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学百科14】一个人的智力不是一成不变的——阿尔弗雷德•比奈(1857—1911年)

(2015-03-24 11:20:19)
分类: 心理学百科

背景介绍

聚焦:智力理论

此前

1859年:英国自然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到智力是遗传而来的。

1879年:冯特将科学的方法引入心理学,寻求客观的方法来测量心理能力,如智力。

1890年: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卡尔特设计了测量个体心理能力差异的测验。

此后

20世纪20年代:英国教育学家西里尔·伯特称智力主要来自遗传。

20世纪40年代:雷蒙德·卡特尔定义了两种智力:流体智力(天生的)和晶体智力(后天经验形成的)。

http://mmbiz.qpic.cn/mmbiz/xPVhyDPmq1pia1o9Qeww67gjD9mBczuD93bjtzIKIPQ5k4pHUUI7TnL7YLI2zyMxl4j1FW38oKQYLEt6GiaT1sqw/0

  1859年,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了他的进化论,正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至此掀起了关于智力的争论,即智力是遗传而来的、一成不变的,还是可以受到环境因素改造的。19世纪80年代初期,他的表弟高尔顿在伦敦对9000多人进行了认知能力测验,并得到结论:基本的智力一出生就确定下来了。几乎同一时间,冯特提出了智商(IQ)的观点,并且试图去测量它。冯特的工作启发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卡特尔,他开始研究如何测量心理能力,并为比奈的人类智力研究奠定了基础。

对“学习”充满兴趣

    比奈在被心理学吸引之前研究的是法律和自然科学。在巴黎萨伯特医院与让-马丁·沙可共事七年多让他充分受到精细而严谨的科学实验方法的影响。他对研究人类智力的渴望起因于他对自己的两个女儿成长过程的惊叹。他发现孩子吸收新知识的速度和难易程度与他们付出了多少注意力有关。环境和孩子的心情似乎都对学习有重要的作用。

   听说高尔顿在伦敦所做的测验后,比奈决定实施他自己的大规模研究,来测量拥有不同专长的群体之间个体能力的差异,如数学家、象棋手、作家和画家。同时,他还继续研究儿童的智力功能,并发现他们在特定阶段会获得特定的技能。例如,儿童很小的时候没有抽象思维的能力,这种智力水平的增长似乎单纯与年龄有关。

     1899年,比奈受邀加入了一个致力于教育研究的新组织——儿童心理学研究会,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了这个团队的领导者,并开始发表对教师和教育官员有益的文章。同时,法国开始强制所有6~12岁的儿童接受学校教育,而比奈应邀开发鉴别有学习障碍儿童的测验,以给予适合他们需要的教育。1904年,比奈又接受了政府的委任来开发评估婴儿学习潜能的方法,他开始潜心研究正常儿童与有智力问题的儿童之间的差异,并寻找测量这些差异的方法。

比奈-西蒙量表

   比奈与巴黎大学实验心理学实验室(1894年比奈成为该实验室的主任)的科学家德奥耳多·西蒙成为同事。两位科学家开始了长期而多产的合作。

      1905年,比奈和西蒙编制了他们的第一个测验,称为“诊断弱智、低能和愚笨的新方法”。很快,他们又推出了修订版,针对3~13岁儿童,简称比奈—西蒙量表。这个量表分别于1908年和1911年得到修订。

   基于对儿童的多年观察,比奈和西蒙选择了30个不同难度的测验,包含使用于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平均能力的任务。最简单的测验任务有追踪光束,或者人物之间的基本对话。稍难一点的任务有说出各种身体部位的名称、重复两个数字、重复简单的句子、解释简单的词,如“房子”或“叉子”。在更难的任务中,儿童要描述一对相似的物体的区别、凭记忆画画,或者用三个给定的词造句。最难的任务有重复七个随机的数字、找出法语单词“obéisance

的三个韵律,还有回答这样的问题:“我的邻居家里来了陌生人,依次是医生、律师和神父。发生了什么事?”

比奈和西蒙找了50个孩子来做他们的量表,孩子们被分成5个年龄段。这些孩子都是由学校老师挑选出的在该年龄段能力中等的孩子,以此作为正常孩子的基线来衡量所有能力水平的孩子。

比奈和西蒙的30个测验任务按照难度排序,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实测。比奈从他女儿身上观察到儿童很容易分心,注意力集中程度对他们完成任务的能力有很大影响。他视智力为多种心理功能的混合物,应对着千变万化的真实环境,并且受到现实判断力的控制。

智力不是一成不变的

比奈一直坦言比奈-西蒙量表存在缺陷。他敏锐地指出,量表只是简单地将孩子们智力测验的成绩与其他年龄相仿的孩子进行了排序。量表的1908年和1911年的版本更加重视对不同年龄群体的测验,并且最终由此引出了“心理年龄”的概念。

比奈还强调心理发展的不同速率及其收到的环境因素的影响。他倾向于把他的测验看作一种评价特定时间点心理水平的方法,因为个体的水平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这种观点与颇有影响力的英国心理学家查尔斯·斯皮尔曼的观点相悖,斯皮尔曼认为智力只与生物因素有关。

虽然比奈坚持孩子的智力不是不固定不变的,但是即使他设计出量化智力的方法,也终究无法对一个人的智力做出精确的测量。最终,比奈认为不可能像测量长度或者容积那样来测量智力,对于智力只能进行分类。

利用和泛滥

      1908年,美国心理学家亨利·戈达德来到欧洲,发现了比奈-西蒙量表。他将其翻译成英文,并在美国学校发放了约22000份用于测验。不幸的是,比奈并没有将智力完全归于遗传因素,而戈达德认为智力就是遗传决定的。他视比奈-西蒙量表为辨别低智商儿童的利器。

1916年,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路易斯·推孟修订了比奈-西蒙量表。他的测验结果取自大量的美国儿童样本,他将量表重新命名为斯坦福-比奈量表。这个量表不仅用于鉴别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而且可以在今后为他们分设更为职业化或者说工作导向的教育,直接将他们的余生绑定在低级的工作上。路易斯·推孟和戈达德一样,都相信智力是遗传的,而且是不可改变的,就算学校教育也无能为力。

   比奈恐怕并没有意识到他的成果被这样利用了多久。他是一个深居简出的人,很少关心自己之外的事情。他从没有离开过法国,而在法国,比奈-西蒙量表在他有生之年也从未被采纳过,所以他也从来不知道自己的成果被进行了怎样的修改。当他有意识到“有外来的观点植入了他的量表”时,他强烈谴责那些将智力看作一个数据的人。

比奈的智商观点仍然是当今智力概念的基础,虽然有所欠缺,但是它开启了我们对人类智力的认识和研究。

阿尔弗雷德·比奈

 

   阿尔弗雷德·比奈出生于法国的尼斯,但是小小年纪就因为父母的离婚而搬到了巴黎。1878年他获得了法学学士,然后为了学习医学而在巴黎大学进修。然而,比奈认定他真正的兴趣在心理学,并且基本依靠自学成才在1883年获得了让-马丁·沙可所在的巴黎萨伯特医院的职位。结婚后的第二年,他的两个女儿降生了,他开始对智力和学习产生了兴趣。1891年,比奈被任命为巴黎大学实验心理学实验室副主任,并于1894年升为主任。

比奈1911年去世后,被追加了很多荣誉。1917年,儿童心理学研究学会更名为阿尔弗雷德·比奈学会。

主要作品:

1903《智力的实验研究》

1905《心灵与脑》

1911《测量智力发展的方法》

本文出自英国DK出版社《心理学百科》

了解更多催眠,欢迎加入催眠公共微信平台,帐号:hypontism

回复“塔罗”——《融合塔罗疗愈工作坊》12月20-21日,导师赵一锦

回复“完形”——《国际认证完形治疗师课程》15年1月16-18日,导师蔡仲淮

回复“催眠”——《国际认证催眠治疗师课程》2015年5月23-26日,导师蔡仲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