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文/汪曾祺
图/岑龙
-
出版社:明天出版社
-
装帧:铜版纸 精装
-
大小:16开 264X230毫米
-
页码:44页
-
ISBN:978-7-5332-6226-6
-
定价:¥32.80
-
适读年龄:5-9岁(仅供参考,并非绝对)
文者、图者简介:
-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县人,我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师从沈从文等名家。汪曾祺是跨越了几个时代的作家,他对中国文坛的影响,尤其对年轻一代作家的影响是巨大的。在上世纪80年代,他以其优美的文字和叙述唤起了年轻一代对母语的热爱。他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贡献,在于他对“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的解构,在于他对个体生存的、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的昭示和呼唤,在于他帮助人们发现了自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汪曾祺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文深蕴着他独特的人生体验,但其效用并不只是自娱一己的性情,他强调自己的作品还应于世道人心有补,于社会人生有益,决不是要把个人与社会隔离开来,对立起来。汪曾祺的文字在向人们发出这样的吁请:慢点走,欣赏你自己啊!
-
岑龙,1957年出生于广州,西安美术学院硕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自幼受人类学家父亲 ---
岑家梧的影响,除对中国历史及少数民族生活深感兴趣外,也非常喜爱安徒生及林格伦等欧美的童话故事。目前除从事油画自由创作外,也热衷于绘本的创作。岑龙的油画作品在中国荣获多次奖项,而插图作品《卖炭翁》则入选中国第七届全国美展,《雷神》获日本野间插图银奖。2007年应邀参加由日本发起的日中韩三国祈愿和平绘本创作计划,为中方四人之一。
内容简介:
昆明很久不下雨了,久到秧苗没有办法栽下。天的颜色把人的眼睛都映蓝了。望儿想了一个主意,想起邻村的孩子昨天在求雨,他想:我们也求雨。望儿召来伙伴们,找来一套小锣小鼓……望儿他们能求到雨吗?
这是一个发生在30年代的故事,小小的孩子,衣衫褴褛却神圣的求雨之队,游戏也好,任务也罢,他们的虔诚与认真也许并不能打动老天,却能感动你,感动我们。
朴素的愿望
/ 蔡皋 第34届波隆纳国际儿童图画书插图展评选委员、知名画家
立春是雨水催来的,可雨在哪里?湘江干得见底,菜直接种到了河床上。小麦和油菜也是随时可种到河床上的东西么?我的案头上正放着两件起眼的东西,一是水仙,二是《求雨》。水仙正水气泱泱地开,《求雨》也是水气泱泱地翻,两样我都喜欢,我有渴望。
雨是可求的吗?
是的。《求雨》让我同书中的望儿一样相信,雨是求来的。
《求雨》的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昆明某个小村庄里,那时的天很蓝,人也懂得仰望,从他们的眼目中可以看到蓝色的天光。
那时候,人依赖土地,爱土地,将一切朴素的愿望种在土地里。种在地里的秧苗似乎懂得人的心愿,没有它们,人就会饿饭,所以得着水的秧苗会呵呵地长。可没有雨,那就会遭罪,生活会更苦,小孩子会更瘦,衣服会更褴褛,这些都是现在的小孩,特别是城市小孩根本不了解的。人们渴望风调雨顺,渴望雨。故事里田地干旱得栽不下秧,所以要求雨。求雨必须很真诚,而小孩子是最真诚最令人痛惜的。求雨的事就请小孩子来做,天应该是痛惜孩子的。于是,书中的望儿领着头戴柳条帽儿、手执小锣小鼓的队伍,唱着“小小儿童哭哀哀,撒下秧苗不得栽;巴望老天下大雨,乌风暴雨一起来”的儿歌,走街串巷地求雨,他们衣裳褴褛,声音凄苦。
真诚首先打动的是大人们 ---
乡下的人和城里的人。他们看着这支小小的队伍,听着他们哀哀的歌,他们的眼睛也看蓝了……
看着看着,我的眼睛也看蓝了,眼睛也潮潮的了,心想,天不下雨是不行的了。果然,天看着看着,听着听着,天的心看酸了,雨就噼噼啪啪地下了起来……
现在,人与土地越来越疏远,与人休戚相关的自然也变得越来越不自然。人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因为自然的和世间神圣的事物与情感永远值得人敬重。我们的小孩子也从小就要学会敬重,学会节制,学会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保护大自然。懂得可以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也可以学着做一些书中的望儿们所做的类似求雨的事情,去呼唤我们渴望的真诚,因为我们的心田和眼下的土地是同样的干渴啊!
谢谢《求雨》的编辑者和出版者让我读到了汪曾祺先生和岑龙君文图交相辉映、笔墨酣畅、泱泱大气的图画书新篇章。
永存心中的爱 / 岑龙
欢乐和苦楚是与生俱来的,它们编织着每一个人的生活历程。孩子不仅仅需要来自梦幻的童话世界的温馨快乐,也应当了解和拥有来自现实生活的诸种情感。许多在大人们看似极平凡的事情,有时却能深深地触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当我接受为汪曾祺先生的短篇小说《求雨》创作插图的任务时,即刻就被它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望儿们虔诚地苦苦求雨,当雨来临时,他们是那样的兴奋、满足。在现实中,他们是不可能真的感动了老天爷。而真正感动了的,是汪先生,是我。
于是,我先着手搜集了许多老昆明的影像文字资料作为背景参考,又记起我的父母40年代曾在昆明生活和工作过,以前常听到他们对当时生活情景的叙说,我特地抽空访问了他们曾经居住过的昆明郊区农村,去了解老昆明的风土人情,画了许多速写,用来当作创作的素材。我选用了写实怀旧的绘画手法,这样才能尽量忠实于原著的纯朴文风。我力图将读者带回到汪先生小说里所描写的那个时代,让他们进入书中那些孩子们的朴实生活和纯真的精神世界。
近来,我录制了两岁女儿咿呀学唱的儿歌作为手机铃声。来电话的时候,她听到了自己的声音,然后我接通了电话。她知道她的歌声变成了电话铃声,惊讶之余,她的眼睛里闪烁出得意、自豪的光芒。因为她感觉到了,她成功地参与了大人的事情。看得出她很满足。我想,这与望儿们的满足同出一辙。
随着时间的流逝,过去、现在,以至将来,世界的变化越来越大,但是请坚信,真挚的爱和奉献的精神会在我们心中永存。
书页部分插图:
http://s11/middle/8166687fga82e5ffdb37a&690&690- 信谊原创图画书系列" TITLE="(PYB0053)求雨 - 信谊原创图画书系列" />
http://s6/middle/8166687fga82e600f8e45&690&690- 信谊原创图画书系列" TITLE="(PYB0053)求雨 - 信谊原创图画书系列" />
http://s3/middle/8166687fga82e5fc77fe2&690&690- 信谊原创图画书系列" TITLE="(PYB0053)求雨 - 信谊原创图画书系列" />
http://s14/middle/8166687fga82e601e291d&690&690- 信谊原创图画书系列" TITLE="(PYB0053)求雨 - 信谊原创图画书系列" />
http://s11/middle/8166687fga82e60870e6a&690&690- 信谊原创图画书系列" TITLE="(PYB0053)求雨 - 信谊原创图画书系列" />
http://s16/middle/8166687fga82e6034a8ff&690&690- 信谊原创图画书系列" TITLE="(PYB0053)求雨 - 信谊原创图画书系列"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