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全球石油枢纽之三——欧洲ARA三港:或被产能“偷袭”

标签:
欧洲ara三港石油枢纽产能不足财经 |
分类: 港口物流 |
提及世界石油枢纽,就不得不提欧洲ARA三港,三大港口的油品运输贸易于整个欧洲市场而言,是最活跃的。港口货物吞吐量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表现息息相关,近年来欧洲经济持续萧条,欧洲石油枢纽受关注程度远不及美国和新加坡,但下半年,情况看上去在转变。
数据看上去很美
转机在于,今年欧洲对石油的需求出现上升趋势。据欧盟官方数据统计,4—5月欧洲石油需求同比增长,是自2011年初以来首次连续两个月同比增长。国际能源署对欧洲二季度石油需求估值上调2%,事实上这一估值已超预期。当前北海布伦特原油市场出现“现货溢价”现象,显示出欧洲对石油的强劲需求,这一需求直接带动欧洲ARA三港取得良好的吞吐量业绩。
三大港口中,除阿姆斯特丹港缺乏最新数据,鹿特丹港和安特卫普港均发布前三季度业绩。其中,鹿特丹港货物吞吐量为3.32亿吨,从进出港货物类别看,原油同比下降6.7%;安特卫普港货物吞吐量为1.43亿吨,同比增长3%,其中石化液态货物吞吐量达4447万吨,同比增长32%,成为该港口前三季度吞吐量增长的最大功臣。
从上述数据看,前三季度明确石油吞吐量增长的仅有安特卫普港,而欧洲石油需求增长是否会盘活欧洲石油枢纽?一些业内专家理性提醒,当前欧洲对石油需求的增长主要基于该地区冬季寒冷,带动燃料油和取暖油的需求增长;另一方面,由于欧洲去年对石油需求过低,因此今年很难变得更糟,需求量同比增长很正常。
http://s6/mw690/002mGqoFty6FfkhFOwl25&690石油枢纽无用武之地
通过数据看欧洲ARA三港石油运输表现,一家数据尚未公开,一家倒退,仅安特卫浦港的石油吞吐量在装点欧洲ARA三港的石油“门面”。客观地说,欧洲石油枢纽的境遇很尴尬,因为即使有再完备的设施,欧洲石油进出口量的下降仍会使石油枢纽无用武之地,比如欧洲石油枢纽中炼油一环,正出现产能过剩现象。
由于欧洲ARA三港油品进出口吞吐量的减少,导致欧洲地区炼油产能过剩,预计总计在3000万吨/年以上的炼油能力被迫关闭或即将关闭。有分析人士指出,关闭的主要原因是炼厂用于减排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费用过于昂贵。欧洲排放标准要求是全球最为严格的,炼厂因此产生的额外成本比其他地区的同类炼厂相应高出13%,欧洲的炼油成本远高于从亚洲海运进口燃料的成本,削弱了欧洲炼厂的竞争力。此外还有生物燃料的压力,虽然据业内人士预计2020年生物燃料不可能占据运输用燃料市场的10%,但美国的强制乙醇调合法案意味着欧洲汽油市场将被全面挤占。炼油市场作为石油枢纽的重要一环,若出现严重差池,或会对整个枢纽带来“多米诺骨牌”效应。尽管目前欧洲ARA三港仍是世界三大石油枢纽之一,且依然有不俗的石油吞吐量,但其石油枢纽正现漏洞,正是新兴竞争者趁虚而入,抢夺石油枢纽世界前三的有利时机。
航运交易公报记者/夏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