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B0171)两只坏蚂蚁 - 启发精选国际大师名作绘本

标签:
两只坏蚂蚁启发精选绘本图画书亲子阅读 |
分类: 经典绘本(亲子阅读) |
- 作者:文·图/(美)克里斯·范奥尔伯格
译/宋珮 -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 装帧:铜版纸精装
- 大小:8开 635X965毫米
- 页码:40页
- ISBN:9787543479593
- 定价:¥29.80
- 适读年龄:3-8岁(仅供参考,并非绝对)
作者简介:
克里斯·范奥尔伯格(Chris Van Allsburg),1949年生于美国密歇根州,自幼喜欢画画,长大后曾在密歇根大学及罗得岛设计学院学习雕塑,并获得了艺术硕士学位。毕业后,他成立了自己的雕塑工作坊,曾经举办雕塑个展。除了雕塑创作,范奥尔伯格也喜欢铅笔画,画中的情景充满故事性,引人遐想。1979年,他自写自画的图画书处女作《魔法师的奇幻花园》(The Garden of Abdul Gasazi)出版了,并且荣获1980年凯迪克银牌奖,从此范奥尔伯格一直从事图画书的创作。1981年和1985年出版的《勇敢者的游戏》(Jumanji)、《北极特快车》(The Polar Express)先后获得1982年和1986年的凯迪克金牌奖。他的代表作品还包括《陌生人》(The Stranger)、《两只坏蚂蚁》(Two Bad Ants)和《班班的梦》(Ben’s Dream)等。范奥尔伯格是美国最有才华的图画书大师之一。他善于用文字引导读者,也善于运用细腻的画面和变幻的光影,营造谜一样的超现实氛围。虽然他用的是写实技法,画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但组合起来,却出现了不可思议的超现实氛围,神秘又有魔力。他认为创作一本图画书就好像拍电影一样,画者就是导演,由他来决定镜头要放在哪一个位置,好让因为取景的角度的特定安排使得画面显得更具戏剧性,也更生动。在日本,村上春树尤其推崇范奥尔伯格,他曾不止一次表示,“克里斯·范奥尔伯格是一位善用光与影的魔术师。
克里斯·范奥尔伯格的作品:
本书荣誉:
国际阅读协会/美国童书协会“儿童评选最爱童书”(IRA/CBC Children's Choice)等荣誉。
范奥尔伯格把图画书分成两种,一种是给孩子安慰的感觉,有预见性的故事;另一种则让孩子曝露到各种事件中,直接感受激烈冲突带给心灵的震荡。本书恰好结合了两个方面:既有可以让孩子们喜欢的蚂蚁世界,又有刻意放大的人类世界的物品,视觉谜语般的阅读感受。既有让人觉得惊险的历险情景,又有让人松一口气的万事大吉的结尾。
寻常中的历险 /
范晓星
《两只坏蚂蚁》这本图画书的作者是克里斯•范奥尔伯格,在美国众多图画书创作者当中,他是一位引人注目的佼佼者。他的作品不论是文字,还是图画,都非常独特,有一种让人过目不忘的魅力。有人将他与美国童书界的顶尖人物莫里斯•桑达克和苏斯博士相提并论,也有的评论家说,如果桑达克是美国图画书领域的国王,那范奥尔伯格就是一位当之无愧的王子。
范奥尔伯格的作品为数不多,但称得上本本精彩。他曾经两度荣获美国凯迪克大奖。他的作品,也大多为我们营造了神秘悠长的情景,读起来好比欣赏一部大片。而实际上,他的两部作品《勇敢者的游戏》和《极地快车》都被搬上了银幕。范奥尔伯格自幼喜欢画画和做模型,在报考密西根大学的时候,选择了建筑和设计专业。虽然他没有自幼受过美术训练,但他儿时的爱好,引领他成为一个出色的雕塑家,并且进入美国最顶尖的艺术设计大学罗德岛设计学院,取得硕士学位。有着这样的背景,我们在范奥尔伯格的每部图画书作品之中,都可以随处发现,雕塑和建筑这种艺术形式为他的画作增加了无比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气势。所以,熟悉范奥尔伯格的作品和风格的人,在看到《两只坏蚂蚁》这本书之后,最初的感觉,或许会觉得有些不过瘾吧。是的,在这本书里,故事本身并没有范奥尔伯格作品中惯有的神秘和悬念。图画中,没有令人震撼的广阔场景,也没有吸引让读者绞尽脑汁搜寻的细节谜语。然而,在美国,这本书却是非常受到孩子们欢迎的。所以,我想如果我们能换一种眼光,再好好看看这本书,一定会找到这本书获得孩子们青睐的理由。
1、故事
《两只坏蚂蚁》的故事是这样的:蚂蚁王国的侦查兵把他们发现的一种好吃的东西,献给了蚁后。蚁后非常喜欢这些甜甜的水晶一样的东西。于是一支蚂蚁小分队出发去把这些好东西搬回来。中间有两只馋嘴的小蚂蚁却因为贪吃落了队。他俩在人类世界的厨房中,经历了好多危险的情况,不过最后终于化险为夷,两只坏蚂蚁乖乖地回到了蚂蚁的世界中去了。
在我们成人听起来,故事很简单。不过,如果我们站在一个幼年的孩子的角度看,这本书其实为我们讲了一个情节相当连贯完整,有着起伏转折的故事。故事一开始,范奥尔伯格就用一句话,让我们进入了蚂蚁的世界:“消息在蚂蚁王国的坑道里传得很快。一只侦查蚁带着了不起的新发现回来,是一颗美丽耀眼的水晶。”随后,我们跟随他的描述,走过蚂蚁小分队走过的路线,一直进入我们人类眼中平平凡凡的厨房,让我们也感觉好像是那两只蚂蚁,在巨人般的人类世界中历险。我想,就是这样的角色转变和环境对比,为我们幼小的读者带来一种新鲜刺激的感受吧。
在谈到这本书的创作灵感时,范奥尔伯格说,那是有一天早上,他站在自己家的厨房里,看到厨台上有两只蚂蚁。他猜想这两只蚂蚁来自他家后院,于是开始琢磨他们是如何从那么远的地方走到厨房里来的。于是就有了《两只坏蚂蚁》的创作灵感。范奥尔伯格还把图画书分成两种,一种是给孩子安慰的感觉,有预见性的故事。还有一种图画书,是让孩子曝露到各种激烈的事件中,直接接触那些冲突为他们心灵带去的震荡。《两只坏蚂蚁》这本书,恰好结合了两个方面:书中既有可以让孩子们喜欢的蚂蚁世界,又有刻意放大的人类世界的物品,视觉谜语般的阅读感受。既有让人觉得惊险的历险情景,又有让人松一口气的万事大吉的结尾。范奥尔伯格说过:“在普通的情景中发生非同寻常的事情,这样的构思总是最吸引我的。”《两只坏蚂蚁》这本书正是反映了的范奥尔伯格的这种创作思路和理念。
2、语言
这本书的文字,并没有低就于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是用了讲故事般的描述性语言,当孩子在聆听大人为他们朗读时,丰富的词汇,以及好的语言表达描述,潜移默化地进入他们的脑海中,不仅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更为以后独立写作,植下了一颗颗小小的种子。比如在描写蚂蚁小分队在行动途中看到的景象时,范奥尔伯格是这样写的:“他们走进森林,这片森林围绕在蚂蚁王国的四周。天色由黄昏逐渐转暗,接着就天黑了。他们行走的小路弯弯曲曲,每转一个弯,就更深入阴暗的森林。他们不时停下脚步,不安地聆听,听一听有没有饥饿的蜘蛛发出声音。不过,他们听到的只是蟋蟀的叫声,在森林里回荡,像是远方传来的雷鸣。蚂蚁上方的叶片有露珠凝聚,冰凉的大水珠出奇不意的滴在蚂蚁身上。一只萤火虫从上空飞过,刺眼的青光霎时闪过森林……”这样的文字,简单而精准,平凡但让人身临其境。很多人通常认为给儿童的图画书,是非常低幼的,只不过是让儿童看图而已,对他们的文学启蒙是没有帮助的。其实不然,在国外,很多很多身兼作家和画家的图画书创造者,他们的作品,既有图画书的功能,又有文学书给人的感受,两者兼具,才是真正产生图画书图文相成的效果。
3、图画
范奥尔伯格的作品大多是幻想故事,内容相当离奇不可思议,于是为了让这样的故事使读者相信真的发生了,他的图画就非常逼真写实。他用真实的人或物品做模特,严格遵守绘画的透视和光影原则,他的图画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两只坏蚂蚁》也不例外。
4、想象力
范奥尔伯格本人非常抵制电视对儿童的影响,他认为电视会摧毁儿童的想象力,因为看电视会占据儿童更多去亲身经历体验的时间。他认为带孩子去看戏剧、博物馆、嘉年华游行、旅行、音乐、艺术等等,会更加丰富他们的生活,探索自己的爱好,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两只坏蚂蚁》无疑是一本想象力丰富的图画书。当我们跟孩子共读这本书之后,我们会不会也想到去室外,蹲下来,看一看那些在石缝草间匆匆而过的蚂蚁?想象一下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心里想的是什么。我觉得,我们的孩子,他们也许想到的跟蚂蚁有关的好玩儿的事会更多呢!所以,《两只坏蚂蚁》这本书,真是一本可以启发和引导孩子观察我们的生活空间,周围的自然,甚至整个现实世界的书呢。
范奥尔伯格说,他小时候最喜欢的书是《阿罗有只紫蜡笔》这本书。他觉得这个系列的书,简单,但却有着美妙的想象力。我想,也许就是阿罗,让一个小男孩,成就为一名与众不同的图画书创作人。看一看你身边的手拿画笔涂鸦的宝贝吧,说不定他或者她,也会成为范奥尔伯格那样了不起的图画书作家!
化身蚂蚁 / 宋珮
有些批评家认为克里斯•范奥尔伯格是当代最优秀的插画家之一,其实,除了绘画技巧高超之外,他还是位“故弄玄虚”的大师。范奥尔伯格往往运用文字导引读者进入故事里不可思议的情境,同时感受图画营造的奇诡气氛,文字和图画相互激荡之下,把读者带进一个个如幻似真的天地,例如《北极特快车》当中圣诞夜的经历,或是玩《天灵灵》游戏发生的事件。范奥尔伯格从来不划分梦幻与真实的界线。
范奥尔伯格大多采用写实技法营造图画中谜样的氛围,他对人物的立体造型、空间的透视感都相当讲究,画中也经常出现寻常的居家环境,但是经过视角的转换和光线的变化之后,却呈现出超现实的效果,神秘又有魔力。而《两只坏蚂蚁》就是运用了转换视角的手法,让读者化身为蚂蚁,从蚂蚁的角度来看平常的生活场景。
范奥尔伯格认为创作一本图画书就好像拍电影一样,画家就是导演,由他来决定镜头要放在哪一个位置,取景的角度可以使画面显得更具戏剧性,也更生动。在《两只坏蚂蚁》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俯视、平视到仰视各种角度灵活转换,于是,仰视的结果使草丛变成了森林、墙壁彷佛是高耸的山;俯瞰突显出蚂蚁的渺小,他们正经历不可知的命运;平视则使我们和蚂蚁站在同样的高度。除了变化角度,范奥尔伯格还交替运用远景、中景、特写各种镜头,远景帮助我们看清周围的大环境,中景让我们清楚看见蚂蚁的姿态表情。至于人物的脸孔、咖啡杯、土司、插座和蚂蚁相比之下,都显得异常巨大,成了大特写。此外,精确掌握的透视效果也吸引着读者进入画里面的空间。
为了创造故事氛围,范奥尔伯格对于光影的表现也下了极大的功夫,在这本书里,他藉色彩暗示不同时间的光线转换,故事中的两只小蚂蚁从黄昏开始踏上旅程,天色逐渐转暗,进入黑夜,他们到达厨房时,画面上还是晚间偏蓝的光线,到了早晨,光线开始转为温暖的黄色,小蚂蚁在惊吓中苏醒过来,接着经历了各种灾难。到了故事最后,夜晚再度降临,小蚂蚁也终于跟着同伴回家。故事发生的过程是整整一天,范奥尔伯格随着故事发展,描绘了一天中各种光线变化。
除了擅用角度、透视与光影外,范奥尔伯格在版面的安排和媒材的使用上也有独到之处,在他的图画书里,图文大都区分开来,让读者可以专心欣赏图画。《两只坏蚂蚁》中每一页的图都加上了线框,即使左右页的图是彼此相连的,这样的安排使得图与图之间产生规律的节奏,彷佛是蚂蚁行进的节奏。为了充分表现故事内容,范奥尔伯格又为每个故事选择最合适的绘画媒材,少有重复。《两只坏蚂蚁》中的线条是用沾水笔和墨水完成的,黑色线条有疏有密,有曲有直,粗细不相同,还有断断续续的虚线,这些线条的疏密形成明暗层次,曲线与直线塑造出不同的形体;色彩大都是平涂,不过也有深浅差距,效果类似套色版画。
故事当中的两只
“坏”蚂蚁为了贪吃水晶而脱队,独自生活的经历极为惊险,最后他们总算得到了教训,随队回到温暖的家。故事虽然采用寓言体,不过由于范奥尔伯格的手法幽默、技巧精湛,冲淡了说教的意味,阅读起来趣味横生,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书页部分插图:
http://s13/middle/8166687fxbdba1f9eaf2c&690-
http://s1/middle/8166687fxbdba2044e600&690-
http://s10/middle/8166687fxbdba208701f9&690-
http://s10/middle/8166687fxbdba207dd239&690-
http://s15/middle/8166687fxbdba20fe8e6e&690-
http://s3/middle/8166687fx795f69a47e02&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