也正是本着这样的思想才产生的。“泥条盘筑”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因为大量知识来源于他们的亲身体验,来源于与他们息息相关的生活。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有效创设活动情节,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沟通学生情感世界和书本世界的联系,教学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这节课学生一直都在玩,搓泥条、泥条盘筑、作品简单装饰等活动,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掌握技术找到快乐,在快乐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