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年往事(一):腊八粥儿香

(2012-01-17 13:50:36)
标签:

杂谈

    写在前面的话:也许是上了年纪的缘故,总觉得过去的事情特别美好,小时候的过年往事更是如此。在龙年新年来到的时候,特以“过年往事”为题撰写十篇系列博文并连续发送,算是送给自己、也是献给博友们的新年礼物,今天发送第一篇:腊八粥儿香。请大家赐教并祝新年快乐!

     

    常听到这样的感叹,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其实,过去的年味都是从一个个流传千古的习俗中散发出来的。习俗变了,年味自然就淡了。小时候的年味,就是从腊八粥的喷香中最早闻到的。

    腊八,源自于商代春、夏、秋、冬4次大祀中冬祀的“腊祭”。因为腊祭常于冬末春初、新旧交替之际的农历十二月举行,秦汉以后人们便把举行腊祭的岁终之月称为“腊月”。南北朝时期,由于腊祭大多在十二月的戌日即腊月初八举行,加上腊祭所祀之神正好是8位,人们又把腊日统一固定在腊月初八,腊八之说从此逐渐流传开来并成为一个传统的民间节日。不仅如此,腊八还是过年前的第一个节令,从这一天起过年进入倒计时,年将在男女老幼的热切期盼和掐指计算中渐渐到来,因此人们又将腊八视为过年的前奏或序曲。佛教传入中原后,借助当地腊八祭祖的民俗,布道者新编了十二月初八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腊八又因此成了中国佛教们徒的节日——“佛成道节”。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腊八喝腊八粥的习俗,最早始于宋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每逢腊八,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人家都要做腊八粥、喝腊八粥。到了清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民间也要家家户户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合家团聚食用,馈赠亲朋好友。解放以后,因为无神论的盛行,腊祭在民间逐渐消失,喝腊八粥的习俗却一直保留下来。    

  http://s15/middle/81408b66nb6b1546e9a4e&690 

    每逢腊八,我们家乡也是要家家户户喝腊八粥的。小时候的乡下,腊八粥大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米(江米、黄米、白米、高梁米等)、豆(大豆、云豆、豇豆等)、干果(大枣、栗子、杏仁、花生、核桃、桂元肉等)和豆腐、肉类混合熬制而成。因为家境贫寒,我们家腊八粥的材料远没有这样丰富,但母亲总会变戏法一般的用大米兑上一些糯米、红豆、花生、黄豆、红枣等混合熬制腊八粥。有的年份,母亲还会用青菜、大米、糯米、红豆、花生、黄豆等熬制别有风味的咸腊八粥。当热气腾腾、喷喷香香的腊八粥端上的时候,我们就会一阵欢呼地爬上高凳,不顾嘴烫喉热、一碗接一碗地狼吞虎咽,吃饱喝足之后还会抹着小嘴,念念有词地感叹道:“真好喝!”怎能不好喝呢?这可是我们一年中喝到的最好、最甜、最香的粥,也是预示我们念着、数着、盼着的过年即将来临的粥。

    民谣道:“小孩小孩别馋嘴,过了腊八就是年”。伴随着腊八的到来和腊八粥的飘香,人们过年的氛围日渐浓郁了,春节的脚步也越来越近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