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

(2011-12-13 22:31:31)
标签:

刘姥姥

中国

《红楼梦》

贾府

赵姨娘

杂谈

分类: 文学杂谈

   《红楼梦》是明清世故小说的巅峰之作,堪称“17世纪中国社会的画卷”,书中从皇族(元妃)到贵族(贾府)到官吏(贾雨村),乃至平民(刘姥姥),三教九流,衣食住行无不囊括与其中。而在这之中,“人情”是一个贯穿了全书的线索,这个人情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送礼之类,而是一种反映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念。可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渗透于人情世故之中的,因此“人情”是《红楼梦》中一个比较有研究价值的方面。
    分析《红楼梦》中的人情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长辈与晚辈之间,如贾母、贾政和王夫人与贾宝玉、贾母与贾赦、贾政夫妇;二是同级之间,出去宝玉与姐妹们之间不用细说,还有贾府中的丫鬟与婆子、王夫人与邢夫人;三是不同阶层之间,如贾府与刘姥姥。
    《红楼梦》里的人情描写是很丰富多彩的,蕴含的意味更是无穷。我们先谈谈第一方面:长辈和晚辈之间的人情关系。谈到长辈和晚辈,我们知道贾家就是以贾母为主的一个封建大家族,贾母就是最大的长辈。那么以贾母为首的庞大的贾家人员的人情关系是怎样的耐人寻味呢?试看一个例子:王熙凤和赵姨娘。在《红楼梦》中,王熙凤是贾琏的妻子,赵姨娘是贾政的妾。这两个人的关系,无论是从年龄还是从辈分上说,赵姨娘都是长辈,而王熙凤则是晚辈。按照伦理道德和孝道礼仪,晚辈是要尊敬,孝敬长辈的,但是读《红楼梦》,我们就会发现,王熙凤不仅歧视赵姨娘,还可以像个长辈一样堂而皇之,理所当然的教训赵姨娘。《红楼梦》第二十回里有一段描写到赵姨娘的儿子贾环跟宝钗的丫鬟莺儿玩耍输了钱被宝玉骂之后赌气回去又被赵姨娘骂,刚好被王熙凤听见了,我们看看王熙凤是如何呵斥赵姨娘的:“……凭他怎么去,还有太太和老爷管他呢,就大口啐他。他现是主子,不好了,横竖有教导他的人,与你什么相干!……”一个晚辈这样的行为言语可谓是对长辈的无礼,何况父母管教儿女本来就是正常的事。但是赵姨娘听了,却立即乖乖的闭口垂首立在一边,半点不敢反驳,还要摆出一副受教的模样。这是什么原因?原因就在两人的地位名分不同。王熙凤是封建家族里的正妻,而赵姨娘仅仅只是个半奴身份的没有任何地位的妾。王熙凤气焰嚣张,赵姨娘奴颜婢膝,这便是封建的等级价值观念在他们身上根深蒂固的反映。在红楼梦里,其实所有的长辈和晚辈的关系都脱离不了这个等级的区分。王熙凤再嚣张,在贾母和自己婆婆面前也要毕恭毕敬的讨好,惟命是从。在封建的荼毒下,主子是绝对权威的,奴才即使知道自己所受待遇非人,也不会认识到那是有关于自身的尊严价值等问题,而只会认为那是是自己的命运生来如此。做主子的就天生是主子的命,做奴才的就天生是做奴才的命。

    在《红楼梦》第三十一回中,晴雯笑道:"我慌张的很,连扇子还跌折了,那里还配打发吃果子.倘或再打破了盘子,还更了不得呢."宝玉笑道:"你爱打就打,这些东西原不过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自性情不同.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 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生气时拿他出气.就如杯盘,原是盛东西的,你喜听那一声响,就故意的碎了也可以使得,只是别在生气时拿他出气.这就是爱物了." 晴雯听了,笑道:"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来我撕.我最喜欢撕的."宝玉听了,便笑着递与他. 晴雯果然接过来,嗤的一声,撕了两半,接着嗤嗤又听几声.宝玉在旁笑着说:"响的好,再撕响些!"正说着,只见麝月走过来,笑道:"少作些孽罢."宝玉赶上来,一把将他手里的扇子也夺了递与晴雯.晴雯接了,也撕了几半子,二人都大笑.
    宝玉之允许晴雯撕扇子,也不过借此让晴雯知道,他现在心情好了,又有闲情逸致来欣赏她的薄嗔娇叱了。无论是生气时为晴雯不小心跌折了扇子骂她蠢材,还是高兴时,为尽兴而纵容晴雯撕扇子,那都是公子哥儿的富贵口角,哪里有晴雯自己爱怎么样就怎么样的道理?说到底,无论再怎么受宠,她也不过是个女奴身份,千金一笑,总是为主子的高兴,她自己哪里有千金来买这一笑?有这千金她也不必来做这个女奴了。为女奴一笑浪掷千金,这里的女奴和千金是一样的身份,都是被动的,都没有自主意识,主动的是主人。晴雯生不逢时。在封建专制的社会中,在贾府那样的尊卑分明的环境里,一个丫头的"风流灵巧"恰恰又成了她悲剧命运的根源。

    不同于身处同一阶层的贾府中人物的相处,刘姥姥,这一来自平民阶层的庄稼人与贾府的交往更加引人注意。从贾府与刘姥姥之间的相处,我们可以跳出贾府这个圈子,看看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状态,看看求人之艰难,以及朴实人的真实写照。
刘姥姥的女婿狗儿祖上曾与王夫人之兄、凤姐之父连宗,后家道中落,刘姥姥与女婿女儿一家一同居住。这年冬天将近年末,但家中一应过冬的东西还都没有置办妥当,于是刘姥姥出主意,让女婿前往贾府求王夫人。谁知狗儿却不愿意自己去,而是让刘姥姥带着孙子板儿一起去。于是第二天刘姥姥就到了贾府。这就是刘姥姥第一次到荣国府。相比第三十九、四十回刘姥姥来荣国府,这时隔多年第一次来贾府充满了乞求的意味。比如刘姥姥到了荣宁街后,不敢直接到贾府让门仆通报,而是先找旧相识周瑞家的帮忙,而周瑞家的并非真心帮忙,而是一则难却其意,二则也要先弄自己的体面,才帮刘姥姥向凤姐通了个信。我们都知道刘姥姥来贾府是为了向王夫人求写过年节的银钱,谁知现在是贾琏之妻凤姐当家,而刘姥姥不知凤姐的性情如何,于是只好小心翼翼地陪着。凤姐对待刘姥姥的态度也是不紧不慢,书中写道:平儿站在炕沿便,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有有“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厌弃我们;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殊不知,亲戚厌弃事假,眼里没人才是真。等到刘姥姥终于开口把话说到银子上,凤姐先是说了一些有的没有的话,说得刘姥姥不明所以,“刘姥姥先听见告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有二十两,喜的浑身又发痒起来。”如果说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只是和凤姐见了面,让我们看到了“周济穷亲戚”,那刘姥姥第二次来到荣国府就可以说是打入了大观园内部。
    刘姥姥第二次来贾府是在一年秋收后:平儿来至家内,只见凤姐在房间里,刘姥姥、板儿和周瑞家的等都坐在屋里,两三个丫头在地下倒口袋里的枣子、倭瓜和野菜。周瑞家的去回凤姐,却让贾母听到了,想见见刘姥姥,于是就有了后文的刘姥姥进大观园观赏玩乐。大观园内众人对待刘姥姥的态度也是不同,有贾母、王夫人、薛姨妈等人的怜悯,有凤姐、鸳鸯的打趣,更有妙语的轻视。而刘姥姥对这些人确是相同的朴实,对待这些给予他们一家物质帮助的贾府千恩万谢,就算有人像妙玉一样因刘姥姥贫穷而看不上他,也不能把刘姥姥待人真诚这一优点抹杀,而在《红楼梦》一书中,能做到待人真诚的能有几个?所以在我们看贾府与刘姥姥之间的交往时,刘姥姥之心诚不得不值得我们注意、感叹,正是书中说的“得意浓时易接济,受恩深处胜亲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