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寒食“挂帛”

(2012-04-05 21:59:09)
标签:

杂谈

    4月3日,清明节前一天,传统的寒食节。

    说到清明,不能不提寒食。寒食,是我国古代汉民族禁火祭祖的日子,“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虽然寒食时节已经春暖花开,但因为禁火吃冷食,人们还是会饥寒交迫,只得出门进行户外活动。于是,古代先人们便以上坟祭祖作为寒食节的主要户外活动,并辅以插柳、踏春、秋千、蹴球、赏花、斗鸡、馈宴、咏诗等活动活跃和丰富人们的户外活动内容。清明,是中国24节气之一,“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寒食节与清明节原本是两个不同的节日,但因为两者时间相差只有一天(也有三天之说),寒食节便逐渐式微,而清明节迅速兴起。民国初年,袁世凯要革命、推行阳历,进行节日和历法改革,将原本正月初一的“元旦”改为阳历一月一日,将寒食与清明合并,寒食节消失,但民间仍有一些地方和人家过寒食节的习俗。

    中国人祭祖,有“扫墓”之称,也有“上坟”之谓,但在我们家乡却有“挂帛”之说。何谓“挂帛”呢?在民间,人们一般会在自家的祖坟上栽种代表四季长青、高风亮节的松柏、冬青之类的树种,每到寒食、清明扫墓时,人们除要设供祭祖、焚烧纸箔、插红黄绿小旗外,还会在坟头、松柏、冬青上挂一些布帛之类的纺织品等,以表达对先祖的纪念之情,“挂帛”之说由此而起,而“挂帛”的时间一般为清明前后十天(新坟为必须为清明前十天)。

    父母去世后,每年清明,我都会回家乡“挂帛”。因为老宅已无家人,每次都落脚在叔叔家,故每年的“挂帛”活动总是比较简单,今年也不例外,唯一不同的是二弟带着家人专程从北京开车回来一起“挂帛”。因为日程的缘故,今年的“挂帛”时间安排在清明前一天,恰好与寒食节同日。早晨起床,阳光灿烂,春意盎然,全无一夜风雨的痕迹。我跑步到堂妹家开的杂货店买来锡箔纸、黄纸、纸钱、红袋子等并到二叔家折纸元宝。我喜欢自己折纸元宝,从不买商家现成的,我觉得自己折的每一个纸元宝,代表的都是自己对父母无限的怀念和感恩之情。十点以后,二弟、三叔、三婶、姑父等都来了,折纸元宝的队伍壮大了,并很快在中午时分全部折完装满八个“包子”。

    饭后,在二叔的带领下,大家一起来到我父母的坟茔前。一年不见,坟上的松柏和大叶黄杨树又长高了,坟前的油菜花在春天的阳光下尽情盛开,而随风摇曳的松树也像是在点头欢迎我们的到来。大家稍稍整理了坟茔上的杂物和青草,便将事先挖好的两个“坟园帽子”在坟头上叠好并挂上红色的飘笺,然后在坟茔墓碑前点火焚起装满纸元宝、纸钱的“包子”,我还将自己撰写并打印的《妈妈去世十五年祭》和《父亲的记忆》两篇博文一起点了,但愿我亲爱的爸爸、妈妈能看到我的博文,能感到我的怀念和感激之情。风火中,大家念念有词,祝愿我父母在天之灵安息、祈求他们保佑一家老小平安。风小了,火熄了,大家一起向我父母坟茔墓碑鞠躬,承诺明年再来“挂帛”。

    清明祭祖,寒食“挂帛”,祭的是仙逝的祖先,挂的是生者的良心。愿我们的良心是非分辨、善恶分明,对得起自己、别人和祖先……

http://s5/middle/81408b66nbceeefb1c8f4&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玉兰花开
后一篇:春到运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