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蓬:《海水巨钟胡德夫》

标签:
周云蓬胡德夫民谣绿皮火车文化 |
初见胡德夫,握手,粗壮有力,宛若熊掌。捎带着一摸,他还有个装满了火焰烈酒的大肚子。
我刚从他家乡台东回来,跟他说,听太平洋涛声轰隆隆地从地心深处喷发而出,站在海滩上,仿佛千万座装了轮子的大山迎头撞来。他笑答,那是他的胎教之地,母亲在太平洋边怀上了他。他的血管里流淌着海水,太平洋是他的启蒙老师。
第二个老师,是他九岁失明的哥哥。哥哥热爱《圣经》,苦于目盲不能阅读,每日抓童年的胡德夫代读。趁哥哥苦思冥想之际,胡德夫会偷偷地翻几页儿童漫画。《圣经》博大精
深,有不认识的字,就要马上查字典,这本世界之书,竟然成了胡德夫的识字教材。
年复一年地诵读,《圣经》里的句子他都能背诵如流了。后来,中学考试,仅凭胸中一本《圣经》,他在几百名考生中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淡水中学。现在回想起来,他真心感激哥哥的一片苦心,他说,哥哥失明了,但是他看得远。紧接着,他话锋一转,说自己还有个弟弟,也是九岁失明,我心里嘀咕,您家也太不幸了,然后听他说:“弟弟就是你。”吓得我连忙起立,这份荣耀实在不敢当。
那时的淡水,文艺精英风云聚会,胡老师在酒吧夜店里弹钢琴唱歌,唱的大多是西洋老歌。我问他钢琴是咋学的,他说就是摸索着边唱歌边学习,很多都是即兴弹奏。这个我能领会,自己学吉他也是这个路子。所以到如今歌虽相同,可在不同的现场,会有不同的变化,仿佛海浪千万年周而复始,而每一个具体的海浪涌起、破碎,都是一场新的生命。
话说胡老师英文歌正唱得起劲呢,踢场子的人来了。一个年轻人问:“你是从少数民族部落来的,那你会唱你家乡的歌吗?”这个质问者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李双泽。我问胡老师真实的李双泽是个怎样的人。他说,外表看像个农夫,其实他又画画又写歌,且做社会运动。他影响了很多人,属于那种先知型的艺术思想家。就是这个农夫一样的年轻人,推动了台湾民歌运动的轮子。当轮子承载很多人的心加速向前时,他却因为救人溺水而亡。朋友们在他的抽屉里发现了遗作《老鼓手》。这支歌将在未来的岁月里大放光芒。
“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只是一粒麦子;若是落在地里死了,就会结出许多粒麦子来。”李双泽启动了胡德夫新的生活,最初的启蒙老师太平洋召唤他,故乡的土地等待他重新扎根。“最早的一件衣裳,最早的一片呼唤/最早的一个故乡,最早的一件往事/是太平洋的风徐徐吹来。”胡德夫离开淡水,十年时间走了三百多个部落,听过多少山歌,有多少荒山之恋,他没讲。
胡德夫仿佛被历史遮蔽了,又从另一个时间的路口突围而出。某年,龙应台想做一台演出,想起了消失已久的胡德夫,好不容易托人联系到他,胡德夫出现了,穿着短裤,脚蹬木屐,一身山野气,然而他这时唱的不再是西洋歌,而是《牛背上的小孩》,是《美丽的稻穗》。他背着山,揣着海,成了一个真正的民歌手。
谈话间,胡老师的妻子坐在旁边。朋友告诉我,胡老师的妻子很像圣母玛利亚,然而胡老师自己觉得她更像蒙娜丽莎。胡老师说,她是他在走部落的路上邂逅的,他求爱的方式就是对她掏心掏肺地唱歌,唱了几天几夜,终于赢得美人心。
我询问胡老师的酒量,他声称发挥好了能喝四瓶金门高粱酒,一旁的“蒙娜丽莎”马上善意地阻拦并解释,那是年轻时候的事。我们见面的地方是一个有钢琴有歌手驻唱的咖啡馆,谈高兴了,胡老师要现场为我们唱几首歌,这时,灯火已阑珊,音响已关闭,胡老师说不用话筒,就是钢琴人声。我端一杯威士忌站在钢琴旁,这可是VIP待遇。
琴声如海水,歌声如巨钟。第一首歌是《太平洋的风》,我手按住钢琴的侧板想,自己即使不靠耳朵,光凭触觉,也能感觉到他汹涌如海洋的音乐律动。紧接着是《大武山美丽的妈妈》,这是台湾日据时代流传在部落里的民歌,后来被胡老师重新填词:你是带不走的姑娘,是山里的小姑娘。
因为有好多山里的女孩被骗到城市做雏妓,此歌用来抗议这桩罪恶,唤醒人们麻木的良知。
胡老师2011年要在大陆发行他的新唱片《大武山蓝调》,他在文案中这样写:“我是大武山天空的一只老鹰/我从我的皇宫出发,飞过了/广大的森林,飞过了美丽的小米田/飞过会唱歌的溪流/我一直飞,飞到了壮阔的太平洋上……”他也将飞到大陆,做一系列的演出和讲座,我极力游说他来绍兴,夸那里的黄酒、老街多么好,当初我就是这么被鼓动去的。结果还是有效,胡老师欣然答应,绍兴歌迷有福了,我这个文化大使不辱使命,回头绍兴人民要奖励我几坛花雕的。
《绿皮火车》周云篷 著
当当网:http://t.cn/zOd9pGT
京东商城:http://t.cn/zWvdFJ9
亚马逊:http://t.cn/zOE0z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