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说瓷器老化显微鉴定(一)

标签:
杂谈 |
要使瓷器鉴定走向科学,必须使鉴定尽多的摆脱主观因素的羁绊,摆脱鉴定人能力和意识束缚,使鉴定更多地凭客观证据说话,靠可视、可比、可复检、不可仿造的证据说话,使鉴定归于严谨、确凿、准确,这才是鉴定的最高追求,也是科学鉴定追求的目标。
近几年在广大瓷器收藏者中产生的瓷器老化痕迹显微鉴定法,就是一种靠显微证据说话的新型鉴定法。虽然它并不十分成熟,但在鉴定实践中已经显现出它的优越性----痕迹证据客观可视,依证据的推理可信度高、不破坏文物、简便可行、费用低廉。随着这种鉴定方法的深入研究和逐步完善,这种鉴定方法必将被收藏者所认可。这种鉴定方法虽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眼学”鉴定,但它使古瓷鉴定向科学化迈出了重要一步,而且这一步是使古瓷鉴定不能再信口雌黄的一步。
古瓷的显微鉴定依据的原理是,瓷器在窑炉中,它的胎和涂在胎上的釉要经过约1200--1300度的高温焙烧,在这样的高温下,釉达到熔融状态,冷却后其釉质变成像玻璃一样的物质,这样的过程就是釉的玻质化。被玻质化的釉由原来主要为颗粒状的细小晶体颗粒变为非晶体的熔融物质,而这种凝固的类玻璃质是一种不稳定的存在状态。在外界诸多如射线、光照、温度、细菌、物质作用等因素作用下,它会向自身的稳定状态---结晶状态转化,重新结晶再返回到结晶状态,这个过程就叫瓷釉的脱玻化。显然脱玻化是玻质化的逆过程。虽然瓷釉的脱玻化是以几百年上千年计的漫长过程,但只要时间足够长,这一过程积累的瓷器釉质变化是明显的,而且时间越长变化越明显。经千百年的衰老,瓷器的胎体也会有衰老痕迹,因此古瓷显微所见的釉质和胎体的衰老变化形态,就是瓷器鉴定断代的客观依据。
瓷器鉴定所使用的显微仪器一般采用数码放大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倍率在100X---200X即可,跟电脑配合采集瓷器的显微照片,在照片上可观察到由釉质老化、胎体老化及环境影响所产生的各种老化痕迹。作为瓷器断代依据的这些衰老痕迹,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显微镜头下,各种非老化图样和老化图样是混杂在一起的,非老化图样对瓷器年代鉴定无意义, 必须将用于年代鉴定的釉质胎质老化图样从中辨别出来,才可用于瓷器鉴定. 依个人的观察总结,可用于瓷器断代的老化痕迹主要有老化死亡气泡、釉层白斑、凝结土斑、釉下地毯纹及包浆纹等几大类。
1.不同老化阶段的死亡气泡
在显微镜下观察瓷器釉层,经常可以见到很多大小不一疏密不一晶莹闪亮的气泡。这些气泡是在瓷器焙烧过程中,源自瓷器胎釉中的残留空气、水汽、胎釉物质释放出的结晶水汽和高温下胎釉物质气化形成的气体聚集形成。有些气泡会突破釉面发生爆裂,如果因釉质粘稠釉质不能很快填满爆坑,而此时很快出炉,就会在釉面上形成“棕眼”。有些离釉面很近的气泡,将要爆裂时尚未爆裂, 这类气泡与釉面间的气泡壁很薄,当很薄的气泡壁出现釉质老化重结晶时,此部位釉质就会被破坏,变脆变成粉末状,使气泡壁破裂,外部气体和尘埃就会进入,尘埃和各种杂质污物在其内部的聚集就会使气泡颜色变黄、变褐,最后变成黑色,这类气泡就被统称为“死亡气泡”。此过程就是正常气泡变成死亡气泡的过程。死亡气泡在清早期的瓷器上就可以看清楚。因死亡气泡总从离釉面最近的气泡开始出现,随釉质老化进程逐步向釉层深处发展,所以一件瓷器年代愈久远,釉层老化深度愈大,死亡气泡越多。
宋金钧窑碗死亡气泡
http://s7/mw690/002mV6Mdzy7yWyXuEjs56&690
http://s6/mw690/002mV6Mdzy7yWz1i5V385&690
整个气泡衰亡过程时间非常漫长,笔者从几件元、明、清瓷器上看到了气泡由晶亮变黄、变褐、变黑的过程。从一件唐代执壶上看到了气泡自破口到消亡的全过程。我们可以从一件古瓷上看到不同衰亡状态的气泡,从刚开始衰亡的到已完全衰亡的都可看到,这是因为脱玻化过程中不同气泡破壁的时间不同,气泡衰老死亡的起始时间不同,破口越晚,衰亡时间的起点越晚。所以当现在我们显微观察时可以从一件古瓷上看到不同衰亡阶段不同衰亡状态的各种气泡。
但应特别指出,由显微观察看,新瓷器也有黑色气泡。笔者在清末,民国和现在的瓷器上都发现了黑色气泡。但不同的是,晚晴、民国和当今新瓷上的黑色气泡非常稀疏,在一个显微镜头里最多能见到一个两个,很多镜头找不到,甚至整个瓷器一个也找不到,一般绝无密集成群分布的情况.。而明、元、宋、唐瓷器的死亡气泡多是成群分布,越是年代久远的古瓷,"死亡气泡"越密集,死亡状态越衰败。
为什么新瓷也会有类似”死亡气泡”
黑色气泡?这是因为有极少数气泡在爆出釉面时,炉温突然降低,瓷器出炉时气泡已破,因炉温降低,釉质也不能立刻填满气泡坑,这种气泡无需脱玻化重结晶老化,气泡已破口,随外界尘埃的进入就可变成"死亡气泡",但在形成原理上它跟因瓷器老化形成的死亡气泡绝不相同,所以必须将这类破口气泡跟因釉质老化形成的死亡气泡相区分,这里为它取名为”早爆气泡”,
笔者显微观察发现,不同种类的瓷器釉质不同,釉中气泡的多少、大小、色彩、分布也有所不同,玻璃釉、钧釉、青白釉等各种釉质中的气泡都有不同的老化特点和老化形态。这就需要通过多观察而作经验积累。以下是一件宋钧窑器气泡衰亡过程系列图编列。
http://s10/mw690/002mV6Mdzy7yWzeNlVfa9&690
另一件钧窑瓷器上的死亡气泡衰亡过程图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