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学百科95】道德发展的六个阶段 劳伦斯•科尔伯格(1927-1987)

(2016-07-07 23:07:22)
分类: 心理学百科

 

http://s16/mw690/002mK95Bzy734DVGWrJ7f&690劳伦斯•科尔伯格(1927-1987)" TITLE="【心理学百科95】道德发展的六个阶段 劳伦斯•科尔伯格(1927-1987)" />





背景介绍:聚焦道德发展

此前

1923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从精神分析的视角对人类的道德发展做出了解释。

1932年:让·皮亚杰认为人类的道德发展遵循两种方式的推理:一种是自律,一种是他律。

此后

1977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威廉·达蒙指出,儿童很早就能够意识到他人的需要,儿童出现这种能力的年龄比科尔伯格认为的要早。

1982年:美国心理学家南希·艾森伯格指出,要理解儿童的道德发展,我们必须探讨他们在面临自己的需求与他人的需求出现冲突时的思考过程。

个体从童年、青少年到成年的道德发展遵循六个阶段的过程。

在前两个前习俗阶段,惩罚、奖励以及互惠原则会决定个体的道德行为。

在习俗水平的两个阶段,个体的道德行为的目标在于遵从他人的是非观、维护已有法则、维诗社会秩序等。

在后习俗水平的两个阶段,个体本身才是道德行为判断的主体,个体道德行为不再以社会规范为准则,而是遵循个体自己的良心和普遍的道德原则

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认为个体从儿童到青春期的道德发展是逐步的过程。1956年,他以72名十岁到十六岁的男孩为研究对象,给予他们需要进行选择(两个选择都不能被完全接受)的道德两难故事,然后研究他们的反应。其中一个两难故事是:妻子罹患了致命的疾病,因为没有钱,所以丈夫偷窃了妻子急需的药物。之后,科尔伯格对其中的58名被试进行了跟踪研究,每三年进行一次后续研究,这一过程持续了二十年,他希望了解这些被试的道德倾向随着年龄增长有着怎样的变化。基于被试给出的答案,科尔伯格界定出了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这三个水平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

道德推理

九岁之前一般处于前习俗水平的道德推理阶段,个体在此时会认为规则是固定的、绝对的:在前习俗水平的第一个阶段(服从和惩罚的阶段),个体对行为对错的判断基于该行为是否会受到惩罚:在第二个阶段(相对功利的阶段),个体对行为对错的判断基于该行为是否会得到奖励。此时,个体会考虑他人的需求和愿望,但这种考虑基于互惠原则:“你帮我抓痒,我也帮你抓瘁”。这一水平道德主要取决于行为的结果。

道德推理的第二个水平始于青春期,持续到个体的成年早期。在这一阶段,个体开始考虑行为背后的动机,而不仅仅参考行为的结果。该水平的第一个阶段时常被称为“好孩子”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定义是它是否能帮助或取悦他人。对行为的判断基于该行为是否是“好的行为”。在该水平的第二阶段(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的阶段),我们将好的行为等同于遵从权威或遵守秩序的行为,并认为好的行为可以维持社会秩序。在道德发展的第三个水平,我们开始脱离简单地服从规则,但是科尔伯格认为只有10%15%的人可以到达这一水平。在这一水平的第一个阶段(社会契约的阶段),我们尊重权威,但是我们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个人的权利可以取代那些破坏性或限制性的法则。我们会认识到,和遵守规则相比,人的生命更加神圣。在第六个即最后一个阶段(普遍的伦理原则的阶段),我们的良心是我们最终的判断标准,我们和他人一样都拥有同样的、应受到尊重的权利。我们可能会以普遍原则(如公正)的名义对规则进行抵抗。科尔伯格的六阶段理论被认为有些激进,因为该理论认为道德不是强加给儿童的(精神分析学家认为道德是强加给儿童的),也不是回避不良情绪的结果(行为主义者认为道德是回避不良情绪的结果)。科尔伯格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形成的,是一种对尊重、同情和爱的感知。

劳伦斯·科尔伯格

劳伦斯·科尔伯格出生在纽约的布朗克斯维尔,他是家里四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他完成了自己的高中学业并成为一名水手,他曾协助犹太难民偷渡到巴勒斯坦。1948年,科尔伯格前往芝加哥大学求学,在那里,他仅仅花了一年就取得了学士学位,之后他继续着自己的研究和教学,并在1958年获得了博±学位。他还曾任教于耶鲁大学,最后留在哈佛大学执教。

1971年,科尔伯格在伯利兹感染了寄生虫,这使得他不得不与持续性疼痛和抑郁进行抗争。1987119日,在要求停止治疗后,他选择了自杀,据说他的尸体最终在大西洋冰冷的水域中被找到。

主要作品

1969年《阶段和连续性》

1976年《道德与道德发展阶段》

1981年《道德发展哲学》

本文出自英国DK出版社《心理学百科》

 

 

http://s1/mw690/002mK95Bty72oEm0HN6f0&690劳伦斯•科尔伯格(1927-1987)" TITLE="【心理学百科95】道德发展的六个阶段 劳伦斯•科尔伯格(1927-1987)" />
http://s15/mw690/002mK95Bty72oEpncd02e&690劳伦斯•科尔伯格(1927-1987)" TITLE="【心理学百科95】道德发展的六个阶段 劳伦斯•科尔伯格(1927-1987)" />
http://s12/mw690/002mK95Bty72oEqBzrd9b&690劳伦斯•科尔伯格(1927-1987)" TITLE="【心理学百科95】道德发展的六个阶段 劳伦斯•科尔伯格(1927-1987)" />
http://s11/mw690/002mK95Bty72oErs0A28a&690劳伦斯•科尔伯格(1927-1987)" TITLE="【心理学百科95】道德发展的六个阶段 劳伦斯•科尔伯格(1927-1987)" />

http://s10/mw690/002mK95Bty72oEvO00F89&690劳伦斯•科尔伯格(1927-1987)" TITLE="【心理学百科95】道德发展的六个阶段 劳伦斯•科尔伯格(1927-1987)"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