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配合即将举办的旅游节,最近单位组织了一次航拍。在翻看同事拍摄的照片时,有一组画面引起了我的关注——南川水库。当年,父亲曾与这里有过密切的关联。
http://s3/middle/811c1fecxc82b945067d2&690
南川水库位于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桂花镇境内,水库因地名南川而命名。淦水源头从南川南端进入南川境内,汇合三十六人泉后,沿峡谷向西而去。因该水在此段四周有狮子山、南山、马鞍山、石振山诸山环列,仅西留有孔道,且地势较高,是修建水库的理想之地。南川水库始建于1966年,当年全县数万群众聚于此地,筑坝截流。1977年经过整险加固后,付诸使用。南川水库承雨面积80平方公里,水库库容最大为11.315万立方米,正常蓄水面积约7.583亩。
南川水库枢纽工程主要有大坝、溢洪道、泄洪隧洞、灌溉发电输水管、电站等组成。大坝相对高度53米,海拔高度112米,长360米,面宽8米,坝型为粘土均质坝。大坝内外坡均用块石护砌。外坡坝基至坝顶有石级台阶可供登临。外坡平台还栽有桔树和桂花树。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没有机械化工具,运土运石全靠民工肩挑背驮,当年水库建设的艰难真是难以想象。而水库大坝上
“南川水库”四个大字,就是当年父亲在民工的配合下,全凭手工完成,今天看来有些令人不可思议。
去年春上一个晴好的日子,我们驾车陪父亲故地重游。在南川水库的坝顶,看着兴奋的父亲,我们心情复杂地想起了父亲当年制作“南川水库”四个大字时经历的艰辛。
http://s15/middle/811c1fecxc82b9b868f0e&690
在大坝对面的山头,拍下父亲与“南川水库”四个大字的合影。
http://s2/middle/811c1fecxc82b9c1c9ab1&690
进入耄耋之年的父亲在水库大坝上散步。
http://s5/middle/811c1fecxc82bb184f354&690
从对面的山头拍下的“南川水库”。
1976年12月下旬的一天,父亲单位的负责人通知父亲:南川水库建设指挥部要你去写几个字。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历次运动都是批斗对象的父亲,接到通知后,一声不吭地就立即搭车去了南川。
到了南川水库建设指挥部,父亲才知道,指挥部要他写的几个字与以往不同,这次是要在水库大坝外坡上完成的,而且外坡块石护砌的工程已经开始了。指挥长当时就问:这个任务能完成不?尽管困难重重,但父亲还是立即回答说,没有问题。
随后,父亲根据多年的经验,很快就制定了工作方案。首先,确定四个大字采用MZD的字体;为了达到制作的精准,父亲先在九宫格上精心描好四个字,再指导民工在大坝外坡上,用石灰按比例放大画好九宫格;接下来,父亲手执一支特殊的“笔”,他“写”到哪里,民工的石块就砌到哪里。
我们从航拍的照片上看,“南川水库”四个字并不是十分显眼,可是,父亲当年却为了这四个字费尽了心思。除了脚手架,没有任何可以利用的工具。因为民工站在大坝外坡上,是没有任何方位感的,要在大坝上写字,全凭父亲的指挥,上下左右行动;而父亲则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手执一根三米多长的竹竿,竹竿顶部绑上一支巨大的毛笔,脚手架下备有一桶石灰水,父亲的“笔”蘸上石灰水,按照手中早已画好的草图,在大坝上精心描摹。随他“笔”到之处,民工就操刀砌石。滴水成冰的日子里,顶着刺骨的寒风,在民工的配合下,父亲仅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就让四个12米见方的大字,镶嵌在水库大坝的外坡上。
三十六年过去了,群山环列的南川水库,依然气势雄伟,碧波荡漾,风景宜人。如今,在继续发挥防洪、灌溉、养殖等综合功能的同时,南川水库早已成为人们喜爱的旅游胜地。
http://s16/middle/811c1fecxc82bb8b2c8af&690
http://s13/middle/811c1fecxc82bb99f09bc&690
2012.8.2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