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析七台河“冬奥冠军现象”   郑君桥

(2012-04-03 07:44:46)
标签:

君桥

体育

    自1924年法国夏蒙尼第一届冬季奥运会举办至今,共举办过21届冬奥会,我国自1992年取得首枚奖牌起,至今共取得冬奥会9枚金牌、17枚银牌和17枚铜牌。其中短道速滑项目共夺取冬奥金牌7枚,七台河籍运动员共获冬奥金牌5.5枚,占我国全部冬奥会金牌总数的61.1%,在我国8名冬奥冠军中占三席。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杨扬实现了我国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王濛在都灵和温哥华冬奥会上获得金牌,成为首个蝉联冬奥会金牌的中国选手,也是迄今为止获得冬奥会奖牌最多的短道速滑女将。孙琳琳在温哥华冬奥会上以稳定的心理素质,确保了中国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金牌,成为我国冬奥史上的又一名奥运冠军。她们的成功都起步于一个东北边陲城市--七台河市。国家体育总局在总结表彰大会上将这一现象称之为七台河“冬奥冠军现象”。http://s9/middle/8149698bhbcbb2cba96e8&690  郑君桥" TITLE="解析七台河“冬奥冠军现象”   郑君桥" />
1984年七台河速滑小班

 

一、深厚的人文底蕴,造就了冬奥冠军的性格

 

   七台河市是一座新兴的移民城市。1958年随着煤田开发而建,在这座不足92万人口的边陲小城里,几乎可以听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方言俚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彼此包容、竞相发展是其地区文化的一大特色。http://s2/middle/8149698bhbcbb3458b111&690  郑君桥" TITLE="解析七台河“冬奥冠军现象”   郑君桥" />
1991年七台河第一位世界冠军张杰

    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社情民风。迎接北京奥运会题材的体育电影《破冰》的原型,已故七台河市短道速滑高级教练员孟庆余,在中学时代就酷爱滑冰。1969年他被分配到七台河当井下煤矿工人,在劳累了一天之后,他下班后仍去结冰的倭肯河上滑冰,当时的体委负责人发现了他这个人材,他成了速滑教练。一个当矿工的知青,就这样改变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培养出了短道速滑世界冠军张杰、冬奥冠军杨扬、王濛,并最终成为七台河市短道速滑事业的奠基人和功臣。王濛的启蒙教练员马庆忠曾经因训练过猛,导致左腿骨折,休养了整整3年。面临转业的他被独具慧眼的孟庆余看中,转到七台河体工队训练、转业并成为短道速滑教练员。http://s6/middle/8149698bhbcbb3b4c9725&690  郑君桥" TITLE="解析七台河“冬奥冠军现象”   郑君桥" />
2002盐湖城冬奥会零的突破 杨扬

    煤矿工人的特点铸就的性格特质。七台河市是一座新兴的煤炭工业城市。煤矿工人及家属子女占城市总人口的半数以上。“跪着挖煤,站着做人”是七台河煤矿工人的名言,它形象地说出了煤矿工人肯于吃苦,不怕困难,自立自强的精神品质,对矿工子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培养她们形成顽强拼搏、勇往直前、永不气馁,决不言败的意志品质,作用是巨大的。这是七台河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也是七台河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1993年,杨扬代表七台河市参加全国锦标赛,500 米起跑时,她被人绊了一下,跌出了10多米,头撞到了挡板上。她迷迷糊糊地爬起来,向裁判示意还能比赛又回到起跑线。接下来第二次,她刚开滑又跌了出去。教练说,咱退出吧,她却斩钉截铁地说:“我还行!”就又站到了起跑线上。第三回,她连一步都没滑出就瘫倒在起跑线上爬不起来了,结果被抬下场,送进了医院。她醒了,说的第一句话却是:我还能滑。1998年王濛获得了参加黑龙江省冰雪运动学校考试的资格,因专心补习文化课而中断了训练,她的体重在短期内涨了近30斤,在母亲的督促下,以顽强的毅力用枯燥的跑圈方法,仅三个月的时间,便使体重恢复到了正常状态。这就是七台河短道速滑运动员,能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受别人受不了的罪,再苦再累都不动摇,苦难恰恰磨炼了她们的意志,增添了她们的斗志和更加强烈的进取心。http://s3/middle/8149698bhbcbb4216b232&690  郑君桥" TITLE="解析七台河“冬奥冠军现象”   郑君桥" />

奥运冠军(左起)孙琳琳、王濛

    良好的模范带动作用。七台河城市历史虽短,却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在这块幅员622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涌现出了“最可爱的人”中的活烈士井玉琢,上甘岭战役后他在七台河隐姓埋名务农几十年;有八十年代优秀大学生楷模张华,他的英雄壮举引发了全国范围内“人生价值是什么”的大讨论。短道速滑项目发展也同样需要英雄模范的带动作用。

http://s2/middle/8149698bhbcbb4858ee31&690  郑君桥" TITLE="解析七台河“冬奥冠军现象”   郑君桥" />
世界冠军 王伟

    七台河市优秀女运动员张杰,是七台河市短道速滑在全省、全国、亚洲、“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首枚金牌获得者,打破世界纪录一次。在十五年的速滑生涯中,张杰共获国际比赛奖牌10余枚,国内大赛奖牌200余枚。她是七台河市获得世界冠军和“运动健将”称号的第一人。她的成功产生了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坚定了教练员的信心,带动了七台河市短道速滑项目的发展,为七台河市短道速滑项目获得冬奥会金牌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杨扬、王濛、孙琳琳等冬奥会冠军都紧跟她的脚步相继进入国家队,最终实现了为国家夺取冬奥短道速滑金牌的梦想。如今备战索契冬奥会的中国短道速滑女队13人名单中有7名为七台河籍运动员,这是七台河市向国家队输送人才最多的一年,也是在冬奥冠军精神引导下的成果。http://s14/bmiddle/8149698bhbcbb5636b5dd&690  郑君桥" />

 

世界军冠军 刘秋宏

 

二、整合资源优势,挖掘冬奥冠军潜能

 

在整合中普及项目。一项体育运动的水平高低,更多的取决于普及程度的多寡。为更好的提高短道速滑项目运动成绩,七台河市始终坚持抓好普及工作。多年来一直在学校中推广短道速滑项目。全市共有20所室外冰场,上冰训练学生人数达万人。每年匹配冰刀500双,资助2所以上学校配置健身体育器材。到目前为止,七台河市共有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所,省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5所,每年向市短道速滑队输送有潜质运动员50多名,为普及短道速滑项目,选拔体育优秀后备人才提供量的积累,实现了普中选好,好中选优的良性循环模式。

http://s4/bmiddle/8149698bhbcbb5a972733&690  郑君桥" />

世界冠军 马帅

    选好苗子,提高输送率。七台河市的运动员选拔和训练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体系。一是精心测试,严把选材关。经过传统项目学校推荐、选拔的运动员进行为期2个月的集训,在教练组的综合评定后,试训1年,最终确定运动员的名单。在选材中教练员坚持把好心理、身体、形态和年龄四关,重点选择心理素质好,身体素质高,身体形态比例适宜,年龄小的运动员。王濛在8岁被马庆忠教练选入队伍时,她的综合素质超越自身年龄。输送到省和国家后,经系统培训,终于成为奥运冠军。二是因材施训,严把输送关。他们把经过传统项目学校训练后的优秀运动员,抽调到市短道速滑业余训练队,按照国家奥运会的周期重点选拔年龄在9-10岁的儿童参加训练,队员吃、住、训、学四位一体,坚持常年集中训练,经过两三年的时间,逐步推荐输送到省体校等专业队伍进行训练比赛。三是科学培养,严把训练关。在2-3年内注重身体素质训练,打牢过硬的身体素质基础;训练中力求抓重点兼顾一般,不从时间和数量上下功夫,力求动作训练质量,缩短动作的泛化过程;技术训练上确定两个标准,留有较大弹性,并根据队员承受能力和训练水平随时增减,使队员既可以发挥最大潜能,也可以挑战极限;利用运动检测器材,定期给运动员检测,教练员按检测情况调整训练计划。王濛的身体素质虽强,但她却不适合大运动量,因此她的启蒙教练有针对性地运用小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模式刺激她的身体机能,不断挖掘她的潜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四是以赛促训,严把评比关。每年七台河市都举办“希望杯”中小学生短道速滑赛和冰上教学观摩评比活动,至2010年为止共举办了13届,同时积极组织传统项目学校参加国家和省级赛事,及时总结经验,分析差距,为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创造了条件。http://s4/middle/8149698bhbcbb5f2b2733&690  郑君桥" TITLE="解析七台河“冬奥冠军现象”   郑君桥" />

世界冠军 范可欣

 

三、创新机制,向管理要成绩

 

    体育运动是枯燥乏味的,只有在严格的管理机制下,才能够促进运动员的进步。七台河市重视管理机制的建立,强化精品意识。一是良性淘汰机制促进训练。多年来七台河市坚持以业余训练为原则,以输送人才为目的,不断围绕目标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先后出台了《教练员承包管理办法》、《短道速滑运动员管理办法》等多项措施,明确提出了向上输送或交流为培养人才的宗旨,到目前为止共向国家、省和其他省市输送交流运动员百余名,这既提高了他们训练的积极主动性,也为七台河市短道速滑队伍更新换代有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24届大冬会冠军刘秋宏就是七台河市于2000年交流到牡丹江市的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二是建立短道速滑训练队、学校、家庭三方互动的管理机制。短道速滑训练队每学期都召开三方联席会议,通报队员的学训情况和纪律情况,队里还为队员编制了学训联系卡,使教练员、班主任、家长随时都可以了解和掌握队员的动态情况,这样就保证了队员既学好文化知识、又能提高运动成绩,实现了家长放心、队员安心、学校满意的办队目标。http://s9/middle/8149698bhbcbb63393e78&690  郑君桥" TITLE="解析七台河“冬奥冠军现象”   郑君桥" />

七台河老滑冰运动员

    黑龙江体育局一直非常关注七台河市短道速滑项目的发展,1998年授予七台河市为全省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基地,先后在训练场地、器材、经费以及向专业队输送队员等方面给予极大的支持。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七台市“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训练出国际“明星”的教练员们,在自己的岗位耕耘着、奉献着,赢得了社会的尊敬和爱戴。党和政府给予了他们崇高的荣誉,并千方百计解除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运动成绩的提高上。http://s9/middle/8149698bhbcbb6d6bb458&690  郑君桥" TITLE="解析七台河“冬奥冠军现象”   郑君桥" />
七台河老滑冰运动员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国家对短道速滑项目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如何真正把"七台河冬奥现象"转变成为规律,使偶然变成必然,这需要七台河市体育工作者借助《奥运争光计划》及市委战略决策,不断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倾力打造短道速滑项目品牌,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优秀后备人才做出贡献。

 

                                                             (原载《奋斗》杂志2010年第8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