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轮胎跑步技巧 攰亲细路?

标签:
翻轮胎体育器材创意轮胎健康 |
●大沥一小学创新体育课引关注
●家长担心高强度训练超负荷
●校方:除锻炼体质
本报讯
http://s11/mw690/002mGHSngy70VmdGu0i8a&690攰亲细路?" TITLE="拖轮胎跑步技巧
新鲜:体育课似训练“特种部队”
“六年级50米训练中,70米拉轮胎,这学期第一次拉,若练完4次后有大腿酸、小腿软兼想吐的感觉,就证明达到效果了。”昨日,大沥中心小学体育老师潘智刚的这一则微博及配图,引起了家长和网友的关注。
记者随后见到,和其他学校上体育课常规的跑步训练不同,该节体育课上,孩子在奔跑的同时,身后还拖着一个大大的轮胎。记者了解到,像这样的一个轮胎重量大概在10至15公斤左右,加上轮胎和地面的摩擦力,使得孩子在跑步的时候要使尽全身的力气,才能奔跑起来。怪不得体育老师称跑完会有“大腿酸、小腿软兼想吐”的感觉。
“你是在训练特种部队儿童兵吗?”对于这种新鲜的体育课方法,有网友马上联想起特种部队特训时的方法。不过,有家长更加担心这样的训练方式是否适合小学生。“拖着轮胎跑会不会容易导致孩子拉伤,或者超出孩子身体负荷?”家住大沥的家长曹先生听闻这种训练办法后有点担心孩子“太累”。
老师:训练接近孩子肌肉极限但不会超负荷
“短跑速度的提升,关键在力量而非频率,而下肢力量是现今孩子们最为缺少的。类似的锻炼,应该能让孩子们的弱项得到明显的改善。”该校老师这样分析这一“另类”体育课的训练方法的初衷。
“我们小时候远比现在的孩子野,跑跑跳跳不成问题。但若看看现在孩子们跑步的姿态——因下肢力量不足而出现明显的‘坐着’跑,我们会发现类似的训练很有必要。”
潘智刚表示,从运动量来看,这样的训练强度不算大。“跑3至4次,每次60米,其实数分钟内就能完成。”潘智刚表示,而且一个班42位同学,密度不会太大。这样运动量会接近孩子肌肉力量的极限,但不会超出身体负荷。
在昨日的体育课后,潘智刚还专门向孩子们做了一个小调查,到底这样的训练方法好不好。“结果全班42个学生,只有两个女生举手说不喜欢这样的训练,因为太辛苦。”潘老师称。该校领导也解释,和特种部队训练不同,类似这样的训练不是要求学生必须完成的,家长不必担心。
背后:运动场地小体育课需创新
记者了解到,大沥中心小学这种创新的对孩子的训练方法,实际并非该校首创。“我们是从南海其他一些同样在运动场地上有限制的学校借鉴来的。”该校校长称,因为城区学校孩子运动场地小,班级又多,因此学校体育课组就想尽量多找一些在有限场地下,能够加大孩子运动量,又让孩子感到有兴趣的训练方法,使得体育课没那么枯燥。
据该校老师介绍,除了拉着轮胎跑步外,该校还引入了叫做“贴膏药”的游戏,让孩子围成圈,然后让一名学生贴到其他任一学生后面,然后被贴者继续贴别人,绕着圈跑。为确保孩子每天有足够的锻炼量,该校每天还给学生布置“体育作业”,例如踢毽子、跳绳等,确保孩子每天有足够的运动量。
“因为现在孩子多数怕吃苦,每天来回家里和学校都要接送,孩子的锻炼时间和机会是越来越少的。”该校校长建议,“家长不要太呵护孩子,体育课除了锻炼体质外,更重要的还是锻炼孩子的意志。近年来通过体育作业以及一系列的创新训练方法,该校孩子的体质相对以前已经有逐步改善,家长应该予以支持。
让孩子吃点苦无妨
点解要上体育课?相信有不少学生和家长都会回答:玩下喽。确实,做做体操、打打球,大不了完成一些基本的体育训练……这就是多数学生、家长对体育课的印象和要求。
正因为如此,当孩子在学校上体育课时,老师“玩真的”,给孩子加点“坚料”,无论是孩子家长或是网友都会有较大反应。更何况,南海大沥中心小学6年级的体育课加的“料”还挺重的。
家长不干、网友反响强烈,其原因不外乎几种:第一是上文提到的对体育课固有的看法,玩玩就行,完成一些规定动作就行,干吗搞得那么累?这种新鲜的方法,无疑颠覆了一些人对体育课的理解,所以有不同意见。第二,孩子是宝贝,累都不行,何况是有可能受伤?后一点是关键。
对这种教育方式,笔者认为学校和家庭都要做好“功课”。首先家长要真正明白,孩子不能永远生活在温箱里,从小锻炼体魄,有助于他们以后一辈子的成长。正如该小学校长说的:体育课除锻炼体质外,更重要的还是锻炼孩子的意志,因为现在孩子多数怕吃苦。所以,如果学校的体育课以锻炼孩子的意志和体质为目的,大可不必大惊小怪,可以先观察观察,但观察的出发点不要以孩子累不累、喊不喊苦为标准,要以有没有伤着孩子为标准。其次,学校创新体育课教学无可厚非,而且从“小场地、大效果”出发,采取拉轮胎教学方法亦可以尝试,但一定要制订好适合孩子们的训练计划,最好请相关专业人士做些指导,最重要的是做好训练效果的监控工作。
让孩子吃点苦,不过不能让他们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