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恶魔

(2012-08-16 22:03:25)
标签:

杂谈

    曾几何时,网络上热点迭出、“哥”声频传,什么“托举哥”、“夺刀哥”、“犀利哥”、“大衣哥”。这些“哥”虽有褒义和贬义之分,但大多表达了网络和网民的友善亲昵、诙谐幽默的态度,体现了近年来网络语言的多元化特点。即使一些明显带有逆反社会和发泄不满情绪印记的“哥”的称谓,也只是大家在“现实挫败感”的驱使下,在网络上展现的一种集体无奈和自我调侃,无伤法律和道德底线,更不必上纲上线、小题大做。

    然而,重庆“8.10”持枪抢劫案发生后,先后在重庆、湖南和江苏等地作案8起并导致9名无辜百姓被“用枪直接打头颅”而死的杀人恶魔周克华,却在一夜之间被众多网络和网民戏称为“爆头哥”并迅速蹿红网络,一些报刊、电台、电视等主流媒体也毫无顾忌地予以“哥”称之。对此,本博不仅感觉刺耳,而且颇为诧异和气愤。

    “爆头”一词原本流行于网络,是一些游戏玩家在享受了“暴力美学”的游戏快感后,对电脑游戏中“一枪爆头”血腥行为的一种轻松、淡漠的戏称。但将“爆头”这样的戏称与一个为抢劫钱财总是枪口对着被害人头部开枪的令人发指的残忍行径联系起来时,就会使人觉得非常沉重。8年10条人命,冤枉死去的人至今未能瞑目,我们的一些网络、网民、主流媒体却毫无底线地以游戏玩家的轻松心态,来审视杀人如麻的嫌凶,来调侃冷血残忍的的行径,这绝不仅是事不关己的冷漠看客的心态,而是善恶不分、是非不辨、缺乏社会正义感的行为,更是对无辜死难生命的言语不敬和对死难亲属缺乏人文关怀的冷漠表现。

    “哥”,原本是生活中人们对亲朋好友的一种亲昵、亲切、友善的称谓,是亲人间亲情、朋友间友情、同志间温情的集中体现。但当杀人恶魔周克华被我们的一些网络、网民甚至主流媒体无论是戏谑还是恶搞、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地以“哥”相称的时候,都毫无疑问地违背了生活中有关“哥”的所有含义。将杀人凶手称为“哥哥”,与冷血枪手称兄道弟,绝不仅是一些网络、网民、媒体的集体无良和恶俗,而且是对血腥和暴力的默认、怂恿与纵容,更是对我们这个社会的道德底线和主流价值取向的扭曲和亵渎。

    “爆头哥”的流行,暴露出我们网络环境的恶劣、网民理智的失控是多么的令人忧虑和无奈,暴露出当前媒体轻松化、娱乐化环境下“娱乐无极限”的种种弊端是多么地令人生厌和不齿,更暴露出我们这个社会思想混乱、信仰危机、道德低下、人性冷漠、良知缺失、公序良俗和公平正义败坏已经到了何种程度。而这,恰恰是对我们网络媒体的发展、网民素质的提高、主流媒体的进步、社会正义的形成最为“爆头”和致命的。

    网络上,曾经非常流行“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的说法。最后我要套用一句说: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恶魔!希望能以此警醒一些网络、网民和媒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