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论文:浅谈儿童诗教学策略
(2016-09-18 21:49:06)
标签:
教育 |
分类: 小课题过程性资料 |
摘要:儿童诗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从儿童诗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谈起,儿童诗不仅受到小学生的喜爱,而且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本文着重讲了一些儿童诗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儿童诗教学 重要作用 教学策略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儿歌、童谣、儿童诗、古典诗词等。诗歌是文学之母,其语言优美、内涵蕴藉、富含想象。让儿童在诗的年华,多诵读诗歌、欣赏诗歌,让诗意和浪漫钻入心里,“是童年时代对儿童的最伟大的馈赠”。面对儿童诗这种特殊的文体,我一直都非常重视,要让孩子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韵律之美,体验诗中的情感,呵护孩子纯真的想象和灵性。
(一)指导朗读,读出节奏和韵律。
比如,启蒙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叶老的名诗《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二)品读词句,悟其凝练和精美。
比如:赵宗宪的《蟋蟀》
蟋蟀和我捉迷藏
蟋蟀躲在墙角里
我找来找去找不到
一赌气
我就不再找了
蟋蟀看见我变了脸
就连连叫着
我告诉你我在这里
还不行吗?
(三)开展活动,放飞想象和心灵。
比如,《看 巧 云》这首小诗
八月,
看巧云。
小伙伴,
仰倒在
田野里,
向蓝天冥想。
白的鹅,
红的马,
黑的妖,
紫的魔……
小肚皮,
贴在草上,
小脚丫,
翘在天上。
一个个,
像架直升飞机,
准备着,
向童话世界起飞。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写出了云的变幻莫测,千姿百态。可让学生描述自己见到的云的各种姿态,对诗歌的意境进行拓展和延伸.
(四)模仿佳作,抒发童真和童趣
儿童诗具有纯真的童心,创设性地运通优美的现代汉语,韵律流畅、节奏生动,切合小学生的情感世界和文学、文字的认知水平。所以,我在教学中也尝试让薛金星诗歌的模仿性创作。小诗《可不可以说》是香港诗人西西的作品,立意新巧,极富童趣,我出示了诗歌的第一小节,并声情并茂地朗诵给学生听——“可不可以说/一枚白菜/一块鸡蛋/一只葱/一个胡椒粉?”
哈,多可爱的句子,多特别的诗!学生们边听边欣喜地感受着诗歌的特点,显然被这首诗吸引住了。接着,课件出示以下诗歌片段——
“可不可以说/一( )飞鸟/一( )椰子一( )/一( )树/一( )太阳一( )/一( )暴雨?/可不可以说/一( )雨/一( )雪花/一( )银河/一( )宇宙?/可不可以说/一( )蚂蚁/一( )甲虫/一( )猪猡/一( )英雄?/可不可以说……”
我启发学生以游戏接龙形式自由续诗,并鼓励他们大胆想象。之后,我又出示了原诗的句子,引导学生在比较和品味中感受诗的灵气,还告诉学生,诗歌是美好的,诗歌的世界是奇妙的,每一个人,都能在诗中找到自己的快乐!
(五)联系生活,再现情节和趣味
儿童诗的读者是儿童,因此要启发学生体会诗歌中的童趣,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助他们将诗歌中的内容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比如,《什么是好孩子》这首诗讲述了好孩子该具备哪些特点,如果是老师告诉他,学生不会引起共鸣,以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会认真阅读,仔细思考,对照反思,努力改正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