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工风采】专访人文系青年教师莫詹坤

清朝人张潮说:“才之一字,所以维持世界;情之一字,所以粉饰乾坤。”人文系的莫詹坤老师,正是有着如此“才情”的魅力老师。初次见到莫老师,没有师生间的约束感,气氛很轻松,我们像朋友一样围坐在一起,走入了她才情兼备的世界。
莫老师在20岁之前一直把写作当作自己的第一职业。家里大量的藏书,加上天性对书的喜爱,使得她在少年时代就涉猎了诸如《第二次握手》、《红色娘子军》等书籍。谈起阅读,我们聊到了老师喜欢的作家,她说出了一连串例如威廉·福克纳、毛姆、王安忆、苏童等中外作家,她也笑着和我们说:“除了科幻类的文章,其他类型的文章都会看看。”大量的阅读积累加上逐渐丰富的人生阅历,为她的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如今把写作当作兼职的她经常投稿,她的《逝者文》、《关于南京的一切》、《关于书店的记忆》等都曾在《紫金苑》上发表过。在《关于南京的一切》一文中,她曾提到“离开南京是历史性的错误”,对于南京,莫老师有着深厚的感情。她爱这座城市的历史性和文化包容性,她说:“即使以后有可能会离开南京,犯历史性的错误,我也会很想念这座城市,因为有很多美好和不美好的回忆都在这里。”对于写作,莫老师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认为:“写作是天然的,不是雕塑,不是人为塑造的,就好比寿山石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几千年的寿山河水冲击而成的,是天然的。当然除此以外,好的文章也需要一定的技巧。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去经历一些事情,然后用自己的文字把它记录下来再加上一些技巧,才能是好文章。”
除了写作的“才气”,莫老师的爱好也很广泛:书法、绘画、收藏瓷器、唱歌、打乒乓球等等她都略知一二。从她的这些兴趣爱好里,我们感受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除了这些,莫老师还有一个坚持了多年的爱好,那就是旅游。每到寒暑假,莫老师都会抽出一段时间出去走走,做一名背包客。走过了一座座城市,看过了一片片村庄,腾格里沙漠的大片倒下的胡杨林使她意识到生态污染,云南丽江的茶马古道的淳朴民风触动了她的心。
她用一份独特和细腻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份曾带给她感动与震撼的风景。她说“走过很多村庄,看过很多人,见过很多事之后,很多东西就放得开,视野也开阔了。”旅游也给莫老师的写作带来很多灵感。“走过很多村庄,见过很多真正意义上的贫穷和富贵,你就知道如何用写作来激发你的旅游,用你的旅游给你的写作带来你认为可以找到触点的地方。”这是莫老师对于旅游与写作的关系的诠释。在她看来,旅游不仅是一种放松的方式,也是一种自身的升华。
莫詹坤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亦师亦友,这也和她独特的上课方式有关。不同于一般照本宣科式的教学,莫老师采用的是“浸入式”教学方式,将一些人生的哲理融入教学,让学生懂得如何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用独立、创造性的思维看待事情。
采访的最后,莫老师给学生们提了一些建议并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莫老师认为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其次就是能够定下心来学习,集中注意力,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弹性思维,不能过于刻板。对于英语学习,莫老师建议道:“学习英语需要多花时间,每天持之以恒的读书,并能够有效地利用一些英语资源,如广播、英语网站等,来拓宽知识面。”
莫老师的博学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我相信老师的热忱灌溉,定会有遍地桃李芬芳。也愿莫老师在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