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百科55】信念坚定的人很难被改变——莱昂•费斯延格(1919—1989年)

标签:
心理学知识 |
分类: 心理学百科 |
背景介绍
聚焦:学习理论
此前
1933年:格式塔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离开柏林实验心理学院,移民美国。
此后
1963年:斯坦利·米尔格拉姆发表了他关于服从权威的实验。
1971年:津巴多的斯坦福监狱研究展开了人是怎样顺应于被设定的角色的。
1972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达利尔·贝姆提出了态度改变的自我觉知理论。
20世纪80年代 :埃利奥特·阿伦森支持费斯延格的理论,并对成人仪式进行了实验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社会心理学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美国的领军者是勒温,
他于1945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创立了群体动力学研究中心。
中心里有一位职员是勒温以前的学生,莱昂·费斯廷格( LeonFestinger)。他起初受到勒温在格式塔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所影响,随后又对社会心理学产生了兴趣。在研究过程中,费斯廷格观察到人们一直在追求让他们的世界变得有序,而有序的关键就是保持一致性。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发展出了习俗和习惯,如安排规律的用餐时间、每天上班的公交车上选择喜爱的座位等。当这些习惯被打破时,人们就会感到万般不适。他发现,习惯性的思维模式或信念也同样如此。如果一个非常强硬的观点遇到了相反的证据,就会产生令人不适的内在不一致感;费斯廷格称为之为“认知失调。他推论出,克服这种不适感的唯一方法就是以某种方法令信念和证据保持一致。
不可动摇的信念
1954年,费斯廷格阅读当地一家报纸的报道时,看到了一个研究这种认知失调反应的机会。一个邪教组织声称从外星人那里获知1 2月21日世界将因一场巨大的洪水而毁灭,只有绝对虔诚的信徒才能登上飞碟逃脱。费斯廷格和他在明尼苏达大学的几个同事找到了这个团体中的人,在启示中的末日来临之前以及预言的事情没有发生之后,采访了他们。
费斯廷格、亨利·里肯和斯坦利·斯坎特在《当预言破灭时》中,描述了教徒们的反应,这就是著名的橡树园研究。我们也许会认为预言的失败和随之而来的认知失调可能会让信徒们放弃他们的信念,但事实却完全相反。随着预言日的临近,另一则信息传来,由于信徒们的虔诚,世界保住了。于是,信徒们更加死心塌地。费斯廷格预料到了这种情况,他认为,接受相反的证据会引起过去信念与现实之间更大的失调感。如果原始信念中牵扯到很多东西(声誉、工作、金钱),这种影响就会更加复杂。
费斯廷格得出结论,认知失调,或者说防止认知失调,让一个信念坚定的人即使面对反驳也不可能改变自己的观点;他对证据和理性的论证充耳不闻。正如费斯廷格所解释的: “你提出对他的反对意见,他却转身离去。给他摆事实讲道理,他却质疑你证据的来源。”
莱昂·费斯延格
莱昂·费斯延格出生在纽约的布鲁克林,他的家人是从俄国移民而来的的。1939年
,他毕业于纽约城市学院,随后进入爱荷华大学学习,师从勒温,1942年拿到儿童心理学博士学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日子里,他一直为军队效力,1945年,他重新追随勒温,来到了麻省理工群体动力学研究中心。
在明尼苏达大学担任教授期间,他对语言世界末日的邪教进行了著名的橡胶园研究。1955年,他转到斯坦福大学,继续研究社会心理学,但是20世纪60年代他改为研究知觉。此后,他在纽约新社会研究学院又对历史和考古学产生了兴趣。他死于肺癌,享年69岁。
主要作品:
1956年《当预言破灭时》
1957年《认知失调理论》
1983年《人类的遗产》
本文出自英国DK出版社《心理学百科》
了解更多催眠,欢迎加入催眠公共微信平台,帐号:hypontism
回复“催眠”——《国际认证催眠治疗师课程》全国开课信息
回复“高阶”——《高阶催眠师——预备师资班》12月17-20日,导师蔡仲淮
回复“塔罗”——《融合塔罗疗愈工作坊》11月21-22日,导师赵一锦
http://s2/mw690/002mK95Bzy6VHCDsU2Ra1&690
http://s1/mw690/002mK95Bzy6VHCDgJPya0&690
http://s13/mw690/002mK95Bzy6VHCDjyt6ec&690
http://s12/mw690/002mK95Bzy6VHCDqaGD9b&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