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美术课堂良好习惯的培养计划
(2015-12-26 21:13:43)分类: 教学计划 |
一年级美术课堂良好习惯的培养计划
本学期,新接手一年级美术课,一年级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因此,在此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美术课的过程特征和一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培养认真准备的习惯
美术课和其它学科还不一样,是操作性较强的科目,它需要准备大量的资料和许多特定的工具。如上绘画为主的课要带水彩笔或颜料,泥塑课要准备黄泥,剪纸课要准备剪刀、彩纸、胶水,国画要准备毛笔、墨、纸、调色盘等等。有时根据教学内容还要准备一些图片或者实物。一年级的学生往往会出现忘记准备的情况。工具是上好美术课的保证,没带工具的那部分学生上课时无所事事,干扰其他学生的学习,这就使得兴趣很浓的学生也无法排除干扰全身心的投入到美术课上,使得课堂效果大打折扣,教学任务完成不了,学生作业也交不齐。因此,培养一年级学生提前认真准备用具是美术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语言的理解水平还不够强,自觉性还不够高。所以教师要讲清楚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准备好哪些工具,并说明对美术课堂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准备美术用具的重要性。教师所提出的要求一定要清晰、简明。为了防止学生遗忘,老师可以把要准备的工具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抄在小纸条上,放在随时都会用到的文具盒中。如果第二天还有人忘记带,我就把他的名字记下来告知家长,请家长一起督促他带美术用品。这样的方法很奏效,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养成提前准备的好习惯。
其次,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携带和整理工具的方法。一年级的学生自理能力较差,对于教师要求携带的工具总是零零散散。到教师要求学生使用的时候,他们便到书包里寻找,这里找出一张彩纸,那里搜出几支彩笔,不仅浪费上课的时间,而且会养成他们不善整理的坏习惯。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每人都准备好一个小工具袋,把美术用具和资料放进去,系在书包带上,这样既便于携带,又让学生逐渐地学会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具。
二、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
美术课的学习包括了看、听、想、说、画等许多方面,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而思考是贯穿其中的唯一线索,没有思考,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就无从谈起。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养成多思善问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思维敏捷度的有效方法。美术不是简单的画画,它涵含盖了很多的文化,要对它进行挖掘和呈现,就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勤于思考:乐问、敢问、多问、善问。一年级的学生无意注意比较频繁,一有风吹草动他们的思维便飞到了课堂之外。或者是他们过于专注他们所感兴趣的事情而忘记了自己是在上课。这样的状况,学生对课堂知识是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的。因此,使学生尽快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是美术课堂顺利展开的关键。
首先,创设安全、自由的开放式课堂氛围,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为学生营造宽松融洽的教学气氛,消除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改变沿袭几十年不变的传统教室布置模式。根据教学内容与形式改变教室课桌位置的布置,一方面可以为学生讨论交流提供方便,另一方面也让课堂形式经常有一种新颖、开放的感觉,真正从形式上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学生会感觉到教师在时刻关注着自己,“亲其师,信其道。”让他们亲近老师,亲近课堂,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思考。鼓足学生质疑的勇气,逐渐改变教师提问学生答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变“学答”为“学问”。鼓励学生向老师提问,事实上这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绝好办法。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有机地“插嘴”。而这里的有机是需要老师在课堂中进行指导,是文明、有序的,而不是杂乱无序的。“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提出问题本身就蕴含着创造思维的火花。段形式多样,有投影、幻灯、录象、实物等等。在美术课堂中运用直观手段便于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联想,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观察是绘画的基础,学生通过观察事物特征,才能用线去概括和表现物体。如教学生画童话城堡时,可以先将让学生将玩具积木拿到课堂上请学生共同观察并尝试搭建,在搭积木时学生的思考活跃了,形状和方向的不同组合能呈现出不同的城堡造型。学生的思考方式不同,搭建的城堡也是形态各异,这又给学生一感官刺激,致使他们的思考更加勤快了,想着还可以创造怎样的造型。
三、培养大胆作画的习惯
美术课堂中有手工和绘画两种作业形式,一年级的学生可能是因为年龄比较小,自信心没有完全树立的缘故,在手工和画画的时候都显得小心翼翼。手工作业的确需要精细一些,但是,大部分学生在画画的时候不敢把形象画大,对于心中所想的画面不敢轻易下笔,对于自己喜欢的颜色也不敢果断的使用。经常要询问老师:“老师,可不可以…….”这种学习状况对于发展学生的美术创造性和独立性是一种阻碍,不能释放出学生应有的创作热情。培养学生大胆作画是对一年级学生的迫切要求,是美术良好教学效果的表现之一。
首先,教师应该学会示范,教学示范使学生上课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从教师的示范中得到启发,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了学生效率。并且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绘画方法。学生出现错误的观察方法,往往是盯住一点画局部,其目的是为了看清楚那个局部,不作过多考虑,随意下手。这种不良习惯,往往越画越糟,胆子越画越小。教学示范可使学生少出差错,从而掌握了正确的绘画技能技法。如以画轮廓线为例:一幅画开始画,画准轮廓是关键,是最基本的知识。作为一年级学生,美术基础知识还不扎实,要画准轮廓线很不容易。不作示范或少作示范,学生便会乱画一通,有的画得太小,有的太偏;即使教师讲得最多,效果也不理想。尽管教师绘有步骤图,但学生实践经验少,没有亲眼看到教师是如何画出来的,感觉会很陌生。要靠学生自己去摸索,费时且效果差。而教师示范,每一步都讲解清楚,示范正确,学生易懂易学会。
其次,提供丰富的直观资料,给学生思考的动力。美术教学所用的直观手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形成大胆作画的学习习惯具有特殊的作用。一年级学生的一个重要心理特点就是模仿,而且可塑性强,因此,可以在教学时,教师发现有大胆作画的学生,比如构图大且饱满的,构思比较独特的,或者用色比较大胆的,可以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并指出优点让其他学生向他学习,模仿该学生画画的大小,位置,让学生逐步放开胆子进行构思表现。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原先的画与放开胆子后所画的进行纵向比较,找出两幅画的区别,让学生认识到应该以后一幅画的形式为“榜样”进行绘画表现。还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形成“大胆作画”的心理暗示,逐渐形成大胆作画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在一个人一生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这么说,一个人拥有了良好的习惯,他就成功了一半。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应该以足够的耐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