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傅雷家书》
(2020-03-19 10:48:50)分类: 中考语文 |
作者简介
傅雷(1908.4.7-1966.9.3)
现代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翻译法国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30余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丹纳的《艺术哲学》等,为中法之间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作品
傅雷还是一位严厉、尽责同时不乏爱心的父亲,这个主要体现在他对儿子的教育中。在他去世的几十年后,他的家人将他与儿子来往的书信辑录为《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的100多封家书。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许多强烈的感染和启迪……
这些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以自身的人生经验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作为父亲,傅雷也对儿子的生活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还以相当多的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如何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爱子之情,溢于言表。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家书是真情的流露,再加上傅雷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艺术修养,使得这些文字生动优美,读来感人至深。我们也能从中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道德和艺术修养。
精彩片段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
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正常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否则出国的准备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别是阅历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
03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对于你的感情问题,我向来不掺加任何意见,觉得你各方面都在进步,你是聪明人,自会觉悟的。我既是你妈妈,我们是休戚相关的骨肉,不得不要唠叨几句,加以规劝。
04你出国去所遭遇的最大困难,大概和我二十六年前的情形差不多,就是对所在国的语言程度太浅。过去我再三再四强调你在京赶学理论,便是为了这个缘故。倘若你对理论有了一个基本概念,那末日后在国外念的时候,不至于语言的困难加上乐理的困难,使你对乐理格外觉得难学。换句话说:理论上先略有门径之后,在国外念起来可以比较方便些。
05我特意跟你提,为的是要你别把俄文学习弄成“突击式”。一个半月之间念完文法,这是强记,决不能消化,而且过了一晌大半会忘了的。我认为目前主要是抓住俄文的要点,学得慢一些,但所学的必须牢记,这样才能基础扎实。贪多务得是没用的,反而影响钢琴业务,甚至使你身心困顿,一空下来即昏昏欲睡。
读书方法
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和阅读者的兴趣、思考观点密不可分。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一些情形。
一、兴趣选择。读整本书,特别是读大部头的作品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能引起你的兴趣,但是一定有能特别吸引你的地方,这就存在一个取舍的问题,例如对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有一定修养和比较熟悉的人,会对《傅雷家书》中有关艺术的论述产生兴趣,会认真去读;相反,如果对艺术陌生的人,可能对“谈艺”的部分略而不读。
二、问题选择。无论是博览群书,还是读一部书, 经常会有一个关注的焦点。爱因斯坦读书,一般只关注与他思考的问题有关的内容,而抛弃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这样,他边读边抛,书越读越薄,记忆的负担越来越轻,思想却愈加深邃。苏轼常反复读同一部史书,每次只关注一个方面的内容,而对其他方面视而不见,他在这种选择性阅读中获益匪浅,写了不少史论。想一想,《傅雷家书》中有关成长的话题,是不是对你很有启发呢?在阅读时,可以分门别类,以问题的形式梳理一下。
三、目的选择。根据不同的读书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例如,如果是为了与课内学习沟通衔接,就要关注与课内关联度较高的内容;如果是为了写读后感,就要关注感受最多、体会最深的内容;如果是为了质疑批判,就要关注你认为可以商讨、指瑕的内容。想一想,《傅雷家书》中的哪些内容适合以上哪种阅读目的?如果你关注的是学习方法,你会读哪些内容?
四、方法选择。阅读不同的文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实用文采取“冷读”的方法,阅读时头脑冷静,心平气和,这样有利于把握概念点,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则可以采取“热读”的方法,阅读时可以调动感情,鼓舞精神,一气贯注,达到感同身受或身临其境的效果。再如,理解、记忆性阅读,可以采取默读的方法;评价、探究性阅读,可以采取评点批注的方法;消遣、娱乐性的阅读,可以采取浏览跳读的方法。想一想,读《傅雷家书》适合采取哪一种阅读方法呢?
题目训练
一、填空题
1.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
10. 傅雷教导儿子待人要
二、简答题
1. 请简单说说《傅雷家书》的主要内容。2. 简要说说《傅雷家书》的艺术特色。3. 傅雷告诉儿子什么才是儿子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4. 读了傅雷的信,你对“赤子之心”和“孤独”是如何理解的?
5. 阅读全书后,你觉得傅雷、傅雷夫人、傅聪和傅敏分别是怎样的人,请简单谈谈。
《傅雷家书》
一、填空题
1. 翻译家、文学评论家;法国2. 30;《欧也妮·葛朗台》《约翰·克利斯朵夫》《艺术哲学》3. 傅聪、傅敏4. 1954、19665. 傅聪;书信6. 人、艺术家、音乐家、钢琴家7. 劳逸结合、正确理财、恋爱婚姻8. 《人间词话》9. 克制、前途、健康10. 谦虚、严谨、得体、气馁
二、简答题
1. 傅雷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生活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书汇编成册,就是《傅雷家书》。2. 以书信的形式,简单直接;以父亲的身份,内容都是真情流露;文字生动优美,读来感人至深。3. 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狂,哭笑无常,而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4. 从傅雷的论述看,“赤子之心”指内心纯洁,不含私心杂念,执着于对艺术的追求,因而没有欲望纷争。而这种境界很难为一般的人所认识和理解,在现实生活中难免会境遇不佳,处于孤独的处境。但人类的最美好而纯洁的感情却是相通而永存的,足以让他无惧身边的孤独,因为他在精神上是不会孤独的。5. 傅雷: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家人和国家有着无私的热爱,有良知,正直,为人坦荡,禀性刚毅;傅雷夫人(朱梅馥):因材施教,教育思想非常成功;傅聪:刻苦用功,先做人、后成“家”,生活有条有理,严谨,是个热爱祖国的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傅敏:正直善良,勤勤恳恳,默默无闻,不因有父亲和哥哥的光环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