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第五届全国美术课现场评选专家点评(一)

(2011-10-24 10:10:15)
标签:

转载

分类: 专家引领

                                                                             李力加老师整理阐述)

    在无锡活动中,评委老师的发言是非常谨慎的,为了让老师们满意,尹少淳老师曾经说建议由我来点评课,这样他们可能更超脱一些,但我并不能够去做这样的事情。

    会议结束的时刻,在千余名老师的强烈要求下,大会安排了简短的发言,王五一老师和我坐在最前面,他没有带笔记本,希望我把这次的发言整理给他,我根据各位评委老师讲话的前后时间,表述的大体意思,将自己的笔记进行了整理,以资源共享,也给王五一老师有一个交代。对以下观点的认识和阐述,有我个人主观理解的成分在其中。

侯令:

    这次美术课评选活动与上一届的录像课评比不一样,首先,所展示的教学中形式主义的东西少了,教师们对美术本体的东西加强了。教学导入的时候,切入教学主题的时间缩短了,教学中,教师围绕着教学主题,自发补充的图片多了,对视觉因素的强调更加突出,教师更讲究方法与步骤,更注重过程。

    在6年多课程标准的实验后,教师们对美术学科专业性的认识更突出了。

例如,美术欣赏课,教师们能够在视觉上充分利用图片来引导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不断探索,细致地观察与思考,比如对人物表情、发型、服装等因素有一步步深入的引导性教学。也能够对作品的视觉因素进行比较深刻的分析。

教师紧紧抓住这一点,在视知觉的变化上做文章,将一些课堂上的干扰因素排除掉,这都是非常可贵的。 

    提几点希望:

1.希望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对教材主题视觉因素的理解与认识要紧紧把握,能够更深刻地对美术文化和学科问题进行引导。

2.在演示方法、工具、步骤、意义、作用,为什么这样使用等方面,要能够更贴近儿童的心理,能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3.在范画的演示方面,要尽可能的规范,板书的书写,对材料的处理更加熟练,对教材的创造性理解与处理做得更到位。

最后,希望老师们在专业上继续努力,对美术课的理解越来越深刻。

 

胡之凡:

    这次活动中给我的印象与体会有以下几点:

1.精心的设计。教师们对每一节课都能够做到精心设计,尽自己的努力打造一节好的课。

2.多媒体的运用。教师们在教学里对多媒体的运用非常广泛,能够充分利用这一现代教学设备的优势,使课堂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化。

3.启发与引导。教师们注意了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能够想办法使自己的教学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美术。

4.欣赏的作用。教师们在教学中都比较注意利用美术欣赏的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水平,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学习效果比较好。

    需要思考的地方:

1.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过程,教师需要注意在教学设计中的相互关联性,例如,有的教学设计中过多地使用了多媒体,比较依赖多媒体,而欣赏与讨论的方面又把握地不是特别恰当,这就可能会使整个的教学节奏紊乱。所以,我们经常说,教学设计要精炼,细节决定成败,这都是需要好好思考的。

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学生头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学生在美术课上到底能够学习到什么?学些什么?这是要好好研究的。

2.美术老师不要忘本,自己的专业是美术,专业素养与专业以外的东西如何把握,这是教师们需要好好考虑的。课堂上有些问题并不是教师专业水平的问题,对新课程教育理念的研究深度是这一问题的关键。

    我的意见那就是希望老师把课堂教学落实到实处,认认真真地上课,扎扎实实地上课,还美术学科的本位。

 

陈通顺:

    在课程改革6年多以来,课程标准由实验到修订,已经使广大的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得到了非常大的锻炼。我个人的感受是,本次的课程改革是中国历史上最民主、最活跃的一次。在中国100年的教育历史中间,课程改革在建国之前进行了16次,在建国后有8次,这24次当中就是本次课程改革最为尊重教师,最为民主。课程改革为教师们开设了那么多的培训班,帮助教师在多元化的情境下学习到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这些都说明我们教育改革的发展飞速的快。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对于一堂课应该如何评价,用什么样的标准,对于我们来说应该说是一个难题。针对每一节课,有相同的意见,也有不同的意见,这是不好统一的。因此,要对一节课具体地说出评价是不容易的。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能够在民主、开放的形式下开现场会,检验课程改革6年来的成果,就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是,要大家对一节课提出非常具体的评价,只能是各自表述意见,而且,也只是代表每个人的意见,不可能是评委集体的意见。因为意见不完全一致,这个事情就难在民主与开放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意见,所以,提出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是不太现实的。各位评委的专业不同,背景不同,对一节课审视的角度也不完全一致。

    这次的评判采用的是各自打分,由高到低,最后平衡的方法。但是,希望老师们要认识到,评比并不是我得到一等奖就如何如何了,还有的老师会认为这次的课所获得的一等奖还不如过去的状态好,不如往届的水平高,这些都是每个人的看法。在对待一节课的认识上很难统一意见,而且统一也不客观,不切合实际。所以,对于一节课的认识需要老师们靠自己的能力来调整。

我个人的认为,一节课上得好首先是听得懂,学生能够听进去,其次,操作理想,这就是比较好的课。有的课很有潜质,但在小环节上没有处理好,这在回去以后都要好好思考。对于一节课的评价事实求是,从实际出发是最重要的,我们要不停的与时俱进,每一节课肯定有其不完善的地方,这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好好改进。

    我们国家的美术教育发展太快,这次活动就说明了这些,我们举办这样的活动就是发现新人,而新人又推动各地区美术教育的发展。

 

侯令:

    我和其他评委及老师们一样,参加这次活动非常激动与兴奋。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们展示了各自不同的风采,这次活动给大家提供了可贵的、探索的机会,这是我们参加本次会议的最终极的目的。老师们关注点评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我们来无锡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学习,就是为了出来看看课程改革后的美术课到底是什么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名次与评价就是附加的东西了。

大家都知道,审美是抛开功利的,只要老师们在课堂上将个性的美展示出来,就是最好的。这样的活动及课程改革培养了一批批老师,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课程改革。在课堂上,从这些老师的教学中老师们看到了教学方面的很多东西,有课程理念,教师个人的风采,不同的教学处理方法,自己的性格等,都在教学活动里更加的具体化,对课程教学的处理,对教学风格之间的关系,我们的认识一定要多元化。世界是多元的,教学风格、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也是多元的。

 

(未完)

本文转自http://www.jxms.net/Article/Print.asp?ArticleID=2249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