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本能力: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

(2019-01-08 22:33:35)
分类: 视野

摘要

  学习是自我与外在世界不断互动与对话的结果,过去的学校教育把重心放在知识那一端,相对地忽略了学习者的主体性。而本项能力指标简洁地说:〝就是彰显主体性〞。主体在人本的视野下,其责任的色彩被突显了;至于后现代的解构则让人类面对自己的限制,以更谦冲的情怀来环视万有。此外,从新近心理学的发展来看潜能,它是一个可以不断重划的版图,因此教育应该扮演更积极的角色。易言之,在课程与教学的设计上对于「自我的了解」,应有更多的着墨。

  所谓「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简单地说是指: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能力、情绪、需求与个性等等以及影响这些特质的背后因素。养成爱护自我、自省、自律的习惯,乐观进取的态度及良好的品德,并表现个人特质,积极开发自己的潜能。

  自我了解的内涵可因理论视角之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图像,身为专业社群的教师应该视学校、班及之脉络而自行建构适切的对照架构,否则个别的、零星的活动将陷于见树不见林的泥淖之中。


重要性

  学习是自我与外在世界不断互动与对话所产生的结果,而潜能的发展也奠基于这种持续互动的历程。因此,自我以及外在世界是学习历程中两个重要的定点。唯过去的学校教育似乎把重心放在自身之外的外在世界,并且把它窄化为教科书。在扩展学习经验,摆脱教科书宰制的同时,必须正视的另一个焦点是学习的主体。唯有 自「自我」这一个〝主体性〞 清楚彰显,才不会迷失在知识的迷障之中,也才能在互动与对话中生动、活泼地持续发展潜能,而非愁苦地填塞对自我不具意义的知识。

  史坦纳(R.Steiner)说「什么样的学习计划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什么样的人」。在西方古希腊神殿中的碑文,早有「认识你自己」的圣喻。而在中国老祖先也老早就告诫我们要「吾日三省吾身」。此外论语卫灵公篇也说「人能弘道,非道能弘人」。人对于自己的了解是面对生命的基础。因此,自我了解是学习历程中必须不断凝视的议题,以清明朗现的自我主体为基础来和丰富有情的外在世界互动,潜能才能在有意义的脉络中不断滋长。而学习也才能拥有活水源头。


定义

  所谓「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简单地说是指: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能力、情绪、需求与个性等等以及影响这些特质的背后因素。养成爱护自我、自省、自律的习惯,乐观进取的态度及良好的品德,并表现个人特质,积极开发自己的潜能。

  欲澄清「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的内涵,首先必须针对〝自我〞这一个关键词进行解析。什么是自我?在人本关怀的视野下所呈现的自我有什么特质?

一、 主体性的诠释


  () 唤醒沉睡中的存在---人本的关怀

   在神权时代人的地位是非常卑微的。欧洲文艺复兴之后,以〝人〞为本位取代了中世纪完全以〝神〞为中心的思潮。在人本的视野下,主体被凸显了,但人也因此必须肩负起更重大的责任。这是主体被强调的重要意义。对于人的存在,齐克果(Kierkegaard)以譬喻的方式说:一个沉醉的农夫睡在马车上,让群马拉着他向熟悉的路上前行,他看似执缰绳,状似御者,而其实他并未真正驾驭这些马匹。存在主义者要指出的是:许多人虽是活着,但对自我的存在却无法清楚的掌握,因此能够自觉的个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自我。因此,要唤醒学生沉睡中的存在。一个人的一生就是自己一步一脚印的自我创造过程,在这个创造的过程里,所形塑的价值不仅仅对自己有意义,对整个人类的进展也具有意义,面对这一件严肃的课题,尼采说:「你要战战兢兢地过一生」。雅士培则主张在人的问题中,「阐明存在」是最重要的,惟有先「阐明存在」才有「实现存在」的可能。而雅士培所谓「阐明存在」用浅显的话语来说,其实就是了解自我。自我的了解是进一步谈实现的基础。

  () 〝我〞只是众多想象之一

   九年一贯课程改革已涵盖了当代主要的论述主张,因此用多元的视角来观照〝自我〞这个概念,似乎是必需的做法。

  当代理论排除了对于各种制度场域的批判性检视,而自我主体却正是在这些场域的权力关系中所产生的。换言之,主体是在历史脉络中构成的。当人本主义者用心良苦地要唤醒人类沉睡中的存在,而也有其他学者奋力地欲图撕毁人本主义所塑造的假象,主张主体必须剥除它的创造性角色,并当作一种复杂多变的论述作用来分析[1]

  而中华文化里的中道精神,对于自我这一个概念投下新的视角,自我是「借假修真」的基础,接受其有限性,不放弃其未来性。它绝非如后现代所说是多余之物,唯放下〝人本〞的傲慢之后,以更平等的情怀来观照万有,则胸壑必然更加的开阔。

二、「潜能」的凝视


  「潜能」这个用语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俱足生命力」的种子,继而和「教师是园丁」这个譬喻进行联结。园丁并非无所事事,但是从雕刻师的譬喻来看,园丁所能发挥的功能则相当有限,他无法改变种子内既有的一切。批判或赞扬某一个教育上的譬喻不是此处之重点,因为譬喻终有其限制。唯心理学新近的若干研究均同时指出:智能是可以改变与成长的。此外,藉诸教育的方式来教导智能已经获得肯定[2]

  多元智慧理论认为:智力是可教育的,智力是生理特质与周遭各项环境因素持续互动所产生的结果;维高斯基的理论也指出:心灵的发展与社会经验息息相关,社会经验使我们有机会精熟各项心理的工具,例如语言、概念、符号等等。人类所创造的这些心理工具不但延展我们的能力,更进一步地改变我们心理功能[3]。换言之,我们投身在社会文化的长河里,被塑造着却也同时回过身来塑造我们周遭的社会、文化,继而接受再塑造。换言之,主体兼具主动与被动的双重性格,它一方面决定客体,却也被客体决定[4]。在这难以划清界线,也无法分出彼此的相互渗透历程中,至少显现了下面三重意义:

  第一、 潜能并非既定的、不可改变的。它是一个可以不断重划的版图。
   第二、 教育在这个可以改变的版图(潜能)之上,应该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第三、 自我的了解无法摆脱外在社会、文化脉络的影响,不同的文化创造不同的语言、概念等等心理工具,而这些都是人类进行自我探索的工具。因此,自我与外在的社会、文化是「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


内涵

  自我这个主体兼具主动及被动两种性质,它既可决定客体,也被客体所决定。就主动性来看,是「主我」(I),就被动性来看是「客体我」(me),人能够把自己「客体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主我把自己客体化的能力称为「角色取替」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传统所谓「反躬自省」的能力[5]。用当代心理学的语言来说,则是一种「后设」的能力,这是〝了解自我〞的基础。这种自我觉察的能力,与潜能发展密切相关。心理学家加纳提出人类具有多元智慧,多元智慧是指人有八种智慧,包括语文、数理逻辑、视觉空间、音乐、身体动作、自然观察、人际及自我,其中的自我指的就是了解自己,该理论将「对自己进行思考」视为智力的一个领域。因此培养学生自我觉察的能力(亦即后设认知能力)是了解自我的重要内涵。

  此外就客体我(me)来看,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了解呢?奠基于不同的分类规准,客体我可以被解读成不同的图像。学者郭为藩[6]将之分为身体我、社会我及精神上的我。另一学者傅佩荣则将之画分为生存的世界(物质)、生活的世界(心灵)以及生命的世界(精神)。如果以加纳所发展的多元智慧来看,则客体我似乎也可以分为八个面相,分别是:我在语文面相的展现、我在逻辑—数学面相的展现、我在视觉空间面相的展现、我在肢体—动觉面相的展现、我在音乐面相的展现、我在自然观察面相的展现、我在人际面相的展现以及我在内省面相的发展。除了多元智慧之外,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观照EQ. CQ. MQ. 等等。同理,如果以这一次九年一贯课程的七大学习领域来看,则同样也可以把客体我看成是我在语文面相的展现、我在社会面相的展现、我在数学面相的展现、我在自然与科技面相的展现、我在健康与体育面相的展现、我在艺术与人文面相的展现、我在综合活动面相的展现等。用不同的理论视野来观照〝我〞,都会呈显不同的图像。而这些图像对于教师的教学都具有启示作用。

  如果我们进一步把焦点落在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和七大学习领域的关系上,我们发现两者是相互影响的,也就是说: 以七大学习领域的学习经验来增进学生的自我了解并促进其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 使用了解自我的各项策略或工具(例如检核表、学习档案、学习札记、、、)来达到自我了解的功能,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学生在七大领域上的学习,进而充分开展其自我的潜能。

  在众多的理论视野中,以下将以一个较具体的架构来说明「自我了解与潜能发展」的可能内涵。在这个架构下我们以三个问题来进行铺陈。 以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视角为经,用认知、情意、行为三个面向为纬,则该能力指标可以包括些什么? 如何欣赏自己的优点并接纳自己的缺点? 如何将潜能充分展现?

一、自我了解的内涵—可能的视角之一


  我们先从七大领域中的语文领域来看,它强调的是个人在应用语文时是否能清楚明白的口述一件事情、是否在面对不同意见时能有条理的进行论辩等等;从艺术与人文领域来看,个人是否能尝试去创作出具有想象力的作品、是否能觉察出个人独特的才艺等;再从综合活动的领域来看,它强调自己在团体中的角色,以及体会生命的起源与发展过程等。从这些七大领域中的能力指标来看,我们可以从认知的层面、情意的层面和行为的层面来了解人与自己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3-1 了解自我的内涵

?

认知层面

情意层面

行为层面

人与自己

了解个人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

分析个人的情绪、动机、态度、兴趣等

探索个人的习惯、行为、动作、表现等

人与社会

了解个人对亲子关系、手足关系、同侪关系、社会关系的想法

体认自己与他人互动的关系与重要性

分析个人在与他人互动时的行为表现、以及这些表现是否适当

人与自然

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感受人与环境互动所造成的影响

分析个人是如何与环境和谐相处、以及采用的方法是否适当



二、 如何接纳与欣赏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了解自我之后所衍生出来的问题是:我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这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件难以忍受的情况,尤其当一个人不擅长的比擅长的能力要多时,是否会造成自我放弃的心理状态呢?

  事实上,了解自我的目的不在发现自己的缺点,而在于自我觉知。因为,世上几乎找不到所谓完美的人。另外有一个观念要建立,就是一个人的优点如果未能善加利用,可能会变成缺点;而一个人的缺点如果能好好处理,却可成为他的优点。举例来说,当我发现自己逻辑思考能力很强,辩论起来头头是道,这么好的一个能力如果用在和人相处时,处处得理不饶人,这个能力将会成为他一生的绊脚石。如果一个人发现自己不擅长人际交往,也许他不必刻意去强迫自己变成长袖善舞的人,而是以真实的面貌去面对大众,反而突显他憨厚的一面。所以了解自我的目的在掌握自己的真实状态,欣赏自己美好的一面,也能接纳自己欠缺的能力。

  从这些观念来看,了解自我的内涵就不仅限于前述对自我充分的了解而已,必须要加入欣赏、接纳、尊重、包容、体验、关怀等能力的建立,才能对自我有充分而深刻的了解。

三、 如何将自我的潜能充分发展


  潜在能力的充分发展是自我了解的目的,也就是当我们运用后设认知能力来觉察自己,运用适应能力来调适自己的感受时,更要懂得运用创造思考、批判思考、问题解决、作决策等各种能力,让个体在觉察自我的真实状态后,运用旧经验来解决问题,也创造新经验来改造环境,甚至依据选择能力,对自己的未来作一个最佳的抉择,并全力以赴,达到个人的理想目标。

3-2 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的内涵

了解自我

欣赏与接纳自我

充分发展潜能

觉察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欣赏自我的优点,接纳自我的缺点,尊重、包容、关怀、体验不同的人事物

运用创造思考、批判思考、问题解决、作决策等高层思考能力来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

  由此可知,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具有关联,未来在进行这方面的教导时,应有系统的让学生透过认知、情意和行为的分析,来了解自己和发展潜能。


教学转化策略

  史坦纳(R.Steiner)说「什么样的学习计划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什么样的人」,因此在进行教学策略的转化之前,老师必须先了解的是「我是什么样的人」。尤其该能力指标的内涵是「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唯有敏于自觉、勤于自省的老师才能以身教、言教、境教适切地来诠释该项课程的内涵。

  海德格说:我们习惯于以对象为主的思考,而很难每一次都反省到自己的存在,然后再由己身存在的观点去观察对象。海德格提醒我们不只要向外看,还得向内观照,然后再转折到外在的世界。这种反身自省的态度不仅要用在华人擅长的伦理、道德层面,还要运用到认知的层面。因此这是一种态度与习惯的养成,并非狭隘地锁在几个教学活动中就能竟其功。本文所举之个别的转化活动并非关键所在,关键在于教师能洞察教学脉络,适时地并经常性地放入鼓励学生自省的活动,例如在学习评量上加入学生自评的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评鉴自己的学习;或以讨论的方式带入教学活动自省的面相,而非完全借重于单独设计的活动。

  从学习活动之均衡性的角度来看,除了设计及实施个别的教学转化活动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本身必须有一个更宽广的架构,或理论的视野,可用以检视教学活动是否有失衡的情形。例如本文的表3-1、表3-2,可以是一个参考的架构。唯这只是一个例子,教师可视学校整体课程的发展情形,自行发展出检视的架构,才不致于让教学活动流于见树不见林,缺乏宏观的视野来指导个别学习活动的弊病。


(例一)

基本能力: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
能力指标:1.描述自己以及与自己相关的人事物。2.能在生活情境中,经验概数的意义。
学习领域:数学、综合活动。
活动名称:算计我自己。
适用年级:小学低年级。
活动内容:
   1.发下「算计我自己」学习单,请小朋友先以猜测的方式作答,以发展其估测的能力。
   2.请小朋友根据实际测量的情形,用不同颜色的笔再进行作答,并比较两者的差异。(可以回家作业的方式进行)。
附注:  
   1.本活动亦可推及孩子的家,如算计家里有几扇窗户、几个水龙头、几张床等等,教师可依实际需要自行设计不同的学习单。
   2.柯林出版社所出版的「我自己写的有关我的书」有相当多值得参考的内容。Dr. Seuss and R. Mckie.(1973). My book about me by myself.Collins. ISBN0-00-171401-5

学习单--算计我自己--

我的体重是_________________ 公斤

我的身高有_________________ 公分

我总共有 颗牙齿,其中有_________________ 颗蛀牙

我能够用双手倒立_________________ 秒钟

我有_________________ 双鞋子

我最喜欢的鞋子有_______________ 个穿鞋带的洞洞

我最喜欢的衣服上有_________________ 颗扣子

我头上最长的一根头发有_________________ 公分

我今天带到学校的书包有_________________ 公斤

我立定跳远可以跳_________________ 公尺

我可以在水中闷气_________________ 秒钟


(该学习单改编自Dr.Seuss My book about me by myself. 教师可参考实际需要自行调整并加上插图,以增加孩子的学习动机)


(例二)

基本能力: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
能力指标:
   1.描述自己以及与自己相关的人事物。
   2.主动藉由各种媒材引发丰富的想象,感受创作的喜悦。
学习领域:语文、艺术、综合活动(跨领域的统整设计)
活动名称:看过来。
适用年级:小学中、低年级。
活动内容:
   1.指导学生填写学习单(看过来)
   2.学生可以使用各种方式美化学习单
   3.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单上所写的内容,课后将学习单张贴在教室的适当地点。(如果学生不希望自己的学习单被张 贴,应尊重学生的隐私及意愿)
   (改写自G.Evans 所编Child Protection Teaching Resources pp.153-154)

学习单--看过来--

我的名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喜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最擅长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最大的愿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最伤心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最得意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生气的时候,我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我能帮自己另外取一个名字,我希望我的名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就是我的庐山真面目

 


(例三)

基本能力: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
能力指标:欣赏与表现自己的长处,并接纳自己。
学习领域:语文、综合活动(跨领域的统整设计)。
活动名称:我的成就。
适用年级:小学低、中、高年级。
活动内容:
   1.每日放学回家之前利用10-15分钟请小朋友回想当日最有成就的一件事,并进行分享。
   2.请小朋友在精致的卡片上(教师可依情境自行调整)用一句话写下当日最有成就的一件事,例如:
     星期一:我今天学会了翻筋斗。
     星期二:我今天上台喊口令。
     、、、、、
   3.每周结束时可以请小朋友朗读自己一周来的成就,然后将它们张贴在墙上或带回家和父母一起分享。

(改写自G.Evans 所编Child Protection Teaching Resources )


(例四)

基本能力: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
能力指标:
   1.透过参与各类活动,发展自己的兴趣与专长。
   2.能认识并练习写作简单的记叙文和说明文。
学习领域:语文、综合活动(跨领域的统整设计)
活动名称:神奇变身水。
适用年级:小学中年级。
活动内容:
   1.观赏〝神奇变身水〞的录像带或书籍或教师自编类似之故事。(〝神奇变身水〞描叙一只小老鼠厌倦鼠身而向巫师要了一瓶未贴标签的变身水,于是这只小老鼠开始想象变成其它各种动物的可能情景。故事终了,小老鼠还是决定当一只老鼠。)
   2.请小朋友针对自己的〝人际交往〞面相写下欲改变之处,(例如:我希望在班上交到知心的好朋友,我希望自己不要再嫉妒姊姊的漂亮。)
   3.神奇变身水要发挥效力,必须请小朋友逐项细步化对焦。因此请每位小朋友针对最想改变的乙项,写下自己计划的改变步骤,并彻底执行。
   4.老师为每一位小朋友象征性地洒下几滴变身水,并请小朋友用日记记录自己的变身历程。(老师可视需要调整方向,例如对焦于健康与体育面相,艺术与人文面相、、、)


(例五)

基本能力: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
能力指标:
   1.欣赏与表现自己的长处,并接纳自己。
   2.能欣赏生命成长、物质变化等自然现象的奥妙。
学习领域:自然与科技、综合活动。
活动名称:神奇店铺。
适用年级:小学高年级。
活动内容:
   1.从遗传的角度来探讨自己的身心特质。
   2.请每一位同学写下自己喜欢的身心特质,以及自己想要改变的身心特质。
   3.请同学至神奇店铺购买各种优良的身心特质,但所需付出的代价是目前自己拥有的并且喜欢的身心特质。
   4.进行全班分享与讨论。(本活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心特质,以及遗传的来源,并进而学习与限制共处。)


(例六)

基本能力: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
能力指标:觉察自己可以决定自我的发展。
学习领域:综合活动、社会。
活动名称:喜怒哀乐四重奏。
适用年级:小学高年级。
活动内容:
   1.讲述或观赏一个人物之情绪反应非常明显的故事。
   2.请儿童表演或体会故事中人物之情绪反应。
   3.针对故事中出现之各项情绪,如恐惧、害怕、欣喜若狂、悲伤等等,讨论并分享自己曾经拥有的相关情绪经验,及处理情形。
   4.教师归纳并指引以各种健康的方式来导引自己的情绪。(本活动可依学生年龄之不同而选择适合的故事或录像带)


(例七)

基本能力: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
能力指标:
   1.描述自己以及与自己相关的人事物。
   2.讨论对于身体的感觉与态度,学习尊重身体的自主权与隐私权。
学习领域:语文、健康与体育(跨领域的统整设计)
活动名称:为自己的身体写历史。
适用年级:小学高年级、国中。
活动内容:
   1.老师朗读一篇有关〝探索肉身记忆〞的文章,或分发有关之书面资料请同学阅读。(相关资料可参阅张老师月刊238)
   2.请同学分组讨论阅读心得,并分享对于自己身体的记忆。
   3.请自愿的同学(3-5)上台分享,并借机引导讨论及注意的方向。
   4.请每一位同学为自己出生迄今的身体写历史。


[1] 朱元鸿(民85)。后现代理论-批判的质疑。台北:巨流。
[2] Andrade, H.G. & Perkins, D.N.(1998). Learnable intelligence and intelligent learning. In Sternberg, R. J. & Williams, W. M. (Eds.), Intelligence, Instruction, and Assessment: Theory into practice,67-94.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3]
同注2
[4]
陈玉玲(民87)。寻找历史中缺席的女人。嘉义:南华管理学院。
[5]
黄光国(民84)。知识与行动。台北:心理。
[6]
郭为藩(民75)。科技时代的人文教育。台北:幼狮文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