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颜歌获奖感言:《作为小说家的我不是女人》
(2013-04-28 15:19:23)
标签:
颜歌
我们家
铁葫芦
文化
|
分类:
V阅读
|
http://s16/bmiddle/81112d63gdb669954875f&690
颜歌,本名戴月行,1984年出生于四川郫县。颜歌从1994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为止已经出版了十本小说,作品发表在《收获》、《人民文学》、《作家》、等杂志上。此外,她曾于2011-2012年在美国杜克大学做访问学者,又于2012年11月作为驻节作家参加了荷兰穿越边界文学节。她的长篇小说《段逸兴的一家》发表在2012年9月的《收获》杂志。
第十一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授奖辞
颜歌的才气、个性,在新一代作家中都与众不同,她直觉丰盈,想象奇崛,风格多变,深谙语词的魔法。她发表于二○一二年的长篇小说《段逸兴的一家》,笔墨绚烂,心事深沉,持守着生活的本根,又不失赤子、新锐的蓬勃朝气。她籍着方言土语和日常细节,打量一个家庭内部的复杂、幽微;她书写各种情绪的波澜,正视生存的卑微,承认人性的有限与残缺,但不就此绝望;她从俗世中来,却醉心于灵魂中那清澈的质地。她讲故事的艺术或许还需风格化,思想的疆域也有待扩展,但她突入现实、考证人心的能力,正在把她的写作带入崭新的阶段。
获奖感言
很高兴今天能够在这里接受华语文学奖的年度新人奖,这是我的荣幸,也是对我写作的一个很大的鼓励。首先,我要谢谢华语文学奖的组委会,所有的评委老师,和一直以来帮助我的各位师长和前辈。我从十六七岁开始写小说,写到现在获得了这个新人奖,这可能正说明了我在文学上的晚熟及木讷———
而我也一直认为,正是晚熟和木讷使我成为了现在这样的作家;同时,这个新人奖更是一种鼓励,鼓励我继续保持一种新鲜的探索态度,用一个学徒的心情去写作。我去年写的小说《段逸兴的一家》(单行本名为《我们家》)正是我的一次新鲜探索,同时,也是我虚构的川西小镇“平乐镇”故事的一部分。《段逸兴的一家》写的是一个中年男人的故事,他是小说叙事者段逸兴的“爸爸”,而在这里,我想和大家讲讲我和我爸爸的故事。
我爸爸下个月就过五十九岁生日了,以前,他也年轻消瘦过,现在却成了个声如洪钟,腰如铁桶的胖子。在我家郫县郫筒镇,我们全家人都是文学青年,个个都要时时关心我的创作:我爷爷常常教育我要写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东西;奶奶则喜欢强调文学一定要反映‘真善美’;而我爸爸说:“用对‘的地得’,少打错别字。”———算起来已经有将近十五年了,以前,爸爸总帮我把周记本上的作文输到电脑里面,后来,他又把我的文章从电脑里打印出来用红笔改错别字———
他当“戴月行他爸”当了整整二十八年,就算当“颜歌他爸”也有十年了,改错别字的确很有一套。
写《段逸兴的一家》是在美国,整个过程我都是偷偷摸摸的,爸爸几次在电话里问我新小说写得怎么样,还让我发给他看看,我都搪塞了过去———
可是,还是被他看到了故事的第一章。于是他给我来了一封长信,先拉拉杂杂说了一些家里的事,说他种在阳台上的冬瓜都长大了,最后说:“你那小说我看了,你现在怎么写这样的东西呢,我觉得你应该把里面的性描写都删掉。”———
这是很多年以来他第一次对我的小说提出错别字以外的意见。
实际上,我不得不承认,没有爸爸我就没法写平乐镇。我总爱打电话给他,问一些荒谬的问题,比如:油菜花三月份开了吗?九几年你们抽的都是什么烟?等等。爸爸就总是叹气,说我作为作家太缺乏常识了,太不扎实了———
可他有所不知,不论我在多远的地方,过了多久,仅仅听到他的声音,我们镇上的人人事事就会立刻重新浮现。
多年以来,爸爸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总是我的第一位读者。于是,我常常都在写小说的时候想起他,想着他读这篇小说时可能的反应———《段逸兴的一家》是我第一次没有这么做的作品,作为一个小说家,我不得不背叛了他,彻底忽略了他作为父亲的感受———
作为小说家,我的叛逆期其实已经来得太晚了一点。
我给爸爸回了一封信,想要给他解释我写这个小说的原因。以及,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小说家和虚构者的我,是作为一个中立的简写的“人”而存在的事实。作为小说家的我不是女人,不是少年,不是女性的,不是年幼的,不是高雅美好的,不是低俗卑劣的,当然,也不是家族的女儿。
作为小说家,我在美国写完了《段逸兴的一家》,而作为女儿,我设想着爸爸最终看到整部作品的样子,难免忐忑不安。回国前,小说全文在《收获》上发表了,我不敢问爸爸有没有买到杂志,有没有看。站在机场出口外面等我的爸爸倒是脸色如常,胖乎乎地戴着眼镜。我们到了家,吃了饭,坐在沙发上喝茶,他忽然说:“你那小说我看了。”
出乎我的意料,他抽着烟说小说写得还凑合,就是有几个不恰当的方言用法。爸爸又开始改错别字了,我赶紧让他把错的地方标出来告诉我。之后,他还带我去看了他的菜园,摘了青菜帮子煮白水菜,好像之前的不愉快都过去了。国庆后我回家去,他居然高高兴兴地告诉我有人叫他“胜强”———“胜强”是《段逸兴的一家》主角的名字———
我吓了一跳,他还是笑嘻嘻的,说:“薛胜强这人有点意思啊。”
就这样,我和爸爸奇迹般地和好如初,甚至比之前的二十几年更加和睦了。
得知小说获奖的消息,我自然立刻打电话告诉了爸爸。我特意叫他说:“胜强,我得了一个奖。”他却心不在焉,说:“是吗?我在打麻将,打完再打给你。”
以前爷爷还活着的时候,我经常跟他去竹林茶馆吃茶,一个院坝里坐着的都是我们老南街的街坊邻居,他们听说我是个作家,就都抢着要把自己的事儿讲给我听。爷爷就说了:“总有一天,你要写写我们镇上的事情。”我的确就这么做了。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