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年全部脱贫目标的营销学分析(稻田明月)

(2015-10-20 07:05:47)
标签:

脱贫

营销学

扶贫

价值

目标

分类: 时事杂谈


 

为顾客创造价值,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否则就没有资格存在,更遑论实现企业目标。但是,企业创造的价值必须为顾客所感知、接受,一厢情愿或虚幻的创造,不成其为价值。使企业创造的价值为顾客感知和接受,不是哪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整个企业价值链共同的任务。价值链的设计要合理、高效,要摒除冗余的环节,降低成本。如果创造的价值小于或接近成本,没有意义。

营销学的简单原理不仅仅是针对企业,在其它很多领域通用。

之所以掰扯这些,因为一条扶贫脱贫的消息,有所想。

10月16日,国际减贫与发展论坛在中国举行,之前的发布会上,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介绍了中国扶贫现状和目标。据2014年国家统计局公报,现行标准下,中国还有7017万贫困人口,距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全部脱贫,仅剩6年时间。

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贫困人口6年内全部脱贫!公布这个目标,价值非凡!特别是对于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

虽说我们GDP已经是全球第二,部分富豪的豪奢不逊于中东王室,中国游客在海外一掷万金,这几天又看到“中国富豪全球第二,中产达一亿”,但我们自己知道,这不是中国的全部,整体中国的状况远远没有达到富裕的水平,不要说西部一些贫困地区,即使在沿海省份,走出城市50公里,就可以发现另一个世界,即使在城市,也有不少贫困家庭。 “贫困是短板的短板,如果到了2020年还有大面积的贫困地区,老百姓的水、电、路、讯、房等基本条件都没有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的基本目标都没解决好,基本的住房、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和条件都不具备,那全面小康就不完整”,洪副主任说。

认识是清楚的、清醒的。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存在大量贫困人口,是不安全的,不利于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也与人类文明主旨相悖。中国贫困人口之所以贫困,原因很多,有自然的、历史的,也有人为的、制度的。不管怎样,贫困问题得到重视,并决心解决,令人振奋!

但振奋之余,有些疑虑。6年全部脱贫,依据?标准?举措?如果只是按照收入数字,那完全有可能以数字解决,一些地方的统计不严谨甚至造假,时有所闻。与三十年前相比,即使是贫困地区,居民的收入也增加了很多倍,但并没有脱贫,六年之后,同样地区居民的收入肯定也会增加,因为发展再慢也有发展,更有通货膨胀。

目标很重要,实现目标的可靠路径更重要,这样的目标才真正具有价值,才会被对象感知、认同,措施才会顺利实施,实施后才会有实效。

“中国六年内全面脱贫,为什么有人不信?”这是人民网一篇报道的标题。文章分析,“不信”的原因主要是洪副主任所说,每年要减贫1170万,平均每个月要减贫100万,时间太紧,任务太重。分析肯定有道理,但真实原因可能不止这些,比如贫困线,月收入200元不到,合不合理?

以往我们也有过类似口号和目标:超什么赶什么、到什么时候实现什么、到什么时候翻几番之类,但往往流于口号,或者表现为运动式,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那么,脱贫目标会不会也流于口号?这需要有关部门释疑。运动式的扶贫不能根本解决贫困问题,数字游戏会使人失去信任。

怎样脱贫?扶贫办有具体措施,1,发展产业,提高收入;2,筹集资金,易地搬迁;3,职业教育,培训技能;4,低保兜底;5,东部帮扶西部。

如果以上真正落实,肯定会有效。但仔细想起来,还是不够,或者不能保证都能做到,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发展产业、易地搬迁,好!但资金呢?培训、帮扶等工作一直在做,也有成就,但效果未尽人意,否则就不会今天还面临这么艰巨的扶贫任务。

之所以未尽人意,一是扶贫的艰巨性,因多种原因,现存贫困地区的贫困是顽固性的;二是扶贫机制的问题,我们管理某一领域,往往都是成立相应的一套机构,从上到下,机构越来越大,而效率越来越低,扶贫也如此。扶贫资金本来就有限,在使用过程中,从源头到对象手里,是一条漫长的渠道,很多资金消耗在渠道,扶贫工作成本高昂,效果可想而知。有些扶贫机构乐于搞一些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实际不是扶贫对象所需,有的根本就是哄骗,更不用说其中截留、挪占、贪腐。广西马山县扶贫机构“集体陷落”,绝非孤本个例。

以往的扶贫模式,以及最近提出的措施值得检讨,对于扶贫对象来讲,那都是被动式脱贫,最有效的应该是主动式脱贫。怎么主动?一,撤除藩篱,解放要素,让包括人在内的生产要素更加自由地流动,发挥市场的配置作用。目前的户籍身份以及与之相关的教育、医疗、社保等等,限制了合理流动。清除障碍,体现要素价值,人便会找到位置和机会,主动脱贫;二,按公平合理的原则,加快解决农民对土地的支配权,让贫困人口拥有高层领导所说的“财产性收入”。主动式脱贫的这两点属于制度性脱贫。毫无疑问,制度性脱贫比输血性脱贫效果会好得多,贫困人口的收入提高幅度会大得多,脱贫成果会更加稳固。但制度性脱贫不是扶贫办能做到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仰仗国家的深化改革。

当然,目前的扶贫措施和工作还得继续,该输血还得输血。不过,扶贫任务这么艰巨,而且要使扶贫效果稳固,保证不返贫,所需资金非常庞大。资金从何而来?以往的筹集渠道显然不够,怎么办?大幅压缩行政成本,将更多的社会财富用于民生福利。不可否认,我们的行政成本太高。这个也不是扶贫办能做到的,也要仰仗国家的深化改革。

所以,扶贫、脱贫,不是简单的构想,需要切实的行动,需要改造系统,形成合力,就像企业创造价值的价值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