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964年初开始,上海手表就开始整顿原有手表生产图纸,改进手表结构,进而实现手表生产“全面改型,分步实施,力争最大程度通用,保证平稳过渡”。1965年,上海手表厂正式成立新型机心设计小组,取代将要逐步退出市场的A581型机心。新型手表机心定名为SSIA型,在完成摆轮组件和擒纵机构设计以后,随后进行了夹板改型。1966年上半年,经过将近一年的设计和改进,上海手表厂完成了首批2000只新型机心批量试生产,国内第一只完全独立设计的新型机芯终于面世,产品正式定名为SSIA型。终于,随着新机芯的面世,581型机芯寿终正寝日期为一九六六年。
从1966年上半年开始,上海表全新的型号出现了,先是出现1120这个核心型号,再有1010、1110、1123等型号出现,同时,1120机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1120序列号的组成,1120
201 BL CA CD ,1120 202 CA CA CD EH ,1120 203 BH CA CG ,1120 204 BL
CA CA CD EA……等一直到1120 501 EB FD FF GG HL。由于上海SSIA型机心采用了光摆轮设计,重量比原来螺钉摆产品减轻了40%,整个组件重量减轻了近四分之一,从而减少了摆轮在运行中的摩擦力,手表在处于垂直状态
(立面)
时尤为显著,光摆轮设计使得原动力得以减小,在减薄发条厚度的同时,增加了发条有效工作圈数,也改善了发条力矩落差,减小了摆幅落差和平立差,显著提高了手表走时质量。另外,这款机芯按当时的国际标准重新设计了手表擒纵机构,不仅提高了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还显著提高了擒纵机构的工作可靠性,与原A581型机心相比,工作效率提高约30%,发条力矩减小26%,从而增加了发条的有效工作圈数,使上海牌手表的延续走时从原35小时延长至42小时。
上海SSIA型机心与原上海581型机心相比,零件总数减少23个,减少工艺127道,走时误差从原来的90秒/日减小到45秒/日,以后经过努力,SSIA型机心日误差更减少到30秒/日,达到了国家一级手表的标准。
1966年秋,国家轻工业部组织部分专家对上海手表厂试制的SSIA型新型机心进行了批试鉴定,鉴定认为:“上海手表厂新型机心结构合理,先进可靠,可以投入生产,这也是我国在总结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自主设计的第一只手表机心”。鉴定组同时“希望上海手表厂为造福人民,赶超瑞士做出更大贡献”。从1966年末开始,上海手表厂SSIA型机心正式投入批量生产。SSIA机心为60年代赶英超美的产物,所有零部件均仔细打磨,整体质量达到瑞士四类表标准
( 英纳格或山度士 )。SSIA主夹板加盖2位英文字母钢印,第1位字母对应生产年份 ( A表示第一年 ),第2位钢印对应生产月份
(A表示一月份
)。SSIA投产第一年产量为72万只,整表市场零售价为120元。以后国内有多家手表厂先后引进或采用了上海SSIA型手表机心进行了批量或试生产。
前一篇:你的机械表误差有多少?
后一篇:奢华专属----鳄鱼皮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