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化州车翘坡祠曾氏-我们的寻根记

(2011-06-23 15:18:08)
标签:

从化

翘坡

南雄

洪祥公

增城曾氏联谊会

杂谈

化州车翘坡祠曾氏鼻祖是曾康,字仲全。约于明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年),由广东增城槎冈村徙化州江湖镇车翘坡。因根于增城,我们早有寻根求源之夙愿。
经化州曾氏宗亲会秘书长曾健峰联络,应增城曾氏联谊会之邀,我们车翘坡祠嗣孙七人爲武、爲荣、天宝、观秀、观佳、国春、德任及健峰一行于2008年事次戊子十月二十六日,经一天车旅劳顿,于当世界午抵达增城。我们获得了增城宗亲的热情招待。以高朋礼遇,食宿于奢华的“华裔大酒店”。增城曾氏联谊会的指导及槎岗村委干部十多人还陪同我们旅游了“增城大广场、挂绿广场”,一睹增城“挂绿”的芳客。我们太感激宗亲的盛意了。
增城曾氏,多是珪、旧、略三公的后嗣。散布于全县十三个镇五十三个天然村,一万零生齿。槎岗村爲各曾氏村庄生齿之最,约六百五十人。
槎岗村曾氏爲旧公房系。该村位于县城市区之南,狮岭脚下,北向。目前,百数大哥屋尚在,富有古村子神韵,新房已向南、西、北三面扩展。城中有槎岗路,商铺林立。槎岗爲城中村,今悉数地盘已建商铺房屋。村民首要收入来自物业——商铺住房出租。古传“先有槎冈,后有增城”。槎岗村已有八百多年曆史。
槎岗古宗祠位于狮岭脚下,村之西侧。惜于抗日战争中毁于烽火,屹今尚未重建。宗祠原址以牆围之,不许他用。宗祠虽无,另有喷鼻火堂两处:一曰“一峰公祖堂”;一曰“薄庄公祖堂”。一峰、二庆、薄庄三兄弟,爲昌祖(仲全祖之父)第十一代传孙,与我祠十一世祖同派。二庆公迁县城西门,目前人称“塘边曾”。
槎岗老谱已毁于战乱。一九九六年,经多方汇集材料,会同增城各房系曾氏,曆时两年,编成《增城曾氏族谱》。此次送了一本给化州曾氏宗亲会。该谱之槎岗村局部,多有记载残损景象。如“一峰公房系”从62—67派(按其谱称,下同)缺列传。“薄庄凤文公房系”从60—70派缺列传。薄庄近阳公房系“悉数缺记传。”薄庄公祖堂“入大门右边牆上立有一修祖堂之碑记,立碑签名者几人,于今之族谱中一个也查我不到,弗知属何房系之先贤。
我们此行,目标有四:
1、考实槎岗地舆地位,体察本地风情。
2、寻根探亲。
3、查询仲全祖三兄长(泰、甯、靖)后嗣的安居繁衍状况。
4、落实何人何时何地徙南雄何地。又何人何时徙槎冈。
前两目的根本完成。后两点却梳不清,理还乱。
二十七日,槎岗、从化、化州三地代表于槎冈村委会议厅开会。会议由“增城曾氏联谊会”(下简称联谊会)声誉会长安仁掌管。与会者有:联谊会会长三源,副秘书长伯成;槎岗村长勇基、村委伯恩、庆球、广生、李成,村老庭开、炳豪、华江;从化代表月明、泽祯;化州代表爲武、爲荣、健峰、观秀、观佳、国春、德任、天宝。会议重点内容是评论谱源中40—57派繁衍播迁状况。
会议开端,安仁会长说明主旨后,给每人发下一份三地40—57派谱源对照材料以供评论,笔者一看,大爲骇怪。
四十一派前三地谱原一緻(都出自《武城谱》)四十八派之后,虽有的记名,有的用字,但根本对得上号,算没有不合。存贰言的是42—48派。这中心,从化谱有五代,车翘坡谱是六代,而槎岗谱倒是四十一派朝栋直衍四十八派(从化谱爲四十七派)丕显爲儿子。从化谱是五十一派仁卿公徙槎冈,车翘坡谱是四十六派浣公徙槎冈,槎岗谱是四十派洪祥公于逐个八五年由江西徙南雄再徙槎冈。
会议至此,各地都摆出自已的根据,论述已方观念,意见不一致,谁也压服不了谁。经一天商榷,乃无结论。会议持续下去似乎也没多粗心义,就如许散了会。
笔者就此,谈谈几点不成热的定见。
一、槎岗谱载,上祖于逐个八五年由南雄徙槎冈,这说法可托,临时也找不出史料予之否认。
说逐个八五年徙槎冈的人是洪祥公,似乎欠妥。
1、从化谱、槎岗谱都记住洪祥公卒葬南雄雄鸡鼓翼形。鉴于那时的交通前提,生在槎岗(退老归田),死葬南雄,不只是一件极不轻易之事,也不合道理。假如说洪祥由江西徙南雄再徙槎岗,再接再励。南雄仅是一个临时歇息点,洪祥及其子孙对南雄的情绪并不深。再说,既又徙槎岗,这时南雄应已没有直系亲人,扫墓极不便利。仅仅是爲了与父亲在一同,便出如许的难题给子孙?这是四、五百公里的路啊!
据从化谱载,洪祥之曾孙宋崇高葬南雄凤岭,假如曾祖父已徙槎岗,则这种能够性极微。
对从化谱说能够置予否认,没关系,请往下看。
2、旧公之孙国俊(三十六派)是唐未天助二年(905年)进士(引自曾百川《曾氏史话》)。举进士的国俊公这时应有三十岁左右吧。国俊—万—沂—蟾—洪祥。逐个八五年徙槎岗的若是洪祥,那么,国俊公繁衍四代花了280年。每代都到古稀之年才生男育女?不会吧!我们莲塘村约有三百年曆史,已衍了十二、三代。
3、再横向比照一下。略公房系四十三派孙曾巩、曾布兄弟是宗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同科进士(引自《宋史》)。假如逐个八五年徙槎岗的是洪祥,则巩、布兄弟登士比洪祥徙槎岗早了128年。比洪祥发难早128年的时代,生怕恰是、旧、略三公的儿孙处于喜气洋洋的时代,哪来得八九代传孙高中的的喜庆呢?巩、布兄弟是洪祥公的曾孙辈,与其说巩、布兄弟比洪祥早生百馀年。倒不若说洪祥比巩、布兄弟早生上百年。
这一点不易被否认,因巩、布兄弟录取的工夫出于《宋史》,仅此一点,足可阐明逐个八五年徙槎岗的不是洪祥。
4、洪祥公究竟是哪个时代人?
国俊公录取假如是九零五年,到宋朝建国(960年)有五十五年。国俊公假如有三十岁才录取,那么宋朝元年他已有八十五岁,权且勿论他能否健在,这时他的孙子应是青年。国俊公的孙子是沂公,也算沂公八十多岁其孙洪祥是青年,那么洪祥应是宋真宗—宋仁宋时代的人(这剖析,工夫计得保存了,旨在阐明问题)
据《曾氏史话》载,沂公是五代人,就连洪祥之五弟中彦公照样五代人。按繁世代的普通速度算,洪祥应是宋初人。他隻完成徙南雄的任务。
逐个八五年应是洪祥公死后130—180年的年月。从洪祥到逐个八五年应有五—七代传孙。换句话说,逐个八五年徙槎冈的应是洪祥公的五—七代传孙。假如按槎冈谱,洪泽公六代传孙是仁卿。仁卿徙槎冈也是从化谱的说法,但仁卿的五代传孙是泰、甯、靖、康。康祖约于1436—1449年徙化州。倒算曩昔,仁卿则是元朝中期1330年左右的人,假如是仁卿徙槎冈,槎冈村则是六百多年曆史。槎冈老宗极不肯承受这个说法。
由此揣摸,槎冈谱源记载有断代(5—6代)景象。
5、槎冈新编谱的首要根据是县志。假如是宋朝县志,可托。但听说是清后期县志。后人补记前史,事隔六百多年,也隻能汇集槎冈村民那陈旧的传说了,传说传了几百年,谁敢包管它的精确性?所以说,县志并不是清规戒律。
综上所述,笔者观念归结爲四点:
1、洪祥公于宋初由江西赣州(蟾公籍贯)徙南雄,他有几代传孙生息于南雄。
2、应是洪祥的五至六代传孙于逐个八五年前后十数年由南雄徙槎冈。
3、从化谱载,上祖先到广州后居槎冈,这说法值得考据。
4、槎冈谱源有记载断代景象。
二、槎冈谱50派昌公,化州谱56派一公。“昌”“”同音近形,问题不大。昌公四子,槎冈谱爲泰、安、甯、靖,化州谱爲泰、甯、靖、康。“安”、“康”近音、近义。因槎冈谱是口授新修,误将“康”听成“安”,不是不成能。因“康”是车翘坡的开基祖,弄错的能够性较小。又因甯、靖二公不知所往,谱牒掉传,故槎冈谱把甯、靖二公后置,便呈现“安”排行第二这也是道理中事。
三、车翘坡谱与从化谱对照,42-48派,这中心车翘坡谱是六代,从化谱是五代,且列位上祖的名、字、爱人姓氏、功名样样分歧。
细心考研。
①42派:车翘坡谱之逸民对从化谱之一禹。“逸”与“禹”国语音近,是不是名和字的分用呢?
②43派:车翘坡谱之日端对从化谱之宋高。可不成以如许了解,前人的名和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关系。日之于颠(端)高也。莫不是日端爲名,宗高爲字?
③44派:车翘坡谱庭品对从化谱公仁(字廷贵)。“庭”、“廷”同音近形,按名字意义看,应是朝廷的廷。品贵,当然可以了解朝廷用品爲贵,但能够是一方误字。也能够是品、贵爲兄弟,一方误用了人名(字)。
④45派:车翘坡谱的霖松完全对不上号。
⑤46派:车翘坡谱46派一公对从化谱45派厚公(字渭衍)“综”、“衍”同音或渭衍切音一。车翘坡谱用字,从化谱用名。
⑥47派:车翘坡谱47派承阴对从化谱46派松孙(字周然)“阴”、“然”近音,松树之下可承阴,车翘坡谱用其字,从化谱记其名。
⑦48派:车翘坡谱是丞显,从化、槎冈两谱都是丕显(字派各分歧)。丞、丕两字形似,应是车翘坡谱误笔。
⑧车翘坡谱载46派一公由南雄徙广州府增城县庆福都之槎冈里。从化谱载,44派公仁因遭贼扰,母卒,兄弟冲散,各自逃命,后挈家来广州新会城边住。笔者认爲新会应是多写。因爲其谱云公仁之子厚(字渭衍能够是一公)卒葬广州城北门外,北向,丕显、懋隆皆葬赤冈云。从化谱说厚公第六代孙仁卿迁居槎冈。
先到城边寓居,因无地盘,靠在广州打工或做小生意维持一家生计,应有事理,假如靠打工爲生,在广州城边繁衍七、八代,若不是代代单传,则是个人人庭了,这于生计不允。假如是经商,能容身七、八代,可算是发了,也就不用再到槎冈耕田了。笔者认爲到广州城边住隻是暂住,顶多是三几十年的事。
以上①-⑥点剖析非常牵强,但除此之外,则无话可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