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亦师亦友,教坛新秀 ——专访电光系李盛辉老师

(2014-09-04 13:42:20)

李盛辉老师是电光系电路原理分析的专业课教师,也是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专业竞赛辅导教师,他所带领的团队在智能车比赛中多次获得全国性奖项。作为年轻一代的80后教师,李盛辉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诠释有着更独到的定义与理解。

                http://s2/mw690/002mDoVAgy6LMa5NrQ511&690——专访电光系李盛辉老师" TITLE="亦师亦友,教坛新秀 ——专访电光系李盛辉老师"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作为教坛新秀,李盛辉老师从2010年开始上讲台授课。电路原理分析是电光系的专业基础课,李盛辉老师总是想方设法的思考怎样把那些艰深难懂的概念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们更易理解与接受。因此起初他的每次教学都要备一个晚上,并且背诵讲稿。即便是现在,每次备课都需近四五个小时,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按照课程安排,教学进度总是很紧张,李老师会适时讲些笑话来调动学生们大脑的兴奋点;有时也会在刚上课时播放一些创新实践基地的优秀同学刻苦钻研、埋头实验的视频来激励学生,借此让他们明白学习是最基础的任务和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性。同时在上习题课时采取最普通的板书方法讲解演算,让学生跟上老师的每一个做题步骤,课后自己再巩固提高。李盛辉老师希望引导学生往好的方向发展,让学生们扎实学习,打好基础,展示才能,发挥潜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教C四楼与五楼的周立功“3+1”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是学院与南京周立功电子有限公司联合办学的。该基地是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创新模式的尝试。这里汇集了电光系不同专业对电子设计有浓厚兴趣的优秀学生。自2010年至今捷报频传,有近40人在国家级、省级各项大赛中为学院赢得多项荣誉。

经过专业的实验训练,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那些完全陌生的新内容,快速了解项目。对大三的同学而言,虽然面对比赛与考研两方面的矛盾冲突,但是同学们依然精诚合作,迎难而上,排除障碍,攻克难关。在这个由兴趣汇集起来的竞赛团队,有着资深的孟迎军老师,有着“瞎折腾”的“辉哥”,更有着一群孜孜不倦的热情优秀学生。他们本着学术的严谨态度,一起讨论、一起研究、一起实验、共同进步。针对课内教学,创新实践基地的学生课程十分紧张,为了方便实验研究,他们常常吃住在实验室,甚至在赛前的最后准备阶段通宵实验校对。

当谈及缓解比赛压力时,李盛辉老师说道:“心理素质辅导也很重要,要注重消除‘驾驭不了,没信心’的消极想法,让学生自己整合理论的书面材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他们切身感受到自己在团队中的重要性,发挥出无限的潜能。”

譬如在第七届全国能车竞赛华东区比赛中,面对众多“985”和“211”院校,紫金总团队继续奋战,首先要保证学校荣誉,其次为了参赛学生和老师,一个队伍保一个队伍冲刺。有时一个细节就是得奖的关键,名次之间甚至只差0.006秒。最终学院成为华东赛区唯一获得一等奖的独立学院,为紫金赢得荣誉。

“我们想着要把学生服务好,做好减压、后勤、善后各个方面,从心底为学生着想,融入团队,成为团队中的协调者而不是主导者,纠正方向性错误,在关键性步骤上把关,将学生们引导入门,激发自主研究学习与实验的兴趣。和学生一起讨论实验要素,这样的模式对学生和老师都有理论与实践的帮助。”李盛辉老师如实说。知是行之始,行而知之成 选择恰当的时间,为学生搭建起一个崭新的实践平台,对师生而言都能学到许多东西。针对紫金学院的学生因材施教,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以小小实践项目为驱动为企业培养团队意识,为社会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

当谈及如何与学生相处时,李盛辉老师笑道:“90后的大学生不仅具有90后喜爱创新的独特个性,而且具有大学生群体学习与实践并举的特点。我们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渡来的,想学生所需才是最重要的。”也许正因为如此,李老师与学生更像是兄弟关系,在准备比赛期间与同学一起吃方便面、参赛前帮学生预定火车票与旅店……有些同学更愿亲切地称他为辉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专访接近尾声时,李盛辉老师总结道:“我前不久聆听了院士的一个讲座,‘知识、道德、做人’三方面都是每一位老师所要注重教授的,尽量把自身好的东西感染给学生,让学生从心底为自己的未来做好规划。个人的智商不是绝对的,关键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即不浪费时间,做于自己而言有意义的事。专注人文素养,知识能改变的有很多。

陶行知先生认为新型师生关系应达到三境界:“一境界是民主、平等;二境界是和谐、合作三境界是发展、创造。”亦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处所。他们必须共甘苦。甘苦共尝才能得到精神的沟通,感情的融洽。”李盛辉老师亦师亦友,作为教坛新秀,我们由衷感谢他为学院付出的点点滴滴。大学生创新实践团队师生间珍贵的友谊必将成为我们师生心中美好的一道彩虹,有阳光照耀的地方,便有希望升起的方向。

      (本报记者:刘诗洁,唐曼琳,赵舒叶 ,许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