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带你游南京(10):胭脂井的故事

(2015-04-22 20:35:40)
标签:

文化

历史

旅游

http://s7/middle/002mKLwWgy6RHtjzn8i16&690

    胭脂井,原名景阳井,是南朝陈国台城内景阳殿前的一口水井。台城是六朝之宫城,其遗址大体位于今北京东路以南、珠江路以北的区域之内。陈朝的景阳井应在现时东南大学内的六朝松旁边,也有人认为在现时玄武区政府附近。其到底位在何处,早已无法考证。景阳井原本只是台城内众多水井中的普通一口,只是因为陈朝最后一个皇帝陈叔宝苟安建业,沉湎酒色,荒政误国,却在隋文帝杨坚发兵伐陈后带着两个嫔妃投入其中以避隋兵并最终亡国的故事而出名。

    据《资治通鉴》之《陈纪》和《隋纪》记载,祯明二年(公元588)十月,隋文帝杨坚命晋王杨广率领51.8万士兵,分八路进兵伐陈。守将告急求救,陈叔宝自恃长江天堑可守,不予理会,依然沉湎于酒色之中。次年正月,隋将韩擒虎强渡采石矾,攻入建康城,陈叔宝方才酒醒。此时,城内文武百官皆各自逃遁,只有尚书仆射袁宪和后阁舍人夏侯公韵侍奉在侧。袁宪苦谏其应效仿当年梁武帝见侯景一样“正衣冠,御正殿”。后主不听劝告,诚惶诚恐、六神无主,走投无路之际,竟自称“吾自有计”地强携贵妃张丽华和孔贵嫔避难于景阳井中。夜晚,隋军经过景阳井,朝井内大呼,恐吓着要往井中落石。顿时井中传出叫声,隋军士兵随即引绳将井中三人一并拉出。粉面黛目的张、孔二位嫔妃涕泪俱下,胭脂沾满井石台,以帛拭之不去,遂留下胭脂痕迹。陈朝从此灭亡,台城屡遭破坏,景阳殿不久被毁,景阳井也随之湮没。几百年后的宋人为记取陈后主亡国被杀的教训,遂在鸡笼山法宝寺(今鸡鸣寺)东侧新建一口水井,民间称此井为“胭脂井”,又称为“辱井”。进士曾巩则将自己的《辱井铭》文刻于石井栏之上,铭曰:“辱井在斯,可不戒乎。”王安石也曾在此留诗一首“结绮临春草一丘,尚残宫井戒千秋。奢淫自是前王耻,不到龙沉亦可羞”,胭脂井从此得名。民国时期,当时的市长马超俊干脆在那口井边立起了“古胭脂井”碑,胭脂井更加声名远扬。

    如今,知道胭脂井的人还有不少,但真正凭吊过的人不是很多,即使是南京人也是如此。《文汇报》著名记者、编辑黄裳在《重过鸡鸣寺》一文中,记录了他在鸡鸣寺中转来转去也未找到那口井的经历表明,胭脂井是多么隐藏幽深、多么少人问津、多么游人罕至。其实,现时的胭脂井并不难找,就在鸡鸣寺东侧黄墙青瓦围墙内的小山坳中。每天从解放门进出玄武湖的游人,都会在不知不觉之中,从它的身旁走过。从鸡鸣寺最高处六层土石台上景阳楼东南侧的水泥台阶逐级而下,拐过几个弯道,穿过一段密林,在一片亭台楼阁的中央空地上,有一明显新修的双层六角小亭,亭中有一直径约80公分的灰白色石栏水井。走进亭内,井口的石栏上不见胭脂,只有不知何人留下的道道绳索的印痕。探头俯瞰,不见井水,不见人影,遥不可及,深不可测。小亭南侧矗立一块坐南朝北的石碑,上刻“古胭脂井”四个金色大字,原来这就传说中的胭脂井。伫立在小亭中,凝望着这口井,虽然明知这是好事者的异地伪作,但还是有些悲哀和凄凉。当年陈后主与张、孔二位爱妃被隋军用井绳提上来的狼狈情景,还是如戏剧表演一般地浮现眼前。因为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景阳井,确曾见证了一出荒诞而又真实的陈朝因此灭亡、隋朝统一中国的悲喜剧。看来,历史的伪作有时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否有真实的故事。有了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伪作有时也会让人感觉真实。

    然而,真实的历史故事并不总是感人,有时甚至近乎无情与残酷,并给世人以无限感慨和深刻启示。陈叔宝工于诗文、才华横溢,其专为爱妃张丽华创作的“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的爱情诗《玉树后庭花》,曾经让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不吝溢美之辞。他历经兄弟加害之磨难,终于29岁做上皇帝,本应在年富力强之时,加倍努力、奋发图强,以自己的才华和精力治国理政、造福民众。遗憾的是,他倚重宠臣沈客卿,重用其为中书舍人,任由其增加市税、使用酷吏,致使陈朝经济不仅未见任何改善,反而在酷吏的苛责之下加速崩溃。他为自己享乐和博取嫔妃欢心,“于光昭殿前起临春、结绮、望仙三阁,高数十丈,并数十间”,又建造大皇寺,在寺中起七级宝塔,耗尽国库资财,弄得民怨载道。唐代诗人刘禹锡曾专为此写过四首《三阁词》,用来总结陈叔宝的亡国教训:“贵人三阁上,日晏未梳头。不应有恨事,娇甚却成愁”、“珠箔曲琼钩,子细见扬州。北兵那得度,浪语判悠悠”、“沈香帖阁柱,金缕画门楣。回首降幡下,已见黍离离”、“三人出眢井,一身登槛车。朱门漫临水,不可见鲈鱼”。他纵情声色、沉湎犬马、风流成性、荒淫无度,后宫已有贵妃张丽华、龚贵嫔、孔贵嫔、王美人、李美人、张淑媛、薛淑媛、袁昭仪、何婕妤、江修容等美女仍不满足,还在登基第一年选召“妇人美貌丽服巧态以从者千余人”进宫享用,朝夕达旦地与一群嫔妃、宫女以酣饮赋诗为乐,不理朝政、不问国事。他宠信贵妃张丽华,执掌朝政七年,几乎是张丽华执政。最为荒诞的是,他居然将张贵妃搂在怀里、坐在膝上上朝议政。《南史》、《陈书》一致记载:“后主怠于政事,百司启奏,宦者蔡脱儿、李善度进请,后主置张贵妃于膝上共诀之。由是益加宠异,冠绝后庭。”美人坐在皇帝膝上治国理政,这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表明陈后主荒淫无耻到何种程度,这样的昏君还有不灭亡的么?只可惜,陈后主的灭亡,不仅结束了一个腐败堕落的陈朝,而且从此终结了三百多年间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巨资兴建的建康城的历史,标志着曾经宫殿林立、梵刹众多、市井繁华、规模宏大的六朝古都从此归于沉寂、沦为州县。

    离开胭脂井,走出很远,还是情不自禁的回望那山坳中静谧的古井。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过去,也照亮现在,更照亮未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胭脂井的故事再次告诉我们,无论历史如何变化,时代如何发展,官位如何升迁,清正廉洁、执政为民,永远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盼。谁置人民的利益如敝履旧衫,谁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必然被百姓所不齿、被历史所唾弃。只有撑得住信念、抵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心为民所想、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的人,才能打牢执政的根基、赢得百姓的信赖。然而,这样浅显的道理并不为所有人听信,与胭脂井一街之隔的市委、市政府大院内的两位主政者杨卫泽、季建业就是明证。如果他们确曾到过就在其附近的胭脂井并切实汲取了“后主亡国”的教训,又怎会因为严重的腐败问题而被查处呢?

http://s8/middle/002mKLwWgy6RHtkjMKr47&690

http://s12/middle/002mKLwWgy6RHtjFMyDab&690

http://s10/middle/002mKLwWgy6RHtjn0QFd9&690

http://s6/middle/002mKLwWgy6RHtjxlEV05&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