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估算解决问题》教学案例--肖志宏
(2020-07-19 21:10:14)《用估算解决问题》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用加、减法估算的策略解决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要根据解决的问题和数据特点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加、减法估算解决问题,体会算法多样化。
难点: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估算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估算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前置性作业
1、预习任务
(1)预习教材第96页。
2、口算下面各题。
300+800=
3000-800=
(二)课堂设计
1、情境导入
(1)妈妈买了一台电脑花了4995元,约是(
(2)望江小学有608人,约是(
(3)果园里有1298棵果树,约是(
2、口算。
300+200=
800-500=
100+900=
【设计意图:回顾求近似数的方法,巩固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为学习估算作准备。】
看来大家对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掌握得很好。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用加减法的计算来解决问题。今天我们又会遇到什么新的问题呢?(出示PPT)
思考1: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提取数学信息,明确要解决的问题,为后面学习用估算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3、自主探究
思考:要解决“买这两件商品,500元够吗?”这个问题,你想怎样解答?先独立思考,想一想、写一写。
活动:全班交流。
思考:为什么要用358+218?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可是,358加218很多同学还不会算,怎么办呢?
活动:全班交流。
因为300+200=500,所以358+218>500,所以500元不够。
思考:这样解决可以吗?为什么?
生:可以,因为把358看成300,把218看成200,就是把它们的价格都变少了,这样300+200=500,它们的实际价格就一定超过了500,所以不够。
总结:你们的思考很缜密,我们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常常不需要计算出准确的结果,只要“估算”一下就可以了。估算不但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而且能降低计算量,这个问题就是一个例子。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思考,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发现这种问题不必算出准确结果,用估算就可以解决。】
思考:估算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我把358看成400,218看成300,能解决问题吗?
活动:小组讨论。
活动:全班交流。
生:不能,因为把这两个数都看大,它们的和超过了500,不能确定它们是否真的大于500。
思考:那我把一个数看大,另一个数看小可以吗?
总结:看来,我们在用估算的策略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实际问题以及数据的特点选择具体的估计方法,并且需要判断一下能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才行。下面再请同桌互相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信息和问题,这个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设计意图:在交流讨论中,明确估算方法的选择要结合具体的情境和数据特点,以能解决问为标准,培养学生根据需要灵活进行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思考:怎么检查你的结果是否正确呢?
生:把358看成300,500-300=200,500-358<200,买一个电吹风218元,剩下的钱肯定不够。
【设计意图: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受估算方法的多样性,会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买这两件商品,500元够吗?
【设计意图:对比例题,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这道题和例题所不同的是700钱比较多,如果把每个商品的价格都估大,这次价格也没有达到700,所以700元钱肯定够。体会根据具体问题、具体数据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积累用估算解决问题的策略。】
2、城关镇礼堂有3000个座位,城关镇的三所小学各有八百多名学生。如果这三所小学的学生同时来参加活动,能坐下吗?
【设计意图:再次经历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巩固用估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初步学会用加、减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又一次经历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懂得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