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人生的真谛是什么?
有人说“享受”、有人说“创造”,
有人说“满足个人欲望”、有人说“为了别人幸福”,
有人说“死亡”、有人说“重生”。
朋友,你同意哪种说法呢?你还有其他什么看法呢?十几个、二十几个春秋过去了,四分之一、三分之一的人生旅途过去了,人间的泥土也埋没到你的双膝。我相信,你不会没有希冀,不会没有探索,不会没有觉悟……
二
其实,就我们的智慧和经历而言,实在没有资格对人生高谈阔论。我们毕竟还年轻,韶华髫年,生活对我们才刚刚起步;人生毕竟还长,路途遥远,“贝格尔”号上还有无数的未知数。年轻的我们能预料几十年酸甜苦辣的生活?幼稚的我们能概括上下几千年文明史中的人生?
然而,正因为我们年轻,生活的十字路口需要我们对未来作出判断、抉择;正因为人生的路很长,“贝格尔”号上的未知数需要我们去解答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两千多年前的屈原尚能在“濯淖污泥之中”探求人生真谛,两千多年后现代青年人会自甘浑浑噩噩、听天由命?
三
正如人们不愿发生某种事情而某种事情偏偏发生一样,善于思想的人总感到头脑有些空虚,勇于探索人生真谛的人总因为无情的现实而有些善感多愁。而那荒山僻野、无知无识的人却从清静无为的生活中自得其乐,那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却从吃喝玩乐的生活得到满足。多么深高莫测的人生,多么不可思议的人生啊!
然而朋友,假如你就此而放弃对人生真谛的追求、自甘沉沦,假如你就此欣赏、沉醉于那庸俗琐碎的生活,那又该是怎样的不可思议?昏聩者昏睡毕竟是本能、不自觉地昏睡,而清醒者却能动地、自觉地死去;无知的“弱者”的悲剧已经够了,而有知的“强者”却转而步其后尘。还有什么昏聩比这更深更重?还有什么悲剧比这更凄惨、更痛苦?
四
也许你是生活的探索者,也许你是生活的适应者,也许你是生活的机会主义者。无论你有何种理想和追求,我都不能肯定你明了人生的真谛。
我们处在这样一个变幻莫测的世界,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大相径庭,人们的精神面貌、道德情操参差不齐。对别人、对自己、对社会必有不同的看法,对理想、对事业、对生活必有不同的希求,对前途、对未来、对人生必有不同的解释。因而,这些从“自我”、“个人”出发得出的结论,只能为单个人个体所同意和接受,而不一定适应别人和社会、甚至扩张到历史的长河。明白一点讲,个人理想和追求不一定就是人生的真谛,人生的真谛不一定为每个人所明了和解释。
人生的真谛是一种真理,一种为同时代大多数人所认同和接受的、一种反映同时代大多数人精神面貌、一种为同时代大多数人指名奋斗方向的真理。要明了这种真理,就必须认识别人、认识社会,使之充实社会性的内容、具有社会性的理想和追求,才是成为能动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真谛。
五
毫无疑问,我们大多数人都得循沿千百年来人们遵循的规律默默无闻地走过人生的道路。即便那少数叱咤风云、流芳百世的伟人也不可能摆脱生活规律的桎梏。
然而,千百年来人类生活并非千篇一律,现代人们的生活也未彼此相似。有的人生活像一潭死水,老气横秋;有的人的生活却像山涧清流,生机勃勃;有的人的生活似黄连苦胆,酸涩难咽;有的人的生活却似蔗糖蜂蜜,甘甜无比;有的人的生活如一场梦幻,纷繁而毫无理性;有的人的生活却如一场战斗、紧张而富有节奏;有的人活着等于死去,有的人死去却还活着。泾渭分明,相去甚远,这是为什么呢?
生活没有一个固定模式,假如人们都明了人生的真谛,那么生活对他来说大概就是另一种情趣,而世界大概也会是另一番景致……
六
常常有这样的人,把对幸福的追求看成是纯粹的、超脱凡俗的欲望的满足,把对生活的理解局限于一个特定的范围之内,并以此去衡量别人、衡量生活。可是,他们往往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验证,一旦受到挫折、遭到打击,他们就感到迷惘、孤单、空虚,进而产生清高、傲慢和孤芳自赏的心理和性格,这不能不说是件可悲可叹的事情。
其实,幸福从来就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对幸福的追求从来就不能脱离生活本身。生活孕育了幸福,生活孕育了痛苦,生活使我们每个人都沉沦下去,生活又使我们每个人都自强起来。我们的一切幸福,我们的一切痛苦,只与生活关联,幸福和痛苦交织着人类生活本身。作为真理的人生真谛,客观上就溶解于生活之中,脱离生活而奢谈人生,脱离现实而追求人生真谛,只能得到错误的结论,甚至误入歧途。
生活如浩瀚大海,人生就像一条航行在大海的船。生活的大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风浪骇天,人生的船时而一帆风顺、时而逆风难行。人生的真谛就孕育在这生活的大海之中,人生的真谛就孕育在这艰难的航程之中!
七
那么朋友,回过头来看,什么是人生的真谛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