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百科42】合理的信念产生健康的情绪结果——阿尔伯特·艾利斯(1913—2007年)

标签:
情感 |
分类: 心理学百科 |
背景介绍
聚焦: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此前
1927年: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一个人的行为源于他的想法。
20世纪40年代:随着格式塔治疗的兴起,知觉在认识现实中的作用被重视起来。
1950年:凯伦·霍妮提出我们要逃离“应该的暴政”
此后
20世纪60年代:艾伦·贝克说,抑郁是不现实地、小基地看待世界的结果。
1980年:美国精神病学家大卫·伯恩斯将过早下结论、全或无思维、总认为对、过度泛化和小题大做归位认知歪曲。
http://mmbiz.qpic.cn/mmbiz/xPVhyDPmq1pgFTAR5glibPxRZPYxeyF8GyvZVJ5UCKbCxhrexTG2UWEibvR37C1biaUbJosPCq4TVZHvdw9utpxdA/0?wx_fmt=jpeg
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提图在公元80年就宣称:
“人不是被事物所扰,而是被他们对事物的看法所扰。”这一理念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REBT)的基础,该疗法于1955年由阿尔伯特·艾利斯博士提出,他认为经验不是产生特定情绪反映的原因;个体的信念系统才是产生这些反应的源头。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艾利斯一直从事精神分析师的工作,他逐渐认识到他的许多病人对自己及家人有所成见,而他们的病症也无法痊愈。似乎一个问题解决了,病人就会再摆出一个问题。艾利斯断定,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们思考的方式(他们的认知),需要改变的正是这里。
非理性思维
艾利斯开始推介他的理性治疗方法,因为他相信大多数长期存在的情绪问题几乎都与非理性思维有关。他说最常见的不理智就是对事物下极端的结论,特别是消极事物。例如,如果一个具有非理性思维的男人丢了工作,对他来说那不仅仅是倒霉,而是天塌地裂。他相信因为自己被解雇了,所以自己就是一无是处的,并且他也不可能再找到其他的工作了。艾利斯说,非理性信念是毫无逻辑、充满极端性、破坏性而且是自我伤害的,因为它们会导致不健康的情绪后果。
理性思维能带来相反的结果。艾利斯认为理性思维对自我是有帮助的。理性思维的基础是忍耐力和承受痛苦的能力,并且不会假设灾难性的消极后果,它是植根于积极人类潜能的。这不是说对消极因素视而不见,只看好的、积极的事情—一理性思维承认悲伤、内疚和受挫等情感的合埋性。理性思维者也可能会丢工作;甚至丢工作完全是因为他自己的错误,但是他知道自己并不是毫无价值的。他可能会感到烦恼,但是他知道还有得到其他工作的可能。理性思维是和谐的,总是给乐观和可能性留出空间;它带来的是健康的情绪结果。
艾利斯的非理性思维的观点是受到霍妮的“应该的暴政”观点的影响——认为事物应该与本来面目不同的一种成见。调停这些思想和现实的斗争不但痛苦而且永无止境。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理性思维的主旨是接纳;有时事情的发生不如人所愿,但却不可避免,理性思
维能够维持心理平衡。
条件反应
我们习惯于自己对人和事的反应,以至于这些反应看起来是自动发生的;我们的反应变得与事件本身不可分割。然而,艾利斯的目的是教会人们认识到事件对情绪有影响,但不起直接决定作用。我们的情绪反应依赖于我们对事物的解释,这是由理性或非理性思维所控制的。
从字面上看,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涉及的既有情绪反应(认知过程),也有行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方向:有可能是通过改变你的行为来改变你的想法,也有可能是通过改变你的想法来改变你的行为。艾利斯认为改变一个人的思想的方法就是有能力认清和阻止非理性信念,并用理性思维挑战它们。
挑战信念
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治疗过程中,人们会被要求思考对于自己和自己的人生地位是否有压倒一切的信念,以及这些信念与非理性反应之间的关系。这个过程称为“辩论”。例如,有些人认为“真正可以依靠的人只有我自己”或“我命中注定要孤独终老”。在治疗中,人们被鼓励着去探寻自己的过去,寻找这些信念系统中的理性元素。有的人正经历着人际关系的破裂,可能会产生他们会“孤独终老”或“没人爱”的错觉。理性情绪行为疗法鼓励人们接受丧失或孤独的痛苦,并且理性地评估导致丧失的因素;但是不鼓励认为事情发生过一两次就意味着总会发生,这样是不可能陕乐的。
非理性思维的一个缺点就是固执己见,为什么呢?举例来说,想着“我身上从来没发生过好事”,就没有丝毫动机去寻找发生好事情的机会。非理性思维者认为好事是不可能的,于是放弃寻找。同时,也会对发生的好事情视而不见。许多人会表达这样的观点:“不,我试过了,我知道好事情从来没发生过”,以此为他们的信念系统辩解和强化。
非理性思维就是“非黑即白”;它阻止一个人认清事物的全部可能性。如果一种有缺陷的信念系统总是引导我们消极地解释情境,那么它就会阻止积极经验的产生。虽然俗话说“眼见为实”,但事实是我们相信什么就会看到什么。
建构主义理论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属于建构主义理论范畴,虽然我们的喜好受到文化和环境的影响,但是我们能够建构自己的信念和现实。作为一种治疗法,它试图揭露人们死板和绝对化的思维、情感和行动;帮助他们看清自己如何“作茧自缚”。它指出如何思考和选择更健康的方式;如何内化和习惯新的、更有益的信念。这样做之后,治疗师就没用了——一旦来访者能够在决策中更有自我意识,更谨慎地做出(不同的)选择,就不再需要治疗师了。
积极治疗法
艾利斯的治疗法挑战了精神分析漫长的疗程,开创了一种认知行为治疗形式,这种治疗取向盛行至今。他用积极直接的治疗取代了长期消极的精神分析,他将工作和权力交到了来访者手上——这是罗杰斯所预见的方法。艾利斯还强调光有理论是不够的,“你必须行动,行动,再行动”,他说。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成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最流行的治疗法之一,极大地影响了贝克的工作,贝克称艾利斯为一位“探索者、改革者、治疗师、理论家和师长”。
阿尔伯特·艾利斯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他的父亲经常公出,母亲又有双相障碍,艾利斯时常要照顾三个年幼的弟妹。艾利斯开始做生意,后来又当作家,直到1942年他写了一篇关于性的文章,并开始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临床心理学。起初,艾利斯受弗洛伊德、阿德勒和弗洛姆的影响从事精神分析。但是,他的理性治疗脱离了精神分析理论,被认为偏向于认知行为疗法,他是美国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之一。他写了70多部书,并且直到93岁去世之前仍坚持写作和教学。
主要作品:
1957年 《如何与神经症患者共同生活》
1961年 《理性生活指南》
1962年 《心理治疗中的理智与情感》
1988年 《理想的老年生活》
本文出自英国DK出版社《心理学百科》
了解更多催眠,欢迎加入催眠公共微信平台,帐号:hypontism
回复“催眠”——《国际认证催眠治疗师课程》全国开课信息
回复“塔罗”——《融合塔罗疗愈工作坊》6月27-28日,导师赵一锦
回复“EFT”——《EFT情绪释放技术治疗师课程》7月24-26日,导师陈伯炜
回复“高阶”——《高阶催眠师——预备师资班》12月17-20日,导师蔡仲淮http://mmbiz.qpic.cn/mmbiz/xPVhyDPmq1p2LSfA0nPjUokuN6XLDcia1ejpor2VWmOZicvkdCD2pRKibQmYD6KibMguRdO0zafhfQ1pyH6IyRDsFg/640?wxfrom=5&wx_fmt=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