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的行为塑造法

塑造法是行为改变的一种方法,是ABA中重要的方法之一。
孤独症儿童任何一个新行为的建立过程都是行为的塑造过程。在塑造过程中,首先将一个新的行为目标分解,通过强化近似成功的反应引导孩子朝着即定的方向和目标迈近,以达到建立新行为的作用。因此,运用塑造法的前提是掌握好目标的分解和强化。
http://www.tszbz.com/uploadfile/2013/0930/20130930084451901.jpg
强化的关键是判断强化的时机。强化孩子什么?强化孩子进步的地方。那么,依据什么判断孩子进步了?依据分解的每个小目标孩子达到了没有?如果目标不明确,强化就没有指向。强化的重点应该是鼓励孩子接近要求的任何一次行为。如果其间发生退步现象一定不能强化。否则,就意味着停滞不前甚至是倒退。
下面以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为例来说明塑造法的运用:
在孤独症儿童中有一些没有口语能力,他们的语言训练从模仿发音开始。如教发“啊”,我们先分解目标:
第一步:要求模仿张嘴。
如果做不出,我们可以用手辅助他张开嘴。逐渐地,他不用手的帮助就能张开嘴巴了。我们马上强化他。当这种行为稳定后,我们开始进行下一步。
第二步:要求他张嘴发出声音。
也许因为我们以前只强化他张嘴的行为,刚开始时有的孤独症儿童可能只张嘴而没有声音。此时,他对模仿发音的理解就是张嘴。认为,你一说话,我只要张嘴就行了,不用去想你到底在说什么。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我们对此行为不再强化。张嘴只是过度而已,我们要提高要求。由于没有得到强化,孩子不再只张嘴了,他会发出声音,但有可能不是“啊”。我们马上强化他。我们强化的是他发出声音的行为,尽管他发出的声音和我们不一样,但毕竟比只张嘴不出声音是进步了。
第三步:要求他发出近似“啊”的声音。
这一阶段,我们强化他发出“啊”的近似音。对于发出其他的音的行为不再强化。这样,由于以前发的音没有得到强化。孩子就不会随便发音。他要认真听别人在说什么,要求自己做什么。努力模仿我们的发音,力求和我们发的一样。
第四步:要求他发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