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百科101】天才和疯子只有一线之隔 汉斯·艾森克(1916-1997年)

分类: 心理学百科 |
http://s7/mw690/002mK95Bzy74coNWFZYe6&690汉斯·艾森克(1916-1997年)" TITLE="【心理学百科101】天才和疯子只有一线之隔
背景介绍:聚焦人格
此前
1926年 美国心理学家凯瑟琳·考克斯对300名天才的智商和人格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他们的平均智商高于165,而主要的人格特点是高水平的伊毅力和动机。
1956年
此后
2009年 在《天才101:创造者、领导者和神童》中,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斯·爱立信将专家级的行为表现归功于数万小时的练习。
在历史上,“天才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这个话题一直深受人们的关注。20世纪初以前,人们对天才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那些被认定为天才的人的故事,如达·芬奇和贝多芬。早在亚里士多德时期,人们眼中具有创造力的天才和疯子之间就存在联系,人们普遍认为这二者均是遗传的结果。1904年,英国心理学家哈夫洛克·埃利斯的《关于英国天才的研究》报告了他为探讨精神病患者和富有创造力的个体之间的联系而设置的对照研究。70年后,德国心理学家汉斯·艾森克(Hans Ey-senck)对早期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回顾,他得出结论,天才并不是与精神病(完全的精神错乱)存在联系,而是与精神质(出现精神病症状的潜在倾向)之问存在联系。
气质和生物学
艾森克量表
“神经质”是艾森克定义的一个人格维度,一端是情绪平静和稳定,另一端是紧张、易怒:他指出,神经质(存人格因素示意图中处于不稳定的一端)说明个体的交感神经系统激活阈限较低,这是大脑激活“战斗或逃跑”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来看,拥有这样更加灵敏的系统的个体会更易过度反应,所以即使是轻微的威胁,他们也会认定为是严重的危险而立即做出反应,个体会出现血压和心率增加、出汗等现象:他们也更容易患上各种神经障碍疾病。然而,艾森克并不认为得分接近神经赝这端的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必然会出现神经质的问题,只不过他们更容易患上各种神经障碍疾病。艾森克定义的第二个维度是“外倾一内倾”: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用这个维度来描述我们周围的人,因此艾森克十分重视这个维度。外倾性的个体善交际、善言辞,内倾性的个体则害羞而安静。艾森克声称,大脑活动的差异可以解释这二者之间的不同:内倾性的个体处于长时间的神经过敏以及过度被唤起的状态,而外倾性的个体处于长时间的无聊或唤起不足状态;所以大脑要么会通过和他人的互动寻求更加深入的刺激来保持自己的觉醒状态(外倾性个体),要么通过寻求平静和孤
独而让自身平静下来(内倾性个体)。
精神质
全)的人格。然而,艾森克指出精神质和神经质一样,也存在程度上的差异;他的测验就是要寻找精神病患者常见的人格特质,
艾森克发现有些人格特质彼此联系,并会引发精神质;精神质个体在量表上得分居高的项目通常有:好攻击、自我中心、冷漠、冲动、反社会、难以移情、创造性、倔强。不过,在这样的量表上得分高并不意味着个体一定是精神质的,也不是说他将不可避免出现精神质的问题,只能说明他们和精神质的个体拥有同样的特点而已。例如挪威心理学家丹·奥维尤斯和他的同事在1980年所做的对照研究就发现,精神质中的“好攻击”在生物学上与个体的睾丸激素升高有关。
天才研究
对创造力的定义一直以来并没有统一定论,但是大家怀有共识,即创造力包含创意和创新,创造力建立在人格和智力两方面的基础上。在《创造力和人格:理论建议》中,艾森克试图解释创造力以及创造力与智力、人格和天才之间的关系。
天才被认为是创造力的最高级别,它取决于个体的高智商:IQ得分高过165是天才的首要条件。然而,仅有高智商并不够,另外一个和智力密切相关的元素便是我们用以寻找答案的心理检索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我们从记忆中将不同的内容提取出来,然后形成对问题的新的解决方案。心理检索过程会受到“我的过去经历及思想中有哪些与这个问题有关?”等问题的指引。我们每个人的检索过程各有不同,而这种检索的能力并不依赖于我们的智商,这种能力存在程度上的差异,从对相关因素进行泛括性思考(将过多实物视为潜在可能的解决方案),到缩小范围只形成单一的解决方案(只看到少数可能的几种解决方案);居于这种能力中心的则是对解决任何问题都可能需要用到的资源的认知。
泛括性思维可以通过词语联想测验主要分析两个方面的内容:个体对给定词语的反应数量以及其反应的新颖程度。举例来说,当给定词语是“脚”时,那些只能给出固定答案的个体最可能得出的反应是“鞋”;思维宽泛一些的个体可能会反馈出“手”或“趾头”,而具备泛括性思维能力的个体可能会反馈出如“士兵”或者“疼痛”等词语。这种测验使测量创造性成为可能。
艾森克证实,泛括性思维是精神质和创造力都具备的共同特征。当泛括性思维与高智商同时存在时,具有创造性的天才便应运而生,因为这二者的结合可以产生创新性的观点,而这种认知特点也是创造性的基础。当泛括性思维和精神病症状相伴时,便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精神病。
创造力和人格
汉斯·艾森克
他于1996年被诊断患有脑瘤,并于1997年在伦敦的一家临终关怀医院去世。
主要作品
1967年《人格的生物学基础》
1976年《人格的维度:精神质》
1983年《创造性的根源》
心理偏差与创造力都有潜在的遗传基础。
——汉斯·艾森克
人们认为,和外倾性的人相比,内倾性的人的活动水平更高,因此内倾性的人长期处于更高水平的大脑皮质激活状态。
——汉斯·艾森克
在没有精神病的情况下……精神质是将创造力特质转化为现实中的成功的重要因素。
——汉斯·艾森克
本文出自英国DK出版社《心理学百科》
http://s10/mw690/002mK95Bty72oEvO00F89&690汉斯·艾森克(1916-1997年)" TITLE="【心理学百科101】天才和疯子只有一线之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