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8年中考记叙文阅读模拟题:认领

(2018-06-09 22:09:49)
分类: 关注中考

认领

 陈蔚文

不久前,姐夫的车钥匙不慎在小区遗失,寻找未果。若去4S店重配钥匙要3000多元,无奈贴出公告,拾到者500酬金以谢。拾到者收取酬金似乎无可厚非,然而我的第一个念头是——【A】如果是我家任何一位成员拾到,断不会收取这笔钱,这源于家风。

父亲是军人,在我和姐姐的成长道路上,他的要求有时严苛得近于粗暴。小至教导我们吃有吃相、站有站相,大至仁善礼俗、道德理想,还有“与人为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当年被父亲以这些“家规”训诫时不胜其烦,然而不觉中,它们已于日常生活潜入我们的血脉,化育成人生的一部分。

说来,这些不过是些农耕文化即有的“常识”伦理,与古老祠堂张挂的家训类同,只是父亲惯以口语表达,而先人们讲究遣词造句,使得家训更有恢宏的文化气度。如我的老家浙江兰溪诸葛村,迄今留有诸葛亮先生的《诫子书》:“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我曾到过鄱阳湖畔的汪山土库,这是一座气派的清代建筑,曾经的主人是“程氏家族”,有“一门三督抚”的佳话。据说程家三兄弟在早饭前必诵家规:“尊长敬贤,唯礼是尊;孝顺父兄,共敦友爱”“待人持物,仁义为本;自省其心,非礼莫为”……这些听上去非常古老的家规其实也很现代,因为直到今天,它仍然是许多家庭教育子女的理念,也是一个人立足于世且心怀坦荡的基石。

“自省其心,非礼莫为”一句,用诗人的语言转译便是“一个人应该活得像自己并且干净”。

我父亲奉行的人生信条也大抵如此。他不仅如此训导我们,本人亦是忠实的践行者。

还记得儿时,从部队回来探亲的父亲带我乘公交,有个乡下孩子晕车,吐了我一身,孩子父亲诚惶诚恐,【B】父亲的第一反应是掏出大手绢给那孩子揩拭,并连声安慰那对父子,还请旁边的乘客给那孩子让座。十几年前,他拾到九成新手机一只,那时手机还算贵重物品,他首先检查手机有没电,还好,有电,于是开机等机主打来电话。邻居知道后笑父亲迂,父亲不以为然,他认为物归原主是基本常识。

“将心比心”,这是父母常说的一句话。他们肯定不知道这个成语出自朱熹的文章:“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父母只是按他们做人处世的朴素观念去理解并实践这句话,而他们的训诫对后辈人格的养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无论子女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际遇如何,最基本的尺度在那,判人识物的旨趣在那。正如明末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先生所言,“纵不能建功业于天下,亦可以自善乎一身”。

家风,就是一种律令,康德说过,“有两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觉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的星空与我内心的道德律令”——往往,对一个人处世行事影响最大的不是外界的法律和规限,而是在家庭中养成与习得的观念。换言之,“道德律令”便是家风,它决定了一个人会如何走他的人生之路。

有一天,当我成为了母亲,我发现自己向儿子喋喋宣讲的正是当年我烦父亲的那一套——要谦让、上进,勿与他人攀比物质,以及种种细枝末节的小事,譬如乘电梯左行右立,进电梯或地铁时,等里面的人先出来,要尊敬每一位看似身份低微者,哪怕是施予乞丐或卖艺者零钱,也要蹲下轻轻将零钱放下……这些小事将教会孩子善、教养、尊重,这会是伴随他一生的精神印记。

当年我对父亲的训诫有多厌烦,如今对它们就有多认同,从反叛它们到变成一种精神自觉,如同回到原点,完成对一种文化的认领。

这种代代相承的涵化是如此自然,又是如此重大。

——摘自2018年03月09日《光明日报》

1.结合文章内容,根据提示,填写下表。(3分)

我的态度

厌烦

认同

自觉

(2

传承

原因

(1

非常古老也很现代

父亲言传身教:不仅训导我们,亦是忠实的践行者

家风决定了一个人会如何走他的人生之路

(3

 

2.第段写父亲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3.父亲对我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

 

 

 

 

 

4.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3分)

1)第A句中的“断”字如果删去,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说说理由。(3分)

 

 

 

 

5.文章结尾,为什么说“是如此自然,又是如此重大”?(4分)

 

 

 

 

6.请从描写的角度品析第段中的B句。(3分)

 

 

 

 

7.请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3分)

家风,就是一种律令

 

 

 

 

 

8.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考查环境描写作用,本文没有环境描写,可不做)

 

 

 

9.题目“认领”在文中有哪些含义?请作简要赏析。(6分)

 

 

 

 

 

10. 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这种代代相承的涵化是如此自然,又是如此重大。

 

 

 

 

11.第5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12.文章给了我们哪些人生启示?(5分)

 

 

 

 

 

13.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3分)

 

 

 

1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第段从车钥匙酬金写起,既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又为下文起铺垫作用。

B.父母虽然不知道“将心比心”的出处,但他们按做人处世的朴素观念去理解并实践着它。

C.第段引用康德的话,意在阐明外界的法律和规限对一个人处世行事影响最大。

D.我将父亲的那一套向儿子喋喋宣讲,表明了我对家规的认领,希望儿子养成与习得“家规”。

 

 

 

1. 3分)【评分细则: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大小家规多,父亲要求严苛、粗暴。

2敬畏

3)向儿子喋喋宣讲,教会孩子善、教养、尊重。

2.车上一孩子吐了我一身,父亲给孩子揩拭和安慰那对父子。父亲捡到手机主动归还。

3.1)父亲用“家规”训诫我们。(2)父亲是个“家规”忠实的践行者,身教我们。(3)父亲形成的家风,得到我们的认同和认领,并将世代传承。

4.

1“断”是一定、绝对的意思。表达非常肯定的语气,对“我家任何一位成员拾到不会收取酬金”这一判断,表示非常确信,毫不怀疑。如果删去就没有这种效果。

5. 4分)【评分细则:意思对即可。】

“自然”是指这些家规其实都是些农耕文化即有的“常识”伦理,家风又是在一代一代人不厌其烦的训诫下,自然而然地在家庭中养成与习得的,慢慢地潜入血脉,化育成人生的;“重大”是指这些家规家风及其传承对人格的养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对人生的影响重大,是一个人立足于世且心怀坦荡的基石。所以说“如此自然,又是如此重大”。

6.2)动作描写。“掏出”“揩拭”“连声安慰”等一系列动作,写出了父亲对惶恐中父子的体贴和关心,表现了父亲对“待人持物,仁义为本;自省其心,非礼莫为”人生信条的信奉与践行。

7.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家风比作律令,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家风的约束力,也表现了对罕见的敬畏。

8.(略).

9. 6分)【评分细则:意思对即可。】

“认领”是核对确认并领收的意思。一是我从父辈那里“认领”,当年父亲不胜其烦训诫的“家规”,已于日常生活潜入我们的血脉,化育成人生的一部分。二是我希望儿子“认领”,所以我用当年父亲的那一套“家规”,向自己的儿子喋喋宣讲。文章以“认领”为题,表达我对家规敬仰和传承。

10. 从结构上看,最后一段总结全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内容上看,阐明了对家规的认识变化,写出了对家规代代相承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11.承上启下过渡段。总结上文中提到的父亲奉行的人生信条,引出下文父亲又是这些人生信条的忠实践行者。

12.1)有些家规虽然很烦人,但对人生成长有很大作用。

2)要学习和践行看似古老的“常识”伦理,因为那是一个人立足于世且心怀坦荡的基石。

3)要敬畏家风,因为它决定一个人的人生之路。

4)要传承家风,让优良家风世代相传。(意思对即可)

13.对孩子成长有严苛要求,言传身教,(对家风身体力行)

14.3分)C(对一个人处世行事影响最大的不是外界的法律和规限,而是在家庭中养成与习得的观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