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阅读题
(2014-01-05 14:08:00)
标签:
经典诵读阅读题教育 |
分类: 复习资料 |
01 纸船
——寄母亲
作者: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
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八,二十七,一九二三太平洋舟中。
练习一:
《纸船》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冰心通过“叠纸船”这充满童趣的行动,抒写了诗人思念母亲的深情。
练习二:
1.文中“我”指( ),“你”指(
),“它”指(
),“她”指(
)。
2.诗中的“白船儿”象征诗人对谁的思念与热爱?
3.诗人明知纸船是无法越过“万水千山”到达母亲身边的,为何还要“不灰心每天叠着”?
4.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世界各地都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以颂扬母亲的伟大。母爱是什么?
答:
1.”我”指的是冰心。“你”指的是母亲。“它”指的是小船。“她”指的是女儿。
2.象征着对作者母亲的思念与热爱。
3.因为这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无限的爱与深切的思念之情。
4.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练习三:
1.作者赋予纸船什么含义?
2.作者为什么要日夜折叠小小的纸船?
3.作者希望纸船如何流到母亲哪儿?
4.作者为什么要以纸船为寄托物?
答:
①赋予自己对远在祖国的母亲的挚爱和无尽的思念
②希望纸船能流到母亲身边去。
③她祈求纸船载着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流到母亲的身边。
④以纸船为寄托物寄托自己对远在祖国的母亲的挚爱和无尽的思念,更形象、具体、可感。
孝心无价
作者:毕淑敏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阅读题:
1. 作者不喜欢“苦孩子求学的故事” 也不喜欢“父母病重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这是为什么?
2.作者呼吁“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的理由是什么?
3.“我相信每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这一段话中的“相信”意思是不是一样?连用这么多“相信”有什么表达作用?
4.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你能举出一些例子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5. “ 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6.文中有一句话与标题“孝心无价”相照应,找出来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答:
1.
(1)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
(2)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期冀的希望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2.
(1)时间的残酷
(2)人生的短暂
(3)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
(4)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
3.第一个“相信”是指“我相信”,下面的是指“孩子们相信”。连用那么多“相信”是一种铺张,表明人们有种种理由等待将来“从容尽孝”,为下文的呼吁作铺垫。
4、5是开放性试题,答案略。
6、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04 狗
小时候我害怕狗。记得有一回在新年里,我到二伯父家去玩。在他那个花园内,一条大黑狗追赶我,跑过几块花圃。后来我上了洋楼,才躲过这一场灾难,没有让狗嘴咬坏我的腿。
以后见着狗,我总是逃,它也总是追,而且屡屡望着我的影子狺狺狂吠。我愈怕,狗愈凶。 怕狗成了我的一种病。
我渐渐地长大起来。有一天不知道因为什么,我忽然觉得怕狗是很可耻的事情。看见狗我便站住,不再逃避。
我站住,狗也就站住。它望着我狂吠,它张大嘴,它做出要扑过来的样子。但是它并不朝着我前进一步。
它用怒目看我,我便也用怒目看它。它始终保持着我和它中间的距离。
这样地过了一阵子,我便转身走了。狗立刻追上来。
我回过头。狗马上站住了。它望着我恶叫,却不敢朝我扑过来。
“你的本事不过这一点点,”我这样想着,觉得胆子更大了。我用轻蔑的眼光看它,我顿脚,我对它吐出骂语。
它后退两步,这次倒是它露出了害怕的表情。它仍然汪汪地叫,可是叫声却不像先前那样地“恶”了。
我讨厌这种纠缠不清的叫声。我在地上拾起一块石子,就对准狗打过去。
石子打在狗的身上,狗哀叫一声,似乎什么地方痛了。它马上掉转身子夹着尾巴就跑,并不等我的第二块石子落到它的头上。
我望着逃去了的狗影,轻蔑地冷笑两声。
从此狗碰到我的石子就逃。
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1.作者为什么害怕狗?
2.长大后作者为什么不怕狗了?
3.在与狗的相持中,作者是怎样表现的?
4.作者为什么对逃去了的狗影“轻蔑地冷笑”?
5.你有过与作者相同的经历吗?你是怎样做的?(或者你打算怎样做?)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想法?
《狗》答案
1.因小时在二伯父家,被一条大黑狗追赶过。
2.因为长大后觉得怕狗是一件可耻的事,并且自己有了对付的办法。
3.作者在与狗的相持中是那样自若,并用轻蔑的眼光看它,骂它,用石子打它。
4.因为作者悟出,只要勇敢面对,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
5.我有过和作者相同的经历。刚开始,我见到了狗非常害怕,妈妈说:“你剁剁脚,或是弯腰做出捡石头的样子再打它,它就会害怕。”我照做了,非常管用。
6.我读了巴金爷爷写的文章《狗》,从中悟出了一个很深的道理:可怕的事物其实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你从心底里惧怕它。只要你鼓起勇气与可怕的事物作斗争,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以前我遇到害怕的事情就要淌眼泪。有时爸爸拒绝我的无理要求,我就会生闷气……在我心里,只要我一生气,什么问题都会马上解决,这就是我的解救方法。读了巴金爷爷写的《狗》之后,我认识到生气原来和怕狗一样是很丑的事,都是软弱的表现。于是我也慢慢鼓起勇气来,要和软弱、无助进行斗争。
05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作者:英国 雪莱
一
哦,狂野的西风,秋之实体的气息!
由于你无形无影的出现,万木萧疏,
似鬼魅逃避驱魔巫师,蔫黄,黢黑,
苍白,潮红,疫疠摧残的落叶无数,
四散飘舞;哦,你又把有翅的种籽
凌空运送到他们黑暗的越冬床圃;
仿佛是一具具僵卧在坟墓里的尸体,
他们将分别蛰伏,冷落而又凄凉,
直到阳春你蔚蓝的姐妹向梦中的大地
驱送香甜的花蕾到空气中觅食就饮)
给高山平原注满生命的色彩和芬芳。
不羁的精灵,你啊,你到处运行;
你破坏,你也保存,听,哦,听!
二
在你的川流上,在骚动的高空,
纷乱的乌云,那雨和电的天使,
正象大地凋零枯散的落叶无穷,
挣脱天空和海洋交情缠接的柯枝,
漂流奔泻;在你清虚的波涛表面,
似酒神女祭司头上扬起的蓬勃青丝。
从那茫茫地平线阴暗的边缘
直到苍穹的绝顶,到处散步着
迫近的暴风雨飘摇翻腾的发卷。
你啊,垂死残年的挽歌,四合的夜幕
在你聚集的全部水汽威力的支撑下,
将构成他那庞大墓穴的拱形顶部。
从你那雄浑磅礴的氛围,将迸发
黑色的雨、火、冰雹;哦,听啊!
三
你,哦,是你把蓝色的地中海
从梦中唤醒,他在一整个夏天
都酣睡在贝伊湾一座浮石岛外,
被澄澈的流水喧哗声催送入眠,
梦见了古代的楼台、塔堡和宫闱,
在强烈汹涌的波光里不住地抖颤,
全部长满了蔚蓝色苔藓和花卉,
馨香馥郁,如醉的知觉难以描摹。
哦,为了给你让路,大西洋水
豁然开裂,而在浩森波澜深处,
海底的花藻和枝叶无汁的丛林,
哦,由于把你的呼啸声辨认出,
一时都惨然变色,胆沐心惊,
战栗着自行凋落;听,哦,听!
四
我若是一朵轻捷的浮云能和你同飞,
我若是一片落叶,你所能提携,
若是一头波浪能喘息于你的神威,
分享你雄强的脉搏,自由不羁,
仅次于,哦,仅次于不可控制的你,
我若能象少年时,作为伴侣,
随你同游天际,因为在那时节,
似乎超越你天界的神速也不为奇迹;
我也就不至于象现在这样急切,
向你苦苦祈求。哦,快把我扬起,
就象你扬起的波浪、浮云、落叶!
我倾覆于人生的荆棘!我在流血!
岁月的重负压制着的这一个太象你,
象你一样,骄傲,不驯,而且敏捷。
五
象你以森林演奏,请你也以我为琴,
哪怕我的叶片也象森林一样凋谢!
你那非凡和谐的慷慨激越之情,
定能从森林和我同奏出深沉的秋乐,
悲怆却又甘洌。但愿你勇猛的精灵
竟是我的魂魄,我能成为剽悍的你!
请把我枯萎的思绪播送宇宙,
就象你驱遣落叶催促新的生命,
请凭借我这韵文写就的符咒,
就象从未灭的余烬扬出炉灰和火星,
把我的话语传遍天地间万户千家,
通过我的嘴唇,向沉睡未醒的人境,
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风啊,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诗歌的第四节写了哪些内容,请加以概括。 答案:
第四节从写西风纵横于天地之间,回到写诗人自己,表达出诗人对现实、对自己的不满。
这首诗的第五节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第五节作者改用一系列祈愿的句式,表达了要与西风合为一体的决心和勇气。
诗中“西风”这一形象具有什么意义?
答案:
这一形象象征着生命的力量在于破坏。这里的“破坏”既有毁掉的意思,更有着反抗、斗争的深刻内涵,象征着孜孜不倦、勇往直前的追求精神。
1 本文用了比喻 拟人 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景物的五彩缤纷的特点
2 作者是按照空间顺序来写的
3 “它把后院的桂花一齐吹放了”在表达上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西风的力量之大
1.本诗中的“西风”具有怎样的性格?(请你用书中的诗句来说明.)
答案:
1、难驯 迅速而骄傲 猛烈 刚强
2.怎样理解诗的结束句?
答案
2、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即将来临,表示希望永远在前方
06秋雨
作者:张爱玲
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草色已经转入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薰薰的雨天。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的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灰色的癞蛤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它噗通噗噗嗵地跳着,从草窠里,跳到泥里,溅出深绿的水花。
雨,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1、在秋雨的笼罩下,主要的感觉是什么?
4、以“云”为对象,仿照文中的句子写一句话。例句:雨,像银灰色粘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仿句: ——————
答案 1、沉闷
丑石
作者:贾平凹
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的哟,多时把它搬走吧。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也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看上它。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磨,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运。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它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喝饮。每每到了十五夜晚,我们盼那满月出来,就爬到它上面,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终有一日,村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祖先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几百年了!
奶奶说:“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
“它是太丑了。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去雕刻,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小玩意儿的,所以常常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我感到自己的无知,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阅读题:
1.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屈的正确解释是()
A理亏 B弯曲 C屈服 D委屈
2.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细腻,可以有来刻字雕花。它也不像大青石那样光滑,可以用来做捶布石。它静静地卧在那里……
用……不像……,可以……,也不像……可以…… 造句
3.作者赞扬丑石伟大的原因是什么?
4.作者通过丑事的经历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
1、C
2、小草,不像鲜花那样姹紫嫣红,可以千姿百态;不像大树那样高大挺拔,可以迎风而立。它只是在默默的点缀着大地。
3、它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
4、作者通过丑石的经历想告诉我们的道理:无论是一块石头还是人,都不应该在乎其外表,或许外表很丑陋,但其必有一长,有一个美丽的心灵。丑石的经历也说明人们的无知,并不能掩盖和抹杀那“默默忍受”多年,而“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